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拓展生物识别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航司和其他旅游企业一直在对50多个所谓的生物识别技术系统进行测试,比如面部扫描,但是旅游业需要就游客数据的收集、跟踪、交换和保护标准达成一致,从而加速游客在旅游中的注册或登记进程。
全球旅游业似乎都希望用生物数据来代替纸质机票(车票、门票)和身份安全文件,以缓解排队和堵塞等情况。
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联合国航空机构的相关代表上周在蒙特利尔进行了会面,并讨论了用数字旅游文件替代替代纸质文件的方式。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称,目前在旅游业至少有53个生物技术系统应用于从飞机登机到酒店登记入住的各个环节,而且每个系统在其所处领域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英国航空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和奥兰多的登机口都使用了面部识别技术,而纽约的私人安全扫描公司Clear使用虹膜和指纹扫描技术来进行乘客的安检工作。当前全球采用标准的缺乏阻碍了从机场到目的地城市流畅服务的实现。
WTTC的总监兼CEO Gloria Guevara表示:“目前这项技术非常分散,我们要做的是确保不同服务模式之间存在互用性。”
Guevara表示,减少旅游中的摩擦和提高安全系数对旅游业来说非常重要,全球旅游业也希望到2037年,乘客人数能从今年的46亿人次增长到82亿人次,但目前的服务方式还无法接待如此大的客流量。
相对于纸质机票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对于促进跨越国界的安保工作以及加强边境安全更有利,但这项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更规范化的行业标准,目的是发挥该技术最大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要保证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此前美国国土安全部曾呼吁开发区块链解决方案,将区块链与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结合再在各个领域进行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CEO Alexandre de Juniac在上周表示,除了生物安检技术,航司还在游客安检记录中使用了新的数据标准,即One ID,目的是“让航空业摆脱已有一个世纪历史的传统方式。”One ID服务是一项基于下一代区块链技术Cube Chain的用户认证服务,通过添加指纹和虹膜等生物信息生成密码。用户只需注册一次,即可用于其他基于区块链的登录和认证程序,无需其他操作,减少了注册认证时的繁琐过程,也消除了忘记密码和ID的不便,而且Cube Chain技术也可保证这项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 Juniac在雅典的航空数据研讨会上表示:“通过使用One ID,乘客无需在登机安检到离开机场的各个环节重复出示身份证明。航空乘客曾表示如果可以省掉航空旅游过程中的一些麻烦,他们愿意向航司分享个人信息,但要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泄露和误用。”
过去,乘客在被要求共享生物数据时非常担任个人隐私问题。上周三,美国政府行政部门下属的独立机构,隐私和公民自由监督委员会(PCLOB)表示其将仔细审查生物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将带来的便利以及涉及的隐私问题。
Guevara表示,生物技术要想获得认可,需要允许游客为个人数据选择“单程标记”,这样信息就可以被保存并只应用于单次行程,而且如果你还能听到关于“乘客隐私”的问题,说明乘客没有看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福利。
上周,达美航空表示将在亚特兰大、明尼阿波利斯和盐湖城机场的49个登机口扩大面部识别登机技术在国际航班上的使用。自去年秋季开始,达美航空就一直在亚特兰大的F航站楼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这也是美国第一个全面启用生物识别技术的航站楼,在亚特兰大机场F航站楼直飞国际目的地的乘客从进入航站楼到登机口,都可选择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享受无缝出行体验。达美航空还表示相对于标准登机方式而言,72%的受访乘客更喜欢人脸识别技术。
达美航空和捷蓝航空在两年前就开始对生物数据进行试验;美国航空也在去年12月开始对洛杉矶的生物识别登机技术进行了为期90天的测试,这项技术中,用户的面部扫描会与国土安全部创建的数据进行匹配,而且这些照片会在匹配后从面部识别系统的数据库中删除。英国航空公司表示,在过去的18个月里,已有超过25万名客户在美国的三个机场和希斯罗机场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登机,体验了这一未来将得到普及的技术。
今年晚些时候,一些机场和航司将开始测试进一步测试这一数字化发展:从出发地机场到目的地的完整旅行体验,包括所有旅行证件的扫描和安检。WTTC的数据显示,计划中将进行测试的飞行航线有伦敦-达拉斯、阿姆斯特丹-阿鲁巴和迪拜-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