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线传感技术初步形成“撒豆成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群特殊的“哨兵”正悄悄在浦东机场周围驻扎。比起“神经过敏”的红外监测系统,它们能更准确地分辨出是落叶还是人触动了报警装置,大大降低了误警、漏警率。
这队“哨兵”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无线传感网络,它们正在浦东机场进行一次重要的实际应用测试,为今后的推广积累经验。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无线传感技术学术研讨会上
获悉,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无线传感技术完整的价值链,无线传感网将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传说中的“撒豆成兵”恰好可以用来描述无线传感网络。目前,国内最小的无线传感器仅如火柴盒般大小,可以“撒”在火灾现场、道路、机场等任何需要监测的场所。这些传感器会相互呼应,自动组成网络,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控制中心。万一有“队友”“牺牲”,其它传感器又会自动“重组”,弥合缺位。该技术在公共安全、智能家居、环保监控、智能交通及应急指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自1999年进入传感网络领域以来,已自主开发了以MEMS传感器为主、复合多信息探测的小型化传感器系列;研制出了5个系列9种传感网端机、4个系列基站等原型样机,成功实现了各种无线传感网络与公共网络、卫星网络的加密互联;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无线传感网核心协议芯片的研制,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同时,相继建立的传感网上海联盟、无线传感网(浙江)工程中心、无线传感网(宁波)工程中心等机构,已逐步构建起产学研三级价值链。
据悉,无线传感网络已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交通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城市公共安全中心等单位正着手建立城市公共安全Mesh传感网的示范系统,为2010的“安全世博”打下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