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的隐私权该如何保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分析比较的计算机技术来识别人脸,是一项正式起步于美国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其中包括人脸追踪侦测,自动调整影像放大,夜间红外侦测,自动调整曝光强度等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给面部区域划分出明显的标志,称为节点,它测量眼窝的深度,眼间距和鼻子的宽度。另一种分析面部的不同轮廓和纹理,包括眼窝、鼻子和下巴的曲线,这是一种类似3D 成像或地形图似的人脸识别方式。而在众多研究方向中,研究的大都是关于人脸正面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对需要的面部进行特征的研究、人机交互式识别阶段、自动识别阶段。
我国接触人脸识别技术较晚,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火,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科研人员和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被广泛地应用于如相机拍摄、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网路应用等各个领域。
然而当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变得无处不在,在无法保证非法科技公司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合法使用用户脸部数据的前提之下,一直被关心的个人隐私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3月,比利时政府出台相应法规,禁止私人使用人脸识别或其他基于生物特征的视频分析摄像机。
2018年5月29日澳大利亚人权法律中心受议会委托,就《身份识别服务法案》进行评估。报告指出,没有相应法律保障措施的话,全方位的人脸识别项目会给隐私、言论自由、种族关系等很多方面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2018年6月,亚马逊与美国政府的Rekognition人脸识别项目引起民众抗议,最终美国奥兰多警察局被迫放弃相关计划。
为何人脸识别屡遭非议?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一是人脸数据采集端口(摄像机)、传输网络存在安全漏洞,出事密码简单或没有密码的设备很容易遭到非法攻击。二是人脸识别信息归属与保密职责没有明确,尚处于法律空白区。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产生的个人隐私问题不容忽视,同时这也是驱使人脸识别技术走向成熟的推力。
首先,政府立法保障公民“脸权”,加大面部识别领域的监管力度,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严厉打击公民隐私信息泄露、非法采集或遭非法转卖行为。
其次,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大时代之下,每一个人都应当提升隐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最后,但很重要的的一方面,就是技术层面。人脸识别技术自身的安全性、精确率、可用性、实时性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另外,在人脸识别应用中,也需制定各类标准,规范人脸数据的使用方法,相应的行业及企业需担负起社会责任,维护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尚存在各种不足和隐患问题,但科技正是在克服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发展的,而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当中,投鼠忌器却是最大的阻碍。相信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而这个理想的未来,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