世界新能源霸权争夺战智慧城市雏形乍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本灾后重建,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最佳试验场。而智慧城市实验将引发新能源领域的又一场激烈竞争。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半年后,NHK播放了一部纪录片《世界新能源霸权争夺战》,影片以日本灾后重建为切入点,展示了世界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格局。3.11地震的重灾区,将从零开始重建,被视为利用先进技术重建城市的绝无仅有的机会。而近几年兴起的“智慧城市”(smartcity)概念,将在这里找到最佳试验场。
大地震引发的机遇
福岛县相马市,距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仅40公里,在大地震中受灾严重,该县的农地全部毁于海啸,支柱产业渔业、农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相马市等不及国家救援,加紧制定自己的复兴计划,其中支柱之一便是太阳能发电,他们的构想是,在被海啸冲毁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利用电能运营水产工厂,同时建设在室内栽培蔬菜的蔬菜工厂。
市长立谷秀清说,这能形成一个电能田,“如果能实现太阳能发电,就像人类获得营养一样,我们的生活有有保障了。我们必须培养新产业,最理想的情况是,该产业能够依赖新一代的能源。”
有一位企业家第一时间对相马市的构想做出了反应。他就是美国风头最劲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埃隆˙穆斯克,他因TESLA电动汽车而名声大噪。
穆斯克基金会向相马市捐赠了价值2000万日元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穆斯克说,他的事业与相马市想利用太阳能实现复兴的构想相一致。“相马市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只有太阳能。”
灾区要从地震灾害中求得复兴,对于新能源(当然就只能是太阳能和风能了)的期待前所未有。日本有意在这里建设利用新能源的未来城市。震后成立的日本复兴会的构想是,利用太阳能或风能在各地制造所需电能,并在当地使用,这是以智慧社区为目标的构想。将智慧社区扩大,就成为智慧城市。
全世界的能源公司都将目光聚集于震后的日本震区,在这里,全方位拓展新能源商业成为可能。GE能源公司高管表示,这是利用先进技术重建城市的绝无仅有的机会。
日本企业自然捷足先登。震后一个月,日立公司就开始讨论怎样参与灾后建设。日立公司的发源地茨城县日立市,在地震中水电煤均被切断,大多数家庭停电三天。该市市长表示,没想到一停电什么都瘫痪了,如果能有一个系统,即使电力公司三天断电,各个社区单位也能够自给,就能解决许多难题。
日立很快就提交了解决方案,即风能、电能、大型蓄电池的组合系统。这是利用IT技术的电能控制系统,运用这个系统,就能够尽可能实现电能自给。从仅仅依靠电力公司发电满足需求用量这一传统机制,转变为各个区域依靠太阳能等发电,并互相融通。
这实际上就是智慧社区的雏形。以震后重建为契机,日立和其他日本企业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实验。
实验样板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它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
当然,智慧城市首先是节能城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储能技术,都是关键角色。
智慧城市概念自2010年提出后,全世界许多城市开始试验,《世界新能源霸权争夺战》一片,重点介绍了日本、韩国、美国的试验,也提到了中国的天津环保城和广州的知识城。
影片分别展示了韩国和美国的两个智能城市的实验样板。韩国政府高官曾明确表示,韩国将成为智慧城市技术领域的世界最强国。在济州岛,LG智能电网展示了集成先进技术的样板屋:将家电与网络相连,通过区域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实现智能化。
比如,如果整个城镇消耗的电量超过一定值,就会自动限制各个家庭的用电,LED的照明自动变暗,空调设定的温度也会自动调高。洗衣机也不会立刻启动,按下开关,它会显示,建议在用电量少的时间段使用。这样,就能使整个城市高效用电。
在济州岛,不断铺设着风力及太阳能发电设备,潮汐也被用来发电。当地3000户居民,甚至免费分得适应自动调节的家电。
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能提供一点小小的认证补充,2006年,在济州岛采访时,在所住的酒店房间感受到了智能:当走到门厅时,门廊上原本昏暗的灯就会变亮,离开后,灯又变回昏暗。
而美国的惠普实验样板间,不仅希望通过IT网络了解电力使用情况,还在研究如何通过它来调查房间环境。样板间是最尖端技术的试验场,各处都安装有传感器,甚至一个小传感器,可以测量出最微小的震动,可以感知心跳,医生只要看这个信息,就能立刻了解病人是否健康,将测定的结果通过网络传给医生,这样就能催生细致入微的健康管理等商机。
如果将传感器遍布整个城市,测量桥梁或道路等的震动,就可以察觉异常情况,避免事故。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说,我们希望做的事情,是在地球上铺满传感器,完全掌握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
不仅仅是样板了
短短几年间,智慧城市就已经不再是样板间的展示了,它的雏形—智慧社区,已经在许多城市兴起。
日立公司向日立市居民展示投入使用的蓝色的NAS电池(蓄电池),它的功率约有2000千瓦,可以保证150户家庭一天的用量,市民感叹,“现代社会是依赖电的,有了良好的供电机制,住在才安心。”“个人使用的发电设备好像离我们还很远,但一个地区实现供电的形式也许会出现吧。”
日立市的很多家庭都安装了能了解电量使用的监控器,市民的节能意识提高,切身感受到电不是用之不竭的,必须要把有限的电量和大家分享。
不仅是震后重建的灾区,许多其他城市也跃跃欲试。日本人很自信的是,将过去的城市基础建设稍微提高一个层次,就能建设非常有效率的城市。
智慧城市蕴含的巨大商机,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能无视。日本大公司的视野已不局限在东日本灾区,公司高管纷纷跑到中国各地抢夺订单。而世界最大的电气制造商通用电气(GE),也急速扩大新能源产业。
GE的一位高管说,我们是着力开发涵盖智慧城市整体领域里所有技术的唯一企业,是这个领域的王者。在日本被海啸破坏的地区,需要从零开始重建城市,日本的输电网曾是世界最可靠的,在新能源业界,在此之前都没有过太大的变化,在我40多年的生涯中,现在正发生着最大的变化。
而日本企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印证了这个“最大的变化”。2011年,日本就启动了一项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最引人关注之处,是各个企业的强势联合,以日立为首,19家企业参加,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
在这项规划里,基础建设由三井不动产负责,太阳能电池板由夏普负责,最先进的蓄电池由伊藤忠商事等供应,节能效果高的高层建筑由清水建设负责。能源控制中心,则由日立承担。
显而易见,智慧城市将引发新能源领域的又一场激烈竞争,日本、韩国、美国,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日本则希望发挥综合能力的优势,建设能在世界市场竞争的ALL-JAPAN模型。
在中国,由工信部、住建部等主持编撰的2013年《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将于2013年底发布,分析人士指出,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目前全国提出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共有250多个,但有实际行动的城市也仅有80多个,不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