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 SCEWC)是每年全球智慧城市领域最大的盛会,更被誉为是智慧城市领域的奥斯卡奖。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SCEWC都随着巴塞罗那的深秋拉开序幕。
今年迎来的第9届的SCEWC,在规模上、主题丰富度上、参会人数上、演讲嘉宾阵容上更加惊艳。据官方统计,此次有近2.5万名参观者、超过1,000个参展机构,分别来自700个城市、146个国家,以及超过400名演讲嘉宾。
这次作为媒体合作伙伴的36氪来到了大会的现场共襄盛举,与众多来自全球在智慧城市生态圈上发力的专家、政府、企业一起探讨最新的智慧城市发展和动态。
在文化、国情的催化下,出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整个展会为期3天(11月19-21日)。展会的规模非常的庞大,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盛会了。展会现场有非常丰富的参会组成,从政府、大型企业、初创项目等。
其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各国政府组织,包含中国、加拿大、迪拜、美国、荷兰、智利等。
我们观察到,许多政府带着本地优秀的初创项目(通过竞赛、甄选等机制)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新模式以及阶段性的成果,也有非常多城市级、国家级的建设计划展示。
不难发现到比如欧美地区会更多强调人们在生活上不同体验的提升以及便利性以及非常强调“以人为本”以及充分沟通的概念(环境保护保、共享经济、社群建设、智慧城市概念教育、技术知识普及、个人隐私以及财务安全等)。
而亚洲地区则可以看到有许多赋能型的项目,比如城市大脑的概念、强调整合的平台的搭建,有更多完整的整套解决方案,确实存在布局上的差异。
模式上的差异并无孰对孰错,智慧城市是非常强调本地化的大型项目,也是相对来偏新的概念,以最合适当地需求的方式来构筑。无论哪种,对当地人民来说,成功与否以及对满意度的定义也都不同。
中国智慧城市的活跃以及机会
我们也发现中国和其他参展国家不太一样,并不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参与,而是以城市为单位,我们看到了上海、深圳、杭州、湖州等。以地方城市为单位也更体现了在整体度上和长期规划上的完整性,更多的是一种 Top-down 的做法。
由地方政府积极的做主导,带动当地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发展后,除了在当地进行规模化之外,甚至还可以基于成功的经验,带动更多城市进行数字化运维管理。
比如本次获得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国赛区-城市精细化治理奖的上海静安151项目(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以及上海联数物联的合作案例),突出了在需要大规模检测数据的前提下,搭建平台的优势,包含覆盖范围、反应速度、项目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的效率上,成功将上海市打造成智慧城市的代表之一。
其中上海联数物联的解决方案也将规模化的应用到其他100+城市,助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
大型企业 v.s.初创项目
从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参与分布来看,我们看到了非常多跨国的大型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包含华为、微软、NTT 、西门子、思科等,针对不同的智慧城市场景(医疗、安防、教育、交通),在其整合能力、算力、数据安全性上展示其成果。
而另一方面,初创项目的比例没有想象的多,有一些智能电桩、智能路灯、智能回收分类的厂商,都偏向早期试验阶段、还没有规模化的进行落地,合理的商业模式似乎也还在试验,无论在哪个国家,这类型以终端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似乎都还没有跑通。
然而正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我们非常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初创项目的参与,随着概念的完善,出现新的应用。
梦想之城-5大主题超过400位行业专家的最新分享
除了热闹的展会 booths 之外,围绕着今年梦想之城的概念,今年大会延伸出了5大主题-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城镇环境(Urban Environment)、智能交通(Mobility)、金融与管理(Governance & Finance)、包容及共享城市(Inclusive & Sharing Cities),邀请了超过全球400位行业专家进行不同细分主题的分享。其中,36氪也主持了数字化转型分会场-Data-Driven Cities的环节。
技术的应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的应用
城市公共网络的搭建、IoT 的导入与铺设、云计算等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智慧城市技术应用了。在分会场上,我们也一同探讨了一些近期内新兴技术的应用,包含生物技术(普及率83%)、人工智能(普及率82%)、区块链(普及率66%)、机器人与无人机、AR 等应用。
这类型的技术在目前看来还未成为所谓的智慧城市的“标配”,然而我们也确实看到非常多新颖的尝试是值得期待的。(数据来源:ESI ThoughLab , Research , Building a Hyperconnected City)比如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来赋能选举以及投票系统;比如利用5G来针对急救场景来赋能实时远程医疗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