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林:出台电网专项规划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极星电网在线讯:当前急需以电网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并建立客观、公正、透明、高效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电网规划是电力规划的核心,关系电力发展全局,关系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华北分部主任朱长林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电网规划并改进电网项目评估机制。他说,“十二五”已过去3年多,风电、太阳能、水电、可再生能源等16项能源领域的“十二五”专项规划陆续发布,但电网专项规划迟迟不能出台,能源和电力发展中累积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朱长林说,我国电源布局不合理,东中部负荷中心大量建设煤电,雾霾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地区,2013年火电装机1.3亿、1.5亿千瓦,分别占全国的15%和17%,单位国土面积火电装机分别为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据统计,“十二五”以来,东中部核准在建煤电达4880万千瓦,获得“路条”的常规煤电2632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鲁720万千瓦、长三角732万千瓦、华中东四省1180万千瓦。这些项目建成后,东中部每年电煤消耗还要增加20%左右,空气质量势必进一步恶化。
其次,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有网无电送”“有电送不出”。朱长林说,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800万千瓦,目前已投运,而哈密能源基地核准和已获“路条”煤电项目仅660万千瓦,今年8月第一台机组才能投运,既无法满足直流投产后的送电需要,也无法保障直流满功率送电,工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四川水电“丰余枯缺”矛盾突出,明后年丰水期电力富余500万千瓦左右,但外送通道能力受限,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一直未获核准。
此外,新能源开发面临瓶颈。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年发电量突破1400亿千瓦时,超过核电,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开发高度集中的“三北”地区装机容量已达6363万千瓦,但由于当地用电负荷小,风电消纳空间不足,跨区外送通道能力有限,大风电无法融入大电网,导致弃风。
朱长林说,由于缺乏电网规划,国家对特高压工程的核准建设,采取了“一事一议、单个评估”的做法,但电网项目评估机制还不完善。目前电网项目评估机构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一家,而铁路、石油、石化等行业均有多家评估机构。在特高压项目评估中,因为个别不同意见,导致工程评估推进困难、久拖不决。这种局面客观上阻碍了特高压发展和工程建设。
朱长林强调,电网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电网需要承担跨省区优化配置资源的任务,这就要求电网要统一规划。当前急需以电网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并建立客观、公正、透明、高效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朱长林建议,健全电网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电网企业为主编制、中介咨询机构评估”的电网规划管理机制,实现电网规划与电网安全和管理责任主体的统一,职责清晰、权责对等,保证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尽快出台国家电网规划,重点明确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加快西部和北部能源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扩大西电东送规模,严格控制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华中东四省煤电项目建设,着力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解决雾霾问题。改进评估工作机制,根据电网的系统性、网络性特征,重点加强对电网规划的整体评估,不再具体评估单个项目;电网规划批复后,规划明确的项目原则上直接进入核准程序;并增加电网项目评估机构,增加在职专家、一线专家和责任单位专家比重,使专家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