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商成功使用物联网兼做服务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制造商与服务商之间并没有鸿沟天堑,如果及时加入物联网的快车道,那么传统制造商或许能够兼顾两个角色,获得更多利润。转型为服务商的制造商也无需将生产环节外包,因为自动化生产更胜人力。
多年以来,不少传统的耐用品制造商都在重复这样一个流程:设计产品,制造产品,出售产品(可能包含送货、安装等服务)。完成这三步之后,他们便与客户断了联系。从表面上看,一个制造类企业这么做就足够了,它完成了所有它该做和能做的。然而,伴随着物联网和自动化生产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只是单纯重复以上步骤恐怕要逐渐落后了。
物联网为制造商提供了成功兼做服务商的技术支撑,为他们带来了更精准地把握市场、了解顾客的好机会,把一锤子买卖变成了细水长流的生意,将更多的利润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制造企业。
那么,业者具体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让你的产品在售出后与你保持“终生”联系,以此为你创造服务客户的新商机,并为你收集一笔重要的财富——数据。而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产品中安装传感设备,使之能通过物联网向你发送信息。
举个例子,一个冰箱生产厂家如果只是重复前面说的传统三步,那么它永远只能得到销售产品带来的有限利润。但是,通过给冰箱植入相应传感设备,使之智能化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旦传感装置检测到冰箱的滤芯已超出使用期限,便会自动往消费者的手机APP上发送提醒,甚至可帮助其从该厂一键购买新的滤芯并送货上门。这样一来,厂家便能继续赚取滤芯这部分的利润。
此外,当传感设备检测到冰箱存在故障风险(比如消费者长期操作不当导致设备磨损),同样会及时给予消费者提示,同时还会把信息传送给厂家,以便其迅速反应,为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
即使消费者买走冰箱后始终未再与厂家联系,传感设备积累的各类数据对制造商而言也是一大笔财富。厂家可以通过汇总、分析大量数据来准确把握他们的产品最终被卖到了哪些地方,寿命如何,耗能情况如何,各个部件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哪里最容易坏等等,并据此改进产品、调整市场策略,成长为这一行业的专业服务提供商。
不过,有些企业在获得服务商身份之后,就会专注于服务平台与解决方案开发,而把原先的制造环节省略得只剩产品设计一个步骤,而将利润少且涨速慢的生产加工任务外包给其他厂商,以便提高效率轻松上阵。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一度在东亚、东南亚广开代工厂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在自动化生产浪潮兴起后,这种现象或将逐渐消失,因为把生产交给机器要比交给人力更为节省成本。生产环节的利润虽然不比设计与服务,但如果技术上有了支撑,厂家当然还是愿意将其收入自己囊中,兼做制造商与服务商。这就是为何近几年一些西方大型企业在亚洲设立的代工厂频频裁员、用机器换人乃至倒闭。将产业链收归本土的大趋势正在形成之中。
智能创造财富已然成为当今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而智能又必须通过大量数据积累来形成和驱动,未来数据的主要采集渠道正是物联网。因此,制造商与服务商之间并没有鸿沟天堑,转型无门、望洋兴叹的制造业者如果能及时加入物联网的快车道,那么由服务产生的丰厚利润或将变得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