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的国际化战略进军国际市场成电力设备企业典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种种迹象显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复苏乏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并没有阻碍大全集团继续“做大做强”的步伐。
凭借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大全集团不仅从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气、新能源、交通设备领域的领先制造商,同时,凭借其世界领先的核心创新能力,大全集团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市场掀起一股强势风暴。
掀起国际化风暴
从一个乡办“小作坊”,到如今成长为销售超过140亿元、位居“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26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中低压成套电器、封闭母线、低压母线槽、直流牵引供电设备、电缆桥架的制造商,大全集团已顺利地实现了从传统电气扩展到新能源、交通技术的产业转型,从面向国内到面向全球的市场转型,从技术追随向技术主导的创新转型,并初步具备了服务全球用户的能力。
借助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顶级工业品展——2013年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全的首秀给了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
此次展会,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带领60多人的参展团队向全球的客商推介大全集团领先的电气系统解决方案和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了高中低压成套电气、开关设备、智能元器件、变压器、封闭母线、风电变流器、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等全新系列产品,成为整个展馆最受瞩目的展台之一。
近年来,制定了清晰且宏伟发展目标的中国节能、智能电网、新能源市场,被众多国际电气巨头视为其扩大全球份额的必争之地。凭借多年在中国电气市场征战的经验,徐广福认为,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除了要不断深入挖掘国内市场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以备在新一轮商战中占领制高点,继而获得新的发展。
在大全集团成立之初,“国际化”战略便迅速融入到其发展的血液中,让其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1993年,大全集团第一家合资企业——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成立。通过合作,大全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迅速成为国内低压成套电气领域的佼佼者。
目前,大全集团在江苏省扬中市、南京市,重庆市万州区、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两大研究院,26家制造企业,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伊顿公司、瑞士赛雪龙公司、丹麦安凯特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与ABB、施耐德等国际著名电气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建立20多家分支机构,全球雇员多达1万多人。
精心打造二次国际化
如果说,在“第一次国际化”旅程中,大全集团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迅速提升其综合实力,并能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加速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拓宽产品市场。那么,近期大全集团进行的“二次国际化策略”,则是其更彻底融入国际市场的标志。
走进大全集团偌大的办公区,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然而平静之下,一场头脑风暴正席卷而来,徐广福将此称为大全的“二次国际化”。
伴随这次大动作的是:大全国际业务部从扬中本部撤离,迁至上海;国内一流品牌咨询公司进驻该公司,把企业摸了个“底朝天”;徐广福为“扁平化”管理,贴上了“大全”标签……
2004年,大全集团更名换标,“DAQO”问世。“当时‘引进来‘的国际化模式占了主流,何时拉长‘走出去’这条腿,以双腿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意识并不强。”徐广福坦言,在设计标志时,咨询公司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设计,在参加国际展会期间,外国参展者对于这一标志的发音并不了解。
在徐广福看来,虽然标志问题只是国际化路线的一个细节,但再次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品牌咨询,是要对其品牌进行全新定位,以适应未来的国际化节奏。
2010年,大全成立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国际市场的开拓和业务经营。据该部门总经理姚飞宇介绍,近几年,其在非洲、东南亚、中东,以及南美洲等地的市场建设初具成效,年出口额达1亿美元。此次将国际业务部迁至上海,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化“嗅觉”的灵敏度,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除了以上举措之外,在大全的国际化进程中,标准化管理也是其精心打造的重要内容。
11月初,大全集团品牌建设负责人胡圣海听了一天的课。主讲人徐广福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特点,重点讲述了如何将扁平化管理模式进行本土化操作。
摊开当时的听课笔记本,胡圣海表示,扁平化管理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它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状企业管理模式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可以看到,大全集团内部已经掀起一场管理流程再造的“风暴”。徐广福将这一风暴精炼为“管理方式从‘对人负责’变为‘对事负责’的转变”。“比如,原先一个报告需七、八个人签字,现在原则为三级审批;绩效考核中,核算单位缩小至部门、小组,新进员工试用期不满就走人的,人力资源部需支付质效成本。”据他透露,“目前大全集团正在旗下的一个子公司试点扁平化管理的方式,从2014年1月起,将在集团内部正式全面推行。”
信息化建设成果颇丰
大步“走出去”,大全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于其厚实的科技实力。近年来,大全集团坚持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5%,这一比重远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其已建立了完备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科技委员会,为企业科技发展方向、科研机制创新、科研项目评估认定等提供咨询;以武汉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究院等为龙头,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南京大全研究院、大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所为依托,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
据统计,大全集团每年有近20个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上市,近年来承担和实施了30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省科技攻关项目,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000多件。
近年来,在大全集团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让徐广福倍感骄傲的是其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徐广福如是说。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大全集团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需求,紧紧把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两大主线,采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内部资源管理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化。
目前,大全集团拥有4个企业级数据中心,分别分布在江苏扬中、南京江宁、重庆万州、新疆石河子,为集团四大基地提供高性能、安全的信息化系统支撑。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重点产品渗透融合,大全集团不仅提升了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还提高了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相融合,实施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大全集团不但显著提升了生产计划执行的准备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而且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此外,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全集团还提升了内部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间业务协同能力。据介绍,下一阶段大全集团将加强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全球大业、百年大全”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