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什么是智慧医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针对智慧医院概念的界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什么叫智慧医院,是不是只有用了可穿戴设备就是智慧医院?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就是智慧医院?”
其实,我国医疗智慧化的早期雏形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包括“单机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再到远程会诊等等。
不过,大概十年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式进入智慧化阶段,医疗信息化已不再等同于医疗智慧化。
在2009年美国医疗健康论坛上,首次出现智慧医院这一概念,提出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
而在我国,今年3月,随着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我国智慧医院的标准也变得有规可循。
现在智慧医院的界定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第一个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第二个领域,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比如手机支付,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包括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比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等;第三个领域,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用于医院的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包括HIS系统、OA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以及物资管理系统等等。
根据《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国际政府层面围绕17个评估项目分别对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效应用范围进行评分,包括诊前、诊中、诊后、全程服务以及基础与安全等五个方面的智慧化。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将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电子病历是0-8级,智慧服务是0-5级,通过分级管理发挥它的指挥棒和引导的作用。如此来看,医院的智慧化成了硬任务,势在必行。
其实,在“智慧医疗”被提出之前,互联网医疗被行业内视为其前身,曾一度大热,但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有相关行业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在互联网医疗初期,市场上主流打法是为医院开发APP或微信公众号,将挂号、缴费等线上化。但是大多医院往往出于对医院信息的保护或对互联网的不了解,对此服务接受度不高,市场教育较为困难,难以变现。
而近几年政策的一再鼓励,甚至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等指挥棒性政策的陆续出台,“智慧”二字给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来看,智慧医院是对医院信息化、互联网化的融合和进阶,大概可以将智慧医院的产业链分为医院方、患者方和医保控费第三方等三方面。医院方,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智能设备、医疗信息化、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等;患者方,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以及提供在线问诊和预约挂号等服务的互联网医疗APP。此外,鉴于医改医保控费的大方向,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保支出的智能管控业务也存较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