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 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国办发〔2013〕12 号),加快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内燃机工业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内燃机工业节能降耗, 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 结合内燃机行业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燃机再制造是指将失效的内燃机进行集中拆解、零 部件清洗、检测分类,按照原新产品技术规范要求,通过 一定的工艺重新加工制造后,使再制造后内燃机产品的使 用寿命及其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等指标不低 于原型机新机的标准要求。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国防装 备的主导动力。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产业链 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我国已成为世界 内燃机制造大国,社会保有量巨大。“十一五”期间,内燃 机产量年平均增长约 10%,累计产量约 3 亿台。2012 年总 产量 7760 万台,总功率约 15 亿千瓦,预计“十二五”产 量将超过 4 亿台。随着内燃机产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推 进内燃机再制造具备基础和条件,是内燃机行业绿色循环发展方向。
实施内燃机再制造利国利民,既可实现大量失效产品 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内外产业实践表明,报废内燃机的缸体、曲轴等重要零部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造加工,在不改变形 状和本体材质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与 传统废金属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够回收报废 产品所蕴含附加值的 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 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 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内燃机再制造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环境效益 可观,而且节能节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内燃机再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引领及试点探索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但相 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再制造起步晚、发展历程短、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在再制造的认识水平、技术能力、生产规模、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参差不齐;部分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攻关,相关专用设备亟待研发与推广;再制 造旧件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回收难度大;产品标准、生产制造工艺标准不健全,检验检测能力整体不强;市场准入 机制缺失,缺乏规范管理;相关财政、税收、信贷等支持 不足,甚至存在政策障碍。再制造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发展亟待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将有力推动我国内燃机产业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型直线生产模式向“资源-产品-失效-再制造”的循环型产业模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形成节约型、循环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内燃机再制造是当前内燃机工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对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促进内燃机制造行业持续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两 型”社会要求,综合发挥政府引领、协会主导、企业推进 的作用,以再制造试点企业实践经验为基础,组织行业内一批理念领先、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领先、回收体系完善的企业,围绕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加快创新、联合攻关,分类指导、示范引领、统筹推进,通过实施内燃机再制造重点工程,提升内燃机再制造技术装备 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加快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提高内燃机再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提 升内燃机工业再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末,内燃机工业再制造生产能力、企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全行业形成35 万台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3 万台以上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8 家,3 万台以下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 家以上;增压器、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泵、水泵等关键零部件规模化配套企业30 家以上。建立一批乘用汽车、中重型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设备、船舶动力、石油机械、铁路机车等内燃机再制 造示范工程。初步建立全行业旧件逆向物流体系,一批核 心企业建成旧件回收网络系统。再制造成形及检测等共性 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广泛使用,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及 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 亿元,再制造产品配套服务产业规模达到 100 亿元。全行业实现年节约金属40 万吨,节能35 万吨标准煤,新增就业岗位2.5 万个,降低终端消费者使用成本 100 亿元。
三、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领域,尽快形成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化规模。根据内燃机工业发展现状,结合再制造技术特点,内燃机整机产品再制造重点领域是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 发动机、农用机械发动机、船用发动机、石油钻井发动机、铁路内燃机车用发动机、固定式内燃机发电机组等,其中以柴油机为主;关键零部件再制造重点是气缸体、气缸盖、曲轴、连杆、凸轮轴、齿轮室、飞轮壳等;内燃机配套件再制造重点是增压器、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泵、水泵等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以整机、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件再制造为基础,重点提升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动力、石油钻井动力、铁路机车用发动机及固定式内燃机发电机组等整机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积极推动内燃机 配套部件再制造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再制造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紧紧围绕“再制造产品质量不低于原型机新品、最大化旧件利用率”两大核心目标,依靠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内燃机再制造技术装备体系(附件 1)。以恢复尺寸、提升 性能、提高再制造率为准则,加快推进内燃机再制造工艺 装备研发及材料应用研究。在失效产品拆解清洗、无损检 测与寿命评估、修复、加工、质量检测与性能考核等再制 造生产关键环节,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产业 化步伐,尽快掌握、推广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附件 2);加 快推广应用纳米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微脉冲冷焊、 微弧等离子熔覆等成熟的表面成形技术。重点突破内燃机 再制造急需的损伤检测与评估、损伤修复及表面强化、产品性能提升及再制造产品检测等技术。大力发展纳米复合 电刷镀、等离子喷涂、高速电弧喷涂、微弧等离子熔覆、 激光熔覆等自动化装备;组织研发无损拆解、绿色清洗、 快速检测、寿命评估等专用装备;丰富完善适用于不同产 品类型的再制造成形加工装备及专用材料;提升内燃机及其零部件再制造过程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再制 造技术装备水平、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稳定性。
