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感知层
[导读]芯片“门外汉”紫光,收购展讯、锐迪科的背后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大变革中的里程碑事件。它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手机产业加速整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讯CEO李力游Leo和锐迪科CE

芯片“门外汉”紫光,收购展讯、锐迪科的背后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大变革中的里程碑事件。它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手机产业加速整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讯CEO李力游Leo和锐迪科CEO戴保家Vincent的LV组合能否成为芯片界的“LV”,而这取决于目前三家公司的管理层赵伟国、李力游和戴保家的“赵冠李戴”组合的胸怀和智慧。

连锁反应引发产业大变革

论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远影响

紫光,又见紫光!

2013年11月11日锐迪科微电子宣布与清华紫光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后者将以总价约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这距离紫光上一次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仅仅四个月。如果说第一次出手还是“资本运作”引发产业量变的话,那么整合展讯和锐迪科这次“产业运作”将引发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巨大的质变。而展讯和锐迪科的整合将会拉开中国产业大变革的序幕,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乃至手机产业进行大整合。

而这个整合对产业的具体影响在哪?首先让我们用下面这个象限图来剖析一下产业内每个不同类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声明1:本图仅是针对上述公司中部分与展讯锐迪科整合后有影响的业务进行定性分析,而此业务在上述公司的比重不一,所以针对上述公司的具体影响未必符合本象限图;

2:因为视角和理解不同以及声明1的原因,本文不作为任何资本市场的操作参考;(本文选择在消息公开后两周发布,就是不希望本文与资本市场的变动产生关联联想。)

3:本文预估2015年两家公司会完成整合在国内上市。所以时间上短期指现在到2015年;

4:图表中所列公司仅是相关板块的代表公司或知名公司,每个版块中相关公司众多,限于篇幅原因,本文没有一一列出。第一象限:短期机遇长期机遇

毫无疑问,无论从资本层面带来的利益回报、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是政府对公司的重视,紫光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了展讯/锐迪科这个国内乃至在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芯片工程和产业创新平台后,紫光未来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可以预料这将会是大陆第一个市值过千亿人民币的芯片公司;第二:水涨船高,其次受益的将会是以澜起科技为代表的海外优质上市公司。短期之内,肯定会受益于中概股私有化带来的利好与资本关注。而长期来看,在展讯和锐迪科被私有化之后,这个中国净利润率最高的芯片公司已经成为中概股的龙头。(第三季度净利润率28.8%。是唯一进入全球芯片公司净利润率排行榜前15名的中国公司)那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私有化的公司呢?你知他知我不知:)。第三:对目前展讯和锐迪科的上游供应商(代工厂和封装厂等)来说,一流的供应商肯定会受益:比如台积电,短期来说受益于整合后,展讯基带芯片价格稳中有升,对上游的价格压力则会小很多。长期来看,预料随着资本市场带来的巨额回报,新公司肯定会加大投资,尤其是在先进工艺上,以往展讯先进工艺和台积电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优势则会确保两家的合作更稳定;对中芯国际而言,除了价格稳定这个因素外,因为中芯国际非常重视中国客户,同时又是展讯和锐迪科两家公司的重要代工伙伴。而两家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直接导致处在上游却夹在中间的中芯国际陷入两难。而两家的整合将会使中芯国际更充分地利用大陆第一代工厂的本土优势,和紫光形成稳定的、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预估新公司将会形成多数先进工艺在台积电,部分先进工艺和多数主流工艺在中芯国际的稳定局面;第四:台湾的Win Semiconductor因为是锐迪科在PA领域的主要代工供应商,受益于搭上展讯这个大平台,Win Semiconductor等锐迪科或者展讯的不可或缺的供应商则是“乐享其成”。

第五类受益的是和两家公司有着良好合作系同时产品难以整合进主芯片的芯片公司。比如兆易创新、格科微电子和集创北方等。目前这些公司大多和展讯或者锐迪科同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公司的产品又是展讯和锐迪科所缺乏,甚至长期来看都不会进入的领域。短期之内这些公司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以及受惠于和两家的良好合作关系而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而长期来看,此类公司未来和紫光的关系会更紧密(见第六类受益公司说明),存在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的合作乃至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第六类受益的则是以上海博通集成电路(Beken)和广州安凯微电子(之所以列这两家公司,除了这两家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另外这两家公司和上面提到的兆易创新、格科微电子等和紫光一样都是清华校友创办的公司。“清华系”在微电子里面拥有很多优秀的公司,预料未来从业务合作到公司整合的空间会很大。)为代表的锐迪科的非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因为两家公司的整合短期会影响锐迪科的执行力和业务专注度;而长期来看紫光将会专注在手机这个主战场。这对在锐迪科在非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来说可算是一个利好。但未来也面临着众多射频公司和中小公司被挤出手机市场后,被迫来非手机市场乱战的挑战。

