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好地球大数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今,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地球大数据小编有三点想说的。
第一,从科学大数据到地球大数据。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科学大数据的概念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把地球数据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新一代数据平台。
我在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做了几年的主席。2014年我们召开了一个会议,就是CODATA大数据与科学发现。不仅是CODATA,还有其他的国际组织联合在一起,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大数据确实能为科学发现带来新的东西。会议有几个产出,其中一个产出就是提出了大数据服务国际科学计划的声明,这个声明有7项建议和4项行动纲领。可以概括为大数据、大科学、大发现。此外,在CODATA成立45周年时也达成了共识,大数据本身能带来科学方法的创新,能够让它持续走向科学发现的路径,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发现将成为最终和最美丽的一个方向。
科学大数据和很多的数据有不同的特征,包括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数据、数据体、数据速率可以分析外部特征,从它的高度计算复杂性、不可重复性、不确定性、高维特性来阐述内部特征。2013年之前我们做大数据分析的时候,印度在国际上比我们做得要活跃,但后来不一样了。国家将大数据列为国家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科学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等内容。
大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大数据正在催生人们用全新的模式实现科学发现,地球大数据正在成为认识地球的新钥匙。
第二,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
按照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用更高项目和成果的支持形成一个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有几个走向:一是服务决策支持;二是服务科学发现;三是实施技术创新;四是实施知识传播。专项要建立一个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有3个核心的构成:一是地球大数据的基础设施;二是地球大数据学科驱动平台;三是服务政府高层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是目标和方向。
第三,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全球的大数据发展,让联合国的成员国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用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消费,让人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为实现这个目标,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17个大目标、169个具体目标,同时还有230多个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实现起来要用15年的时间。放眼看全球,这17个目标里面可以分为20多个指标。一是有方法、有数据;二是有方法、无数据;三是无数据、无方法。193个成员国怎么做是最大的挑战。现在是数据缺失、技术方法缺失,所以联合国提出来一个技术促进机制,目标就是用技术来带动、驱动、支撑实现这些工作。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这个驱动机制,机制有3个平台:一是跨领域小组;二是平台技术创新会议;三是网上平台。
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17个目标全部做了一些分解。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有六大目标,分成3个尺度来做:一是全球尺度;二是“一带一路”尺度;三是国家尺度。比如,我们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的地表水变化整体上是减少的趋势。还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1500个城市的变化、“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中灾害的指标监测与分析、中国近海典型的营养化评估,以及利用数字大数据服务全球生物的退化等问题。
利用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为联合国目标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一起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