(三)发展逆向物流,保障再制造旧件稳定供应。充 分认识再制造逆向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借鉴国外多 年实践经验,加快探索有利于旧件回收利用的政策和市场 机制,大力发展内燃机再制造逆向物流,加快形成新品分 销正向物流与旧件回收逆向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大力 扶持和激励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重点依托新品销 售维修网络,支持和鼓励经销商实施以旧换新,拓展旧件回收服务,健全旧件回收体系;探索内燃机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设备租赁、押金模式建立旧件回收逆向物流体系;加 快建立中小企业同行业联合逆向物流回收系统的运作模 式,逐步建立社会化旧件专业回收渠道;引导再制造企业 与内燃机用户、经销维修服务企业、回收拆解企业等建立 协议采购、以旧换再、替代大修等长期稳定的旧件回收模 式。积极探索实施逆向物流业务外包模式,鼓励第三方物 流企业发挥其专业物流优势,为再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逆 向物流服务。探索建立内燃机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和交易 平台,畅通内燃机旧件及再制造产品流通信息渠道,促进 旧件及再制造产品交易。充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 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再制造物流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构建传统物流与再制造物流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四)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信息监管,规范再制造生 产行为。建立健全内燃机再制造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制定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管理、产品标识、 企业管理等标准,组织开展再制造标准研究及推广应用。 完善以再制造产品认定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提高再制造生 产行为和再制造产品鉴别能力,严格区分简单翻新与再制 造,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确保再制造产品质量。积极推 动建立再制造旧件溯源及产品追踪系统,逐步实现对旧件 及再制造产品信息登记,推进再制造企业与终端消费者间 的信息透明与共享,引导市场消费,强化监督管理,提升 再制造产品社会认知度。
四、重点工程
重点实施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件再制造,内燃机高效清洁升级再制造,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提升, 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等专项重点工程和内燃机再制造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见附件 3),形成 35 万台内燃机整机 再制造生产能力和关键配套件规模化、批量化再制造生产 能力,初步建立内燃机行业旧件回收等再制造逆向物流体 系。
(一)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工程。主 要在中重型商用车发动机、乘用车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 机、农业机械发动机以及固定式发电用、船用、石油钻井 用、铁路机车用发动机等领域开展再制造示范。支持潍柴 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无锡 大豪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柴”)、中国重汽集团济 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强”)、东风康明斯发 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康”)等建设中重型商用车发 动机再制造示范工程,上海幸福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贝德”)、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大众一汽”)等建设乘用车发动机再制造示 范工程,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 柴”)、上柴发动机再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柴”)、 潍柴以及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卡特彼勒”)、康明斯(襄樊)机加工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康明斯”)等建设工程机械发动机再制造示范工程, 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昆明 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锡柴等建设农业机械发动机再制造示范工程,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再制造中心(以下简称“济柴”)、淄博柴油机总 公司(以下简称“淄柴”)、潍柴、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七轨道”)等建设固定式发电用、 船用和铁路机车用发动机再制造示范工程。重点示范内燃 机整机再制造的高效无损拆解组装、绿色清洗、性能优化 匹配和升级等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成果,推进再制造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带动产业链关键零部件企业再制造能 力提升,形成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示范效应。力争到 2015 年, 中重型商用车发动机、乘用车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机、 农业机械发动机以及固定式发电用、船用、石油钻井用、 铁路机车用发动机等领域分别形成 18 万台、7 万台、6 万 台、2 万台和 2 万台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
(二)关键配套件再制造示范工程。主要在增压器、 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泵、水泵等领域开展示范。 支持山东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跃”)、湖 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雁”)等建设增压 器再制造示范工程,三立(厦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三立”)、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柏科”)、东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电器”) 等建设发动机用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示范工程,湖南机 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机油泵”)、河南省西 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峡水泵”)、盛瑞 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瑞传动”)、无锡威孚高 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孚高科”)、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口龙泵”)等建设机油泵、水泵、燃油泵再制造示范工程。重点示范内燃机关键 零部件性能质量检测、寿命评估、过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成果;开展测量、装配、平衡工艺研究和示范 应用,制定再制造相关管理流程,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和完 整技术规范。力争到 2015 年,增压器、发电机和起动机分 别形成 50 万台、150 万台再制造生产能力,燃油泵、机油泵和水泵共形成 80 万台再制造生产能力。
