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为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当前,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讨论和参与的热点。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9月6日,作为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的活动之一,2019年第一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绵阳举行,专家们齐聚一堂,为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城市从“智”向“慧”纵深发展
警匪大片中,驾车逃窜的匪徒行驶在城市各个角落,警察只需在总部大屏幕前坐镇指挥,遍布全城的摄像头就能够智能锁定,及时传回图像。观看这紧张刺激的一幕时,你是否想过,每个摄像头能够拍摄的范围有限,在无法提前预知匪徒逃窜路线的情况下,城市中成百上千的摄像头如何实现切换,确保目标不被跟丢?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首席教授姚新看来,要真正建成一座智慧城市,除了配备各种智能硬件,充分解决其背后的计算问题也是关键。“这离不开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计算系统。人工智能中的多代理系统、自然计算、群体智能都不可或缺。”姚新说。
计算系统将如何破解智能装置自主切换的问题?“可以用‘市场机制’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姚新借用经济场景中的“拍卖”来解释,“每个智能装置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不同,能力越高、越符合场景需要,就像是给出了更高的竞价,也就意味着能够更有效地与目标建立联系。”
不仅要提升“智”的水平,更要让城市向“慧”深度发展。“所谓‘慧’,就是指城市要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姚新说,即让智慧城市的计算系通过在运行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在智慧医疗中,如果遇到一位所患病症不在知识库的病患,智慧城市的大脑应该自主意识到必须更加慎重。“这其实是系统可信度的问题,能够做到不做能力范围外的事情,系统才更加能被人类更加信任。”
以人为本打造智慧城市集群
论坛上,平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岳梅樱给出了一组数据: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一项新型智慧城市评价中,参评城市的平均分不到60分,超过70%的城市处于起步期和准备期,市民体验的平均分也只有63分。“智慧城市试点虽然多,但精品少,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体验感还有很多不足。”她认为,除了在智慧程度上不断向深拓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应该多关注人的需求。
改变,可以从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开始。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雷从人工智能出发,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把脉问诊。在他看来,中国的4G、5G技术都很领先,同时拥有数量非常庞大的基站,这些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人工智能能够在公共交通、工业应用、仓储物流、医疗健康、金融等很多应用场景中为智慧城市赋能, “但在实际发展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都很类似,没有找准自己的特色。”
徐雷建议,应当根据每个城市的痛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最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的智慧城市群。岳梅樱也赞同这一观点。“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把握数字中国与城市群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双轮共同驱动,实现从区域发展一体化扩展到都市圈、城市群甚至经济带的变化。”
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在四川,这样的理念正在落地。当天,现场,绵阳、广元、内江、雅安相关负责人在论坛线上同时启动了绵阳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圈,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建设数字城市和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打造全新的政、研、产相结合的交流平台,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众需求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撑和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