两家公司整合后对联发科的影响则有双面性与不确定性。短期来看,受益于展讯价格战压力降低,展讯和联发科两者在主流市场的价格战将会维持稳定的格局。并且短期内展讯和锐迪科的整合会导致业务层面和团队层面面临调整,产生不稳定性。这对联发科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则有着双面性:对联发科有利的一面取决于整合的效果,或者新公司转做特殊市场后,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力是否会下降的不确定性以及展讯离开国际市场对国际品牌客户的影响;对联发科不利的一面则可能在于整合后产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新公司将在智能机和3G/LTE上发力,对联发科形成挑战。但放眼看来,虽然手机领域基本形成高通、联发科和紫光“三足鼎立”的格局,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在3G还是在LTE上,高通还是遥遥领先。业界期待的是海峡两岸的两家公司形成良性竞争,齐心去挑战高通的霸主地位。拥有敢于挑战第一的心,才能拥有世界第一的芯!

第二象限:短期挑战长期机遇

既然有短期机遇,那就有短期挑战。对Synopsys和Cadence等国际一流EDA公司来说,短期来看是少了一个客户,受到影响。但EDA公司和IP公司不一样,IP公司期待的客户家数“多多益善”,看中的是客户的“量”,而EDA公司期待的则是一部分有竞争力,有钱投资的优质公司,看中的是客户的“质”。紫光未来势必会在先进技术上加大投资,从而这两家一流的EDA公司肯定也会“共襄盛举”,受益颇多。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芯原微电子和ARM身上。而对江阴长电和通富微电等国内一流的封装厂来说,虽然短期少了一个客户,以及未来可能会受到一些“客大欺店”带来的议价话语权上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随着二者的本土优势,可以和紫光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价格上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分角必争”。“客户有钱赚,自己才能有钱赚;客户赚得多,自己才能赚得多”。这个道理同样用于顺络、敦泰和汇顶等中国手机产业的器件、周边芯片供应商以及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手机屏的供应厂商。并且这些中国公司未来将形成稳定合作的上下游联盟关系,相互配合,集团作战,与国际竞争对手全线竞争。

其实紫光的大手笔除了对集成电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对整个中国手机产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因为手机芯片进入寡头竞争后,芯片公司会和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厂家形成稳定强大的“合作联盟”关系。所以这个整合对“中华酷联”和小米等品牌厂商长期来看非常利好。而众多小的手机厂家在芯片供货周期、定制芯片开发、价格和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很难拿到好的支持。长久以往,众多的中小公司将不得不改行或者进入细分市场。而中国的手机产业也将从“春秋”过渡到“战国”。这对中国手机产业的整合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长期来看,随着产业整合,领先公司在人才募集、资本关注、政府支持、资源集聚等多个层面更能获益。并且产业的整合将会使部分现有的小公司退出历史舞台,释放出资源和人才。这对领先公司无论从避免价格战还是资源获取上都是长期利好的消息。所以机遇大于挑战的也大多是领先企业。整体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中国际国内一流的供应商和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上的一流公司都将会从这个整合中长远受益。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分析下面“挑战大于机遇”的企业群体时,必须再次重申:因为现在行业变化瞬息即变,市场竞争更在于个体发展。并且“硬币的双面性”,挑战本身也意味着进取,每次挑战也都是公司转型的动力。如果能抓住机会变压力为动力,使挑战为机遇,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三象限:短期挑战长期挑战

展讯的竞争对手面临的挑战或许要大于机遇。短期来看,锐迪科和相关公司在TD领域的合作到期后应该不会“再续前缘”了,并且展讯本来就是猛虎一般的竞争对手:展讯本身已经成为芯片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公司,首先推出世界上第一款40nm的TD芯片,并且进入三星等众多世界领先品牌客户。现在再加上紫光和锐迪科互补的帮助,整合后更会“如虎添翼”。“屋漏偏逢连夜雨”,长远来看,更大的挑战在于这个“猛虎”也有了“国企户口”,享受“国企待遇”。并且政府关系、产业资源、资本积聚都不在竞争对手之下。这对相关企业的长期影响可能比短期影响还要大。而对更小的竞争对手来说,如何活下去应该比如何做大更现实。同样在竞争对手这里,一些国际竞争对手(同时作为WCDMA专利授权以及WIFI等供应商,和一些非一流的IP及EDA公司同样会受到客户减少的影响。)都会受到双重影响:短期来看,锐迪科自然不需要WCDMA授权了,而相关公司的的周边产品也会受到影响;而长期来看整合后的公司肯定不满足于参加“全运会”,更应该角逐“奥运会”。一个强大的中国公司(市场竞争力以及在LTE等未来标准上的话语权)对国际竞争对手来说自然挑战更多一些。

