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科院智能制造工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陈爱华边走边介绍,智能工厂首期工程以五条核心部件加工流水线、一条产品的装配、检测以及包装综合流水线和一个智能立库为主,并配置专用信息化系统,全面实现加工过程、装备使用、作业人员、物料状态及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等的可视化、数据化,并通过工业大数据进行分析与优化,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一般来说,机器人用于焊接与板件冲压比较常见,但用于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还有很多技术瓶颈需要攻克。”陈爱华指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人说,“比如说刀具很容易磨损,我们为此研发了刀具补偿技术,用来修正切削量;还开发了子母刀,保证了加工过程中不必停机。”
“我们研发和生产的SAJ系列防坠安全器产品可满足各类齿轮齿条式垂直运输设备安全防护的需要。”工厂里,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爱华对着正在装箱的产品,自豪地说。或许大家对防坠器有些陌生,它是施工升降机上最重要的安全装置,能在限定距离内快速制动坠落的升降机,对保护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0多年来,我们已经为近30万台升降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防护,产品远销欧洲、北美洲、澳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工厂一边,庞大的智能立体仓库正在加紧建设,和工厂里其他“兄弟”类似,“大家伙”往往干着“精细活”:以入库为例,当货物来到入库台,经过扫码后信息即存入系统,堆垛机自动寻址并将货物存放到指定货位,并将入库信息及时反馈。“原来产品平铺堆放,占用了很多空间,现在分六层立体存放,极大节省了存储场地。”此外,智能立体仓库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立库调度系统,配合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物料存取与系统数据同步,并可即时显示物料实时状态,预警库存不足,提醒物资补给。
“智能制造工厂对工人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面对记者的疑惑,公司总工、教授级工程师穆铭豪解释说,一方面智能工厂的运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也需要工人对诸如机器人常见问题具备解决、检测与判断的能力。
宽敞整洁的厂房里,粗壮”魁梧”的机器人正配合自动化机床加工机械零件,十几公斤的零件在机械臂的抓取下快速运行,让人不免生出“猛张飞绣花”的赞许;办公区的墙上,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已雏形初见,生产实施情况、产品合格数量、发货完成率等信息管理人员一目了然……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不久前正式启用的上海建科院智能制造工厂,看看“聪明”的工厂如何做到更高效和环保。
从规划到落成的近两年时间里,陈爱华和同事们学习考察了2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和60余家设备提供商。走到一台机器前,穆铭豪告诉记者,传统的机器会排放不少油烟,影响工人们的健康。如今全封闭的机器里还设置了制冷及油烟过滤装置,大大改善了工厂的环境。“智能化制造工厂的建设一方面是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提高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管控程度,从而综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陈爱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一个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示范性企业,也希望产品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智造’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