(三)内燃机高效清洁升级再制造示范工程。重点支 持潍柴、锡柴、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富瑞特装”)等整机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 建设内燃机高效清洁再制造示范工程。在内燃机整机再制 造过程中,综合运用燃油系统升级、替代燃料适应性改造、 动力优化匹配等技术,对存量内燃机实施高效化、清洁化 改造,提升再制造产品主要性能参数,提高燃料经济性, 实现排放水平显著升级,形成示范推广效应。到 2015 年, 建立先进的燃气发动机优化设计及电控系统开发平台,初步形成批量化内燃机高效清洁再制造生产能力。
(四)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关于印发〈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目录〉的通知》(工信 部联节〔2012〕198 号)所列再制造成形与加工、拆解与 清洗、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等技术以及典型机电产品再制 造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应用推广。支持 机械产品国家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 中心”)、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董氏镀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董氏镀铁”)、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大陆激光”)、长沙一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长沙一派”))等单位加快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 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提升内燃机及其零部件再制造过程 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再制造装备技术水平、生 产效率及产品再制造率,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到 2015 年,内燃机再制造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及装备得到广泛推广 和应用,再制造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五)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潍柴、 玉柴、锡柴等整机企业建设内燃机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示 范工程,拓展回收渠道,形成稳定的旧件回收网络体系。 依托内燃机整机销售维修网络,充分利用其他社会化回收 渠道,构建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等现代 物流特征的优质、高效、低成本内燃机再制造逆向物流体 系,引导再制造企业与内燃机用户、专业物流服务机构、 维修服务企业等建立以旧换再、协议采购、替代大修等长 期稳定的回收模式。力争到 2015 年,主要内燃机和关键零 部件企业依托自身网络,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旧件回收 体系,形成 300 万台件/年的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回收 能力。
五、政策措施
(一)积极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品认定。根据《关于 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 号)》、《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节〔2010〕192 号)要求,严格按程序实施生产流程现场审验、再制造产品执行标准审验、再制造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审核、申报文件审查等,加快推进内燃 机再制造产品认定,将通过认定的产品列入《再制造产品 目录》,向社会公告,提升认知度,扩大市场需求。严格再 制造产品标志标识要求,优化再制造产品市场环境。
(二)推动完善再制造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再制造产 品认定制度与再制造优惠扶持、再制造产品和旧件进出口监管等政策的衔接互动。抓紧落实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 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扩大“以旧换再”政策覆盖面, 促进内燃机再制造产品销售和旧件回收,鼓励消费者使用 再制造产品。
(三)加强内燃机再制造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统筹 考虑现有科研布局和相关科研资源的基础上,推进产学研 用相结合的内燃机再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建设,鼓励 实施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内燃机再 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把再制造作为推进内燃机工业转型升 级的重要内容,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实施内燃机再制 造技术改造。组织编制内燃机再制造技术目录,制订再制 造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 和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加快研究提出内燃机再制造知识 产权准则。
(四)严格再制造产品质量监管。依托行业协会、中 介组织建立内燃机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再制造 产品旧件来源、回收、生产、服务、技术和交易等信息共享。建设再制造旧件溯源、产品查询及追踪等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健全再制造产品质量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终端消费 者和社会监督作用,完善退出机制,推动企业规范再制造 生产行为,引导再制造产业健康规范发展,营造有利市场 环境。建立再制造检测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内燃机再 制造零部件缺陷检测与失效分析、磨损量检测与寿命评估、 再制造产品质量检测评估等技术服务,加强产品质量监测。
(五)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政府及国际组 织合作平台,加强政策及产业层面互动交流和务实合作, 协同提高再制造产品甄别和检测能力,完善再制造产品评 价体系。支持技术实力强、国际影响力大、产品市场占有 率高的国外再制造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 作,延伸再制造产品线,提升协作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 产业集聚区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关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内 燃机再制造产业。
(六)强化组织实施和领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部门应加强内燃机再制造行业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加 大对计划实施单位的指导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中国内燃 机工业协会负责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研究 编制落实本计划的工作方案,协调推进内燃机再制造示范 工程建设、技术攻关、产品认定、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 经常性交流沟通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完善行 业自律机制,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各实施单位应加强 组织领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抓紧编制本单位实施方案, 细化工作计划和标志性目标,落实责任人,分解确定工作任务、重点及进度安排;并将实施方案分别报送本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附件:1.中国特色内燃机再制造技术装备体系图
2.内燃机再制造工程关键技术
3.内燃机再制造重点工程汇总表
4.相关单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