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产业面临“坎坷未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近日,苹果公司推出智能音箱产品HomePod,再次触发业内对于智能语音技术未来是否将成为智能家居体系控制入口的热议。随着人工智能(AI)“瓜熟蒂落”,智能家电产品和智慧家庭被看好为智能技术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受到资本热捧。
政策层面亦在加大对智慧家居市场的鼓励扶持。今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方案称为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政府部门将推动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其中,智慧家庭的应用推广被列为促进“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的内容之一。
智慧家庭的内涵既包括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亦包括物联网、云平台等数据联通和分析控制环节。事实上,智慧家庭在国内发展已有十余年时间,但由于存在不同厂商之间无法协调、通信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难题,至今仍无法实现“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智慧家庭市场未来是否有望实现突破,迎来爆发的窗口?政策层面将如何解决智慧家庭市场的技术标准等难题?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下称电子司)近日就上述市场关心的问题,回复了财新的书面专访。
记者:目前中国智慧家庭的产业现状如何?
电子司:随着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实现迅速发展,包含智能家居在内的智慧家庭正成为培育新型信息消费的重要载体。
第一,智慧家庭产业规模实现迅速增长。据前瞻数据库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605.7亿元,同比增长率50.1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中国智能家电占全部家电销量的比重逐年攀升,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零售量为4200万台,同比增长21%,占国内彩电销量的比重达到84%;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和智能空调的占比也分别达到了10.4%、26.2%和20.1%。
第二,智慧家庭技术产品服务创新不断加快。当前,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ZigBee、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和智能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技术广泛用于智慧家庭领域。
智慧家庭产品形态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涵盖了基础软硬件产品、组网设备、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家居、集成平台和系统,以及作为各类应用服务人机接口的软件产品。健康管理、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互动教育、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社区服务和家庭安防等智慧家庭服务典型应用也得到不断发展。TCL、海尔、美的、阿里、华为、小米、乐视、京东等传统制造企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纷纷采用“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等战略,提供智慧家庭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发展。
第三,智慧家庭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智慧家庭产业链集制造与服务为一体,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推广应用、服务保障等多个环节。当前,中国智慧家庭产业链正日臻完善。从横向范围来看,已构建了涵盖智慧家庭网络运营、智能终端及智能化家用电子产品制造、智慧家庭应用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从纵向范围来看,智慧家庭融合应用的各产业链条日益成熟,终端产品创新活跃,产业软硬件整合趋势明显,新型业务和应用服务日趋多样化和规模化。
智慧家庭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催生了智慧生活生态圈,涵盖生产制造、网络运营、内容提供、电商平台等多领域的多家龙头企业,纷纷成立各有侧重点的智慧家庭服务平台。
记者:当前智慧家庭产业存在哪些行业痛点?
电子司:第一,底层核心技术不足,集成解决方案有待优化。目前,中国智慧家庭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如海思、晶晨开发了智能电视核心芯片,海尔推出了智慧家庭操作系统UHomeOS,但产品成熟度、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DRA、AVS等自主音视频编码标准在产品中的应用还不普遍,杜比AC3及全景声、H.264及HEVC等仍是技术主流。另外,仍缺乏优秀的集成平台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现有家庭格局的智能化改造,成本仍然较高。
第二,产品和服务创新性不强,消费者认知度不高。目前市场上还比较缺乏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智慧家庭产品,以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等为代表的智慧家庭产品的增值业务使用率较低,智能家电等产品还没有普及,安防、健康、养老等智慧家庭服务的发展潜力还有待深挖,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向用户提供创新性、易用性,与其需求高度贴合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第三,标准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平台影响力不足。当前,智慧家庭领域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同企业产品间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还普遍存在,阻碍了智慧家庭的规模化发展。海尔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智慧家庭的公共服务平台,但还不具备全国全行业的影响力,多个服务平台鼎足而立,相互掣肘,只能形成局部范围内的智慧家庭生态体系。
记者:智慧家庭产业在国内发展十几年,至今无法实际进入百姓生活中,这与厂商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企业合作意愿不强有很大关系。政府层面是否有计划出台统一标准?
电子司:我部高度重视标准化在智慧家庭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1月,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发布了《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工信部联科〔2016〕375号),按照关键技术、主要产品、典型服务等维度,形成了涵盖基础类标准、终端类标准、安全类标准、服务类标准等四方面内容的综合标准化体系。
其中,安全类标准从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和服务安全等方面规定智慧家庭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安全要求,服务类标准规定了包括服务安全管理指南、服务安全框架(业务安全和运营安全)、服务安全评测指标体系和服务安全能力评估等在内的服务安全类标准,为研究制定智慧家庭信息安全标准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要求,组织开展关键智慧家庭标准研究制定工作,逐步建立涵盖智慧家庭产品、服务、数据格式以及信息安全等的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推动实现智慧家庭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
其中,在信息安全标准方面,重点推动研制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以及服务安全评测指标体系等标准,提升智慧家庭产业基本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