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堤坝保养已有9%采物联网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经新闻(Nikkei)网站报导,日本国土交通省管理的556处水坝设施,随使用时间越长,维修检查需求越高,靠人力检查不仅负担高,甚至在技术上还有困难,因此现在推动i-Construction,以物联网(IoT)技术为核心,提高水坝维护的自动化与高科技化,目前有49个水坝已建构或将建构相关系统,达总数的9%。
日本国土交通省建构机器人应用,强化水坝监测效率。
一般水坝的设计寿命大概在50~200年,寿命到期后就要担心水坝的坝体是否会产生裂缝,或是淤积是否过高影响储水量等问题,需进行精密检查。坝体裂缝或可透过震波与透地雷达等技术检测,但淤积等细节便须靠潜水员进入水底检测,很耗人力与时间。
Panasonic开发水下自动监测机器人,于2015年11月在日本京都地区的水坝进行实地测试,该款机器人有探照灯、摄影机、震波传感器等设备,可以自动录制水下坝体与坝底的光学及震波影像,生成必要的3D数据,并借助人工智能(AI)进行影像比对分析,判断是否该进行修护。
Panasonic相关技术衍生自显示器面板制作的自动检查技术,可以自动找到电浆面板与液晶面板的任何瑕疵,在检查桥梁与水坝的瑕疵方面,也有很大效果,因此在国土交通省的次世代社会基础建设用机器人研发引进事业计划的评鉴中获得最高分。
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控制无人机,进行水坝外观与上游集水区部分观测,自动建构水坝与集水区的3D数据库,比起过去靠潜水员与航照进行人工数据判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让可能需要超过1个月的作业缩短为1周,并随时进行高密度数据更新。
当国土交通省在2015年底的测试中对相关作业成果感到满意,在2016会计年度(2016/4~2017/3)编列预算,替29个水坝装设相关系统,2017会计年度又有20个水坝进行系统建构,尽快完成安全有疑虑水坝的检查与监视工程。
目前施放水下机器人时,还需用有人船只拖吊,但国土交通省计划推动系统改进,希望未来能做到全系统无人化,进一步提高运用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