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外送”建设煤炭空中走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13日,随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开工建设,拉开了大规模“疆电外送”的序幕。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和储备基地,集约开发新疆各类能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实施“疆电外送”,有利于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建设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三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和坚强的新疆送端电网。到201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特高压是“疆电外送”最佳方式
“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开工建设,将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也实现了国家在资源配置上以电力为载体,真正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战略规划。”5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西北分部主任喻新强在新疆哈密南换流站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疆煤炭资源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风能资源总储量9.57亿千瓦,技术开发量2.34亿千瓦。因此,如何将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困扰新疆发展的难题。
对此,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当地也加快改造提升各条运煤专线,力争实现商品煤的规模化东运,但要实现新疆“2012年向内地调运煤炭5000万吨、2015年调运1亿吨、2020年调运5亿吨”的规划目标,对当地交通运输仍是巨大压力。同时,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运行损耗、调控难度、天气与故障等因素,也决定了输煤在新疆煤炭开发上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随着我国特高压技术的不断成熟,综合利用风、光等能源资源,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实施“疆电外送”成为新疆能源资源转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据了解,新疆电网长期自成一系,独立于西北电网之外。2010年11月3日,随着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开始为“疆电外送”作出贡献。数据显示,2011年新疆电网完成“疆电外送”电量32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国家电网下达的年度外送电指标,等于外运标煤113万吨。今年1季度,新疆电网向区外送电11.7亿千瓦时,相当于运送标煤42万吨。
此次开工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0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
我国特高压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除此次开工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和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外,还将重点建设±800千伏哈密北—重庆、±1100千伏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三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共外送电力2500万千瓦。
新疆—西北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包括,扩建750千伏哈密、敦煌、格尔木变电站,新建750千伏哈密南、沙州变电站和鱼卡开关站,新建750千伏哈密—哈密换流站—哈密南—沙州—鱼卡—柴达木、沙州—敦煌双回输电线路。全部工程涉及6站12线,新增变电容量360万千伏安,是继新疆、西藏与西北主网联网后,又一个加快西北电网主架建设的重要工程。工程投运后,与原有哈密—敦煌750千伏交流通道向西北交流外送电力500万千瓦。
“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210公里,不仅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也将是目前我国最长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国家电网直流建设部副主任丁永福说。该线路将穿越戈壁、高原等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艰苦,作业难度大,其中,黄河大跨越长度为3.9公里。
此外,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和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可研报告已完成,开展前期工作的申请也已上报至国家能源局。
丁永福进一步告诉记者:“其中,哈密北—重庆和哈密南—郑州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类似,输送容量、距离等都比较接近,不存在技术问题,主要是环保、土地、水保等前期工作,以及电源点的配套建设。相比之下,准东—四川特高压工程涉及到一个新的电压等级——±1100千伏,这将是我国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因此设备的研制工作量较大。目前,我们正全面完善±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技术、设备,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元器件。”
“疆电外送”有效兼顾电源点布局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成为“疆电外送”的桥头堡。哈密地区最大的发电厂——哈密大南湖发电厂是“疆电外送”线路重要的供电企业之一,也是稳定“疆电外送”输电线电压的有力支撑点。哈密大南湖发电厂副总经理郑少亮介绍:“我们电厂每年烧270万吨煤,转化成35亿度电,通过‘疆电外送’这条能源通道送到2000公里以外的华中地区。”
随着“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明晰,逐渐打消了一些企业担心发出的电能难以并网外送的顾虑。为了给“疆电外送”通道提供支撑电能,华能、中电投、中煤能源、大唐、国电、神华、国投、华电、重庆能源等企业纷纷加快电厂项目建设,哈密、准东等地呈现出繁忙的建设景象。
“随着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送端哈密配套的6个电厂也将陆续开建。”丁永福表示。哈密的6个大型煤电电源项目,属于大型坑口电厂,与电网项目同步建设,分属华能、潞安、国投等企业,建设规模达866万千瓦,投资规模达35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1亿元,预计2014年陆续投产。在准东,大型电源企业也在积极的布点建设,如中电投就将布局3个电源点。
除火电电源项目外,“疆电外送”还兼顾了光伏、风电电源企业的产业布局。新疆电力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疆电外送’几个项目的落脚点,就近都有较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光能资源,所以这对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也是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了解,内蒙古等一些地方的风电之所以送不出去,其原因之一就是输电通道和电源点配套没有协调发展。
“疆电外送”综合效益显著
有资料显示,实施“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需要配套火电装机规模约3600万千瓦,风电1000万千瓦。如果到2015年新疆要达到外送电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再加上自身需求增长,新疆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发电总量将排名全国前三。而此前60年时间内,到2011年新疆才累计达到210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因此,“疆电外送”工程将有力推动新疆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疆电外送”工程的实施,在缓解内地电力缺口的同时,还将助推新疆形成“空中走电、地上走煤、地下走气”的立体能源输送通道,把新疆打造成为我国大型的“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和风电”基地,大幅增加投资、就业和税收。
数据显示,新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后,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资源附加值更高,可直接拉动投资达3000 亿元,可提高新疆GDP约1.5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可解决30万人的就业。如在哈密投资的国投、华能、华电等大企业在为“疆电外送”提供充足电源的同时,也为附近居民带来了实惠。哈密市花园乡的村民阿布来提经营着一家棉花加工厂,过去电力不足时,隔一天就要停电一次,严重影响了加工厂的发展。“现在24小时开工,每天产量40多吨,一年收入能达60多万元。”阿布来提说。
哈密地委副书记张文全曾感慨道:“特高压不是一条普通的输电线路,而是空中的政治线、经济线、稳定线、发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