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要的人才 懂合作也能独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传统产业与高科技、制造与服务,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但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物联网会打破所有藩篱,未来须结合软硬件技能,要懂合作也要忍耐孤独。
商用无人机是2015年大热门产品,全球市场规模估计有十四亿美元,其中70%归中国品牌大疆。 市场刚起飞,未来想必还有连续多年的高成长,因此美国品牌3D Robotics、法国Parrot、韩国Gryphon也都前景一片大好。
问题来了,台湾是科技岛,为什么在这个领域还不闻楼梯响?
原因当然不在硬件。 无人机所需的GPS芯片、飞控系统、通讯模组,台湾都不缺供应商。 问题是,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台湾软件人才严重不足,反映在无人机,就是我们错过这个重要产业的起飞。
偏偏,无人机并不是孤立产业,它其实是物联网大未来的一项杀手级应用。如果台湾不快点迎头赶上,错过的绝对不是无人机而已,也会被整个物联网抛在后面。
如果问题只是缺软件人才,政府好像已找到方法。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宣布,从2018年开始,所有中学生都要学习写程序。 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吗? 好像不尽然。
像无人机这种物联网应用,设计者不但要懂软件,还要懂得结合软硬件。台湾的硬件人才虽然优秀,却不太有跟软件工程师共事的经验。将来就算学校教出很多软件高手,两种人才要怎么磨合,可能也需要时间。
升级,须结合软硬件
其实,需要合作的,何止是软件与硬件两种人才,还有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两种产业。
本来,传统产业就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就是高科技,两者井水不犯河水。 遥控玩具飞机与智能手机,前者是传统产业,后者是高科技,言下之意是遥控玩具飞机只算低科技。
可是如今摩尔定律已走到尽头,智能手机已到达运算速度的极致,无法再升级,马上也要沦为低科技了。 这时科技业不想被淘汰,就只能与传统产业结合。
事实上,传统产业若想生存,也只有转成高科技一途。 如果智能手机可以导航无人机,还可以把空拍画面同步传送到世界任一角落,传统的遥控飞机怎还有生存空间? 遥控飞机厂商势必要转型做无人机。
遥控飞机厂商转型做无人机,功能就不能只是做玩具。 无人机不做玩具要做什么? 空拍吗? 这个市场已被大疆占去。 或是做大楼外墙清洁? 还是警务辅助? 许多传统产业业者在物联网时代可能必须进入全新市场。
即使不进入新市场,传统产业企业也必须为产品想出各种可能的智能升级版。 物联网可为产品附加哪些新功能? 音响喇叭加上感应器与音控芯片,可以随气温与湿度自动调整音质。 名牌包包加上密码芯片,可以区分真品还是仿冒。
另一道必须倒下的高墙,则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 这点苹果已做过示范:本来手机是制造业,电子商务则是服务业,苹果却把iPhone结合iTunes,让手机变成影音、游戏、应用程序的供应平台。
无人机也正往同一方向发展,厂商卖的不只是出厂产品,也包含未来随时会出现的软件更新,以及出厂时还不存在的新应用。 出厂时只是空拍机,将来装了新软件,就可变身为环境探勘机。 厂商提供给购买者的不再只是一年保固,还有长久的多元服务。
制造厂变身服务供应商,就必须与客户互动出一套商业模式。 举例:如果无人机提供的服务是送货,就按件计价;是大楼外墙清洁,就按面积收费;是交通警务,就看交通路网的复杂度。
到时决定未来胜败的可能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
生存,兼具两种能力
台湾习惯接单代工太久,本就不擅长构思商业模式。 这是物联网时代带来的另一大挑战。
可以想见,未来的工作型态,使用的肌肉会愈来愈少(外墙清洁工),脑力则愈来愈多(运算法、数据分析)。 但另一个角度看,许多工作已不再需要真人移动,只要成天盯着萤幕即可。
战斗机飞行员即一例,本来是最刺激的工作,既可摆脱重力羁绊直上云霄,又可享受速度快感。 但是如今,美国在中东战场已大量使用无人机,开飞机的人就只能成天枯坐办公室了。
美国剧作家布兰特(George Brant)的创作,2013年在爱丁堡艺穗节首演的舞台剧《留在地面》(Grounded),演的就是这个。
女主角负责操作地球另一边的无人机,用按键杀恐怖份子,下班则回家煮饭带小孩。 工作内容像打电动,却孤独又高压,因为她杀的是真人,她也不知有没有殃及无辜。 剧终她疯了。
物联网创造的大部分工作,虽然都不会生死交关,孤独本质却会很像剧中女主角,互动对象只剩下机器。
工程安检由无人机代劳,工程师从此不必在高空鹰架爬上爬下,只要等着接收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与检测值即可。 工安事故是少了,但是临场感与人与人之间的嘘寒问暖也消失了。
这就是无人机的讽刺了。 它的操作会带来孤独,它的生产却把合作变得无比重要:软硬件两种人才合作,传统产业与科技业合作,厂商也必须与客户长期合作。
中学生为未来的职场做准备,可能也要培养合作力与孤独耐受力。 两种能力听起来有点矛盾,要怎么两者都学会,可能比学写程序困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