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和医疗机构聚力智慧医疗建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今,随着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医疗机构纷纷加入到了智慧医疗的建设行列中来了。其中包括互联网医疗初创公司、医疗AI初创公司、传统医疗医药企业等众多企业和医疗机构。
谈及医院智慧化,包括东软集团、东华软件、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创业软件、易联众等在内的多家老牌信息化上市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主要凭借自身在IT领域多年的积累和优势,为医院提供医院信息系统(即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学影像信息的存储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传输系统以及医生工作站等等基础信息系统。
不过,近年开始玩起了产业链延伸的生意,转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例如,阿里入股的卫宁健康,腾讯注资近13亿的东华软件。根据东华软件2018年年报,其全资子公司东华医为已经构建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综合四大解决方案群,在云诊所与智慧型网络医院、医联体建设、处方流转和药品流通等方面实现布局。而卫宁健康也是在夯实医疗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利用新兴技术开创新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进“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战略。
今年9月10日,百度也宣布以14.43亿元战略投资东软控股,双方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去进一步推动医疗智能云、AI辅诊、医疗大数据挖掘、智慧健康管理、云医院等领域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升级。
除老牌信息化上市公司外,看好智慧医院的还有不少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比如典型的达实智能。
它本是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提供商,自2015年将战略资源向智慧医疗聚焦的后五年时间里,达实智能智慧医疗板块的营收比重持续上涨,2018年9.37亿元的智慧医疗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37.08%。近年来,达实智能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动作频出。据统计,2015年到2019年,达实智能累计与医院签约项目14起,涉及金额达49亿多元。
如此多发展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看好智慧医院,其实并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是其市场总量的庞大。
据相关报道显示,假设以50亿年收入的三甲医院为例,用于智慧医院建设的投入至少在5000万,这还仅仅是一家。如果算上国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都发展智慧医院以及部分民营医院,智慧医院无疑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面对千亿市场,一批创新创业型公司也在兴起。医联、京颐集团、联新、金蝶医疗、芸泰网络等等以不同或类似的方式参与到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当中。
其中,医联是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平台上游是医生、药械厂商、支付方(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医疗大数据,下游连接的是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有医疗需求的B端,需要结合从大数据、智慧健康互联网、医保控费、监管到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的整个链条为医院提供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京颐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则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医院提供基础应用、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协同、智慧物联等解决方案。最近升级了整体智慧医院综合解决方案的
金蝶医疗是在数字化医院基础上,发展并延伸互联网医院服务,包括互联网就医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最终达成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所定义的智慧医院三大业务板块恰好吻合。
行业中也有专注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企业。例如,芸泰网络定位于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化,从事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2014年,芸泰网络推智慧医院的APP,我们把诊疗全流程的环节在线化,节省患者看病时间,今年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在芸泰网络看来,医院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服务,最终是要2C。那么,智慧医院也应该是以智慧服务为核心。
此外,在政策春风的沐浴下,聚焦智慧医院各环节的企业也或取得大的发展提升,比如还处于市场培育期的医疗影像AI、医疗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等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