而对一些国际上不是最领先,又没有国内优势,和展讯/锐迪科合作并不那么紧密的供应商来说在中国的市场肯定会受到冲击;而对众多锐迪科为了降低成本,选择的三四线的供应商来说,除了忍受失去锐迪科的“短痛”,还要面临众多小客户关门的“长痛”。

这个冬天有点冷,众多功率放大、蓝牙和射频等严重依赖展讯平台的小公司则可能会有些挑战,可以说是短期失去了合作平台,未来可能是中小客户群体面临调整。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应对。而中小代工厂和封装厂,虽然短期受影响不大,但“无近虑,有远忧”。因为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中小芯片设计公司---受到了影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个理。

第四象限:短期机遇长期挑战

紫光的大动作已经使“门前冷落鞍马稀”很久的集成电路产业重新“车如流水马如龙”,众多的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突然重新关注起中国的芯片产业。而众多应用处理器公司和中小芯片设计公司甚至一些上市的企业在短期内肯定会受益于资本的关注,对公司的融资、资本运作、股价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应用处理器公司面临着没有基带芯片的威胁,而联发科和展讯等通信芯片公司已经杀入平板市场,“挟通信以令平板”,有“通信”转“平板”是顺水推舟,而仅有“平板” 想转“通信”却是相反;考虑到整合后的紫光在品牌、政府资源、人才吸引、资本青睐等各方面的优势,对众多中小芯片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未来紫光整合好清华的技术资源、科研专利甚至人才培养的优势,那么将会形成集成电路产业优秀人才的“垄断”。这将会改变目前芯片领域一流人才去外企,二流人才去国企,三流人才去民企的格局。难以招聘到优秀人才将会使得众多中小公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主动加入到整合的潮流中去。而对众多“政府项目”较多的公司来说,紫光的进入不是“鲶鱼效应”,因为进来的是一条鲨鱼!展讯和锐迪科这种在市场上拼杀出来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也实现了“农转非”,拿到了“国企户口”,享受“国企待遇”。这对一些竞争实力较弱的,依靠“户口”加分多的公司来说,可能也会有些挑战。毕竟紫光拥有巨大的资本、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未来肯定不会局限于只做通信!

整体而言,需要面对挑战做出应对的公司是展讯的竞争对手、手机领域的周边芯片公司、二三线供应商及终端厂商、中小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

看完四个象限中对个体企业的影响,来综述下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的连锁反应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远影响:

积极性:

一:倒逼产业整合,推进做大做强。

紫光这种强有力的运作,将会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加速整合。这几年来,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维持在560家到600家之间,导致资源浪费、人才分散、专利保护不力。而公司数目众多也是“撒胡椒面”的存在基础。没有外部的巨大刺激,没有太多公司愿意进行整合。所以业界呼吁多年的整合“总在笑谈中”。但这次不同了。在紫光这个超级航母之前,众多小公司的命运只有三个:要么加入航母成为一部分;要么作为护卫舰、驱逐舰和航母一起集团作战;要么就被边缘化去独自面对大风大浪。

紫光震撼式的手笔引发的连锁反应,短期会倒逼中国的芯片设计行业加速整合,中期会影响半导体的制造和封装等上游公司开始整合,长期则会影响手机终端厂家。这对整个半导体和手机产业链都具体有里程碑意义。

二:避免恶性竞争,有利良性发展。

公司数目众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打价格战,“华山论贱,看谁更贱”。而这种“杀敌一千,自伤九百九”的竞争方式导致大家都没有钱赚,进而波及到产业链的上下游。这是多年来中国的集成电路公司大多“毛利与净利齐低,亏损共惨淡一色”的主因。而产业整合后,将会大大降低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企业的毛利和净利也会大大改观,企业可以将盈利以及政府的支持投入研发而不是价格战,这对中国公司研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个体的良好发展最终会推动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三:培育龙头公司,角力国际竞争。

随着今年中央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各个地方政府对集成电路的热情又起来了,而国家要成立大规模基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消息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跃跃欲试”,但业界应该在兴奋之余更要冷静,因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到了成熟期,现在产业的竞争已经是“寡头的竞争”。以往靠众多小微公司“五六个人、七八条枪”打游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肯定是“螳臂当车”。而紫光这次整合将从人才、产业平台等多个层面促使产业加速整合,这对提升优质公司的财务、研发、技术等实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最终对培育每个环节的龙头公司,使中国的集成电路参与角力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引起资本重视,促进产业繁荣。

曾几何时,集成电路产业在VC眼里已经成了夕阳产业,许久以来都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而紫光重金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则引得众多的“资本”开始青睐这个亟需支持的产业,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还是再融资的公司,突然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仅仅这两个月,来找我问询国内优质集成电路公司的基金和投资公司已经不下二十家。而集成电路本身就不是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产业,所以众多资本的进入,对产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霖”。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大佬的进入,不仅有利产业内公司的整合,更将会改变这个产业众多管理者的“工程师风格”,将产业和资本结合,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这对提升集成电路产业众多公司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不确定性:

一:文化理念差异加大整合困难。

虽然两家公司距离不过两千米,但公司的文化理念却差异颇大。展讯已经完成了由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过渡,逐渐规范了公司的运作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制度。公司风格也是高举高打,能做第一,决不去争第二;并且展讯已经进入国际品牌客户和世界领先市场;而锐迪科则还是由创始团队经营,实行扁平化的管理,基本上还是任务分配大于流程管理。而公司的风格也基本是“低姿态、低成本、低价格”。手机领域的客户也多是三四线或者规模较小的非品牌客户。这两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文化能否融合到一起,两个风格迥异的团队能否产生化学反应,这是个问题!一加一未必大于二,但是一减一绝对小于一。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一家做面板驱动的公司和深圳的一家面板驱动公司在期待中合并了,但“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七月之痒都没过,这两家就分手在秋季了。

与联发科和晨星的整合不一样:联发科和晨星主要是手机和电视两条相对独立的产品线,整合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独立运作,从而相互受益。展讯和锐迪科却主要是基带芯片和周边产品,团队必须集中在一起共同工作。这个过程还必须要短,尽快产生化学反应。否则整合的意义就失去了。因为收购应该是为了整合,而不是消灭掉一家。

既要互补,又要形成合力。对紫光来说,整合展讯和锐迪科不是困难的结束,而是更大挑战的开始。

二:变身国企,能否“扬长避短”?

国企中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工程师,但为何这个产业的龙头中:设备的龙头中微半导体、材料的龙头上海新阳、芯片制造的龙头中芯国际、芯片设计的龙头展讯和海思、设计服务的龙头芯原微电子等个个都不是国企呢?不是国企不努力,而是机制使得国企“戴着脚镣跳舞”,很难在这种快速变化、全球竞争、以人为主的领域中发挥出国企的优势。而紫光整合展讯和锐迪科后,能否避免把国有机制中不好的因素带给企业,能否保持企业原来的高效决策,对市场灵敏反应等优势,这是个问题!长久来看,新的公司肯定会进入保密通信等特殊市场,这个市场竞争对手缺乏,利润丰厚。在这个特殊市场尝到甜头后,在“残阳如血”的主战场是否还有现在这种竞争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变身国企,能否扬国企之长,避国企之短,这是挑战的第二步。市场上的狼,未来是变成狮子,还是狗,这需要能力,更需要智慧。

三:回归A股,能否具有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性?

虽然在国际资本市场遇到融资难等困难,但是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对公司管治的正规化、制度化却有很大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展讯能够趟过“浑水”而不倒,与国际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回归A股的新公司必须做地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才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好的形象,进而对招徕国际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回归”不应该为了躲风避雨,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一名产业分析师,虽不敢说“以产业兴衰为己任”,但还是要在这篇近万字的文章后面,提出个人的深思浅见,仅供参考:

一:充分信任重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中芯国际之所以成为领先的代工厂,与坚持的两个“I”( Independent 独立的、International 国际化的)有很大关系。而这两个“I” 对紫光肯定也是必须的。希望未来紫光尽量保持新公司的独立性,充分信用、充分授权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让公司的决策更加高效,判断更加准确、战略更加专业。同时公司考虑引入更多国际化的、专业化的人才,甚至还延用国际化的审计、会计、律所等事务所,来保证公司的国际化、规范化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扬国企之长,避国企之短,在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二:和政府配合好,在上海加大投资,把整合后的公司以上海为重点做大做强

毫无疑问,上海市政府在这两家公司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心血,给予了众多支持。而展讯和锐迪科之所以能成为国内优秀的公司与上海市相关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展讯和锐迪科的成功也证明了上海具备芯片公司做大做强的“土壤”和良好环境。维护好和上海的关系对新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海的产业环境、人才集聚、政府的专业服务都将会是新公司未来更上层楼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希望紫光在上海加大投资,和政府配合好,和相关部门、专家和领导沟通好,在股东的“求所有”和地方政府的“求所在”中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把整合后的公司以上海为重点做大做强。因为未来的公司不是上海的,也不是北京的,而是中国的。只有拥有超越地域的广阔胸怀,才能培养出超越非凡的伟大公司。

这桩带来的巨大冲击的整合,势必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忽视整合困难而一味叫好的“捧杀”和只看到困难而一味指责的“棒杀”都不足取。

这种国内产业的整合,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来的运作应该更多是“产业运作”替代“资本运作”;运作对象也应该着眼于国际视野。而通过这样的运作,中国的集成电路业界才能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