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达声纹识别技术标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直以来,声纹识别技术都因为不够成熟而未被广泛使用。而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标准编号:JR/T 0164-2018)》,并将这一通知下达给了全国各大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标准的电子版也将择日公布。
据了解,这一标准由中国建设银行、清华大学、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历时3年研证,由央行批准颁布。标准修订期间,在央行科技司主导下,发起单位联合工、农、中、交等国内各大银行,国家级测评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共同对标准报批稿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这是央行颁布的我国金融行业第一个生物识别技术标准。
此前,中国平安等金融机构也表示,与数字密码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具有防伪性能好、私密性强、随身“携带”等优点,将其应用到金融安全领域将会增强用户的数据安全。此次,央行确定将声纹识别技术应用到隐私保护上,这也预示着声纹识别技术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又一新星,声纹识别技术上下游产业将会被极大程度的带动发展,也为生物识别市场注入一股强力。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34.22亿美元,2013年规模直逼98亿美元,2014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
声纹识别技术是是一种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说话人是谁的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公司打卡、软件系统登录、家庭或公共场所的安防等多个场景中。相较于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声纹识别也成为物联网身份识别的一个入口,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
对于技术的要求和管理,央行也给出了严格的划定。据介绍,标准中重点在几个方面做了强调:功能方面,明确了声纹注册、验证、变更、注销等环节的基本需求;性能方面,提出了采样、抗噪音、防攻击、抗时变等技术要求;安全方面,对声纹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删除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规范。
当然,不止声纹识别,整个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成熟度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金融等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因不成熟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亟待考证,如现在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我们就可以用假面罩轻松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