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救命绳”:世界品牌与中国创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说中国制造这几年大起大落的产业,当属新能源产业里的光伏。中国的光伏一度“垄断”了世界50%的市场份额,也让中国光伏企业在短短5年间诞生了不下250家企业,以至有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控制了世界光伏业的产业链。
但是在全球制造能力过剩、创新技术全球扁平化的“后商业时代”,仅靠规模和价格支挣的产业链不具备优势。加上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一直在内斗,内斗的结果是用更低的价格出口,使光伏产品价格在4年内内斗直线下滑,多晶硅出口价格2008年时近300美元/公斤,2009年跌到了100美元/公斤,2010年跌到了50美元/公斤,2013年最低下跌到了15美元/公斤。导致了“控制了世界光伏业产业链”的中国的光伏产业的行业利润率从139%跌到10%左右。那些由地方政府过度输血的中国光伏产业巨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光伏更是滑入破产深渊。
欧洲经济论坛顾问、上海极品策略机构CEO博锋认为,商业社会的盈利博弈由三个价值链构成三角制衡:商品制造者(企业)、商品流通者(商家)、商品消费者。哪一个价值链掌握了主动权,哪一个价值链的组成者就占优势。
从制造业的角度口看,如果掌握了商品的技术性或独特性,同时又能用品牌的力量掌控消费者的心灵,那这个产业链无形是成功的。索尼、苹果、西门子,海尔在中国的成功,就说明这些企业掌控的这两个价值链的成功。因此中国光伏产业再靠传统的规模制造和低价格要素己不再具有20年前“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反而成为推倒中国光伏产业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
但从中国光伏产业的败北看,中国光伏产业盈利模式的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上,一缺品牌,二缺创新技术,仅以低价格去乞求欧美商家,如此乞讨得来的产业链是“原材料外购、重污染低毛利生产自己承担、市场外方控制,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受制于人。2013年6月4日,欧盟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实行2个月11.8%的临时反倾销税,2个月后虽然通过中方努力。与欧盟谈判和解,但中欧光伏贸易签署的“价格承诺”对中国光伏非常苛刻。
那么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获得持续的优势:博锋认为首先具备两大竞争要素:一是“中国绿色制造创新”,二是拥有“世界认知的品牌”。这两点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最终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中国绿色制造创新”,就是中国的创新技术、差异化有溢价能力的绿色产品,而不仅是低价格的产品。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的同时,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中国新能源产业获得产品溢价能力并不难,因为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己经具备,制造的规模优势是创新技术、产生差异化有溢价能力的产品的前提。关键在于中国光伏产业从传统低价格产品生产模式中跳出来,敢于投入、敢 于创新,建立以创新技术和差异化产品为一体的溢价产业链,而不是低价出口。
“世界认知的品牌”是指中国新能源产业创造一个世界范围认同的品牌,而不是低价产品的联想。创造一个世界范围认同的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敢于支付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企业掌控的专业品牌。
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差异化有溢价能力的产品,建立一个世界范围认同的品 牌。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真正抓住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当欧洲的“零排放建筑”的使用者(消费者)都主动要求安装新能源产品,各种“N反”的刁难又怎能奈我何?
为了更快速缩短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中国新能源企业应该在战略上和盈利模式上和专业的中国外脑智业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从2005年起,上海极品策略机构一直服务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协助中国新能源产业构建“世界思想”,上海极品策略机构和亚洲品牌管理学会、欧洲经济论坛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亚洲新能源论坛”,并在北美设立工作站,三度前往德国、意大利参加欧洲经济论坛采访、报道、推介中国新能源产业。
当中国企业和智业机构理想合作后,是可以创造奇迹的。2013年“亚洲新能源论坛”组织江苏迈能高科企业和中国10家绿色房地产公司前往意大利参加第8届欧洲经济论坛,江苏迈能高科企业在大会做了主题演讲,全面介绍中国新能源企业,同时也获得欧洲经济论坛颁发的“节能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