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华夏文化“智慧城市”论坛来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月29日,第十届华夏文化“智慧城市”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论坛由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市科协等主办,主题为“5G+AI,智慧城市新动能”。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需要全社会加速观念更新、形成合力——这是论坛上来自科技、实业、法律、教育、传媒、金融行业的政协委员、专家的共识。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益民在论坛上表示,3家电信运营商将同时开展5G正式商业运行,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协同共进,为中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底盘。
为了顺利推进“智慧城市”进程,与会政协委员和专家呼吁,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应切实回应社会关切,让技术发挥“善”的作用、遏制“恶”的影响,确保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安全可靠;要发挥制度优势,妥善引导民意和舆论,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焦虑成为发展的阻力、导致错失重大机遇。
上海正在打造以“上海连接、上海枢纽、上海计算、上海感知”为架构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上海室外5G宏基站已建成15000个,室内基站有7000多个,5G信号正逐渐变得随处可见。而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方面,都将是5G+AI首批进入的应用场景领域。
尽管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城市”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在论坛现场体验“智能垃圾分类”时,向系统展示了一枚常见的5号干电池,而系统却接连给出“擦字橡皮”“胶条”“笔”等错误答案。显然,要避免“人工智能”沦为“人工智障”,沿着目前的主流技术路径,仍需要“喂”给人工智能系统大量数据。而人工智能运营机构和企业要获取足够的“数据饲料”,当下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和法律法规的模糊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