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智能汽车买单! 智能汽车前景巨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鼓动”下,传统车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企业跨界造汽车成为了发展新趋势。在宝马、上汽、谷歌、阿里巴巴、百度与乐视等企业发力下,智能汽车概念逐渐被大众所熟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不断融合,被视为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企业转型与重构商业价值的重要推动力。
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具有智能化与共享化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传统汽车市场增速变缓,汽车四化(电动化、电商化、智能化与共享化)将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这就为智能汽车的未来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对造车或售车的参与并不是其在智能驾驶中所看重的最重要的潜在盈利点,他们希望在车内乘客无需自助驾驶汽车后,能在车内对资讯、音乐等内容有更大的消费空间。
考虑到目前“80后”与“90后”成为购车主力,这类消费人群消费特点不仅仅停留在汽车的安全与性价比上,更多注重个性化的体现、以及对于互联功能、智能科技的关注,因此预计未来智能汽车在市场上将有长远发展。
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利润并不来自于对汽车生产的分成,做智能驾驶的构想是希望建立基于智能车的生态系统。百度在智能驾驶中的“生意”实际上来源于对车内乘客的服务。智能驾驶最大的作用是把人从枯燥的驾驶环境中解放出来,而后车内人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进行“信息消费”,百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乘客在车内对网页、音乐、影视等内容的盈利。
从汽车驾驶这个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共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解放双脚,第二个技术就是解放双手,第三阶段就是解放双眼。中国各家互联网公司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中,而这和我国消费者对这一技术的高度接受程度不无关系。
据宝马的调查结果,在中国听说过自动驾驶技术的消费者占被调查总数的90%,而日本、美国、英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不到60%、70%和不到 70%。此外,中国接近90%的人能够接受自动驾驶技术,但在德国这一比例约为50%。 在外界看来,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将是继手机之后下一个移动互联的主要终端。
“94%的中国人愿意接受付费的车载互联服务,这一比例在德国为74%。”中国移动中移德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阴启明介绍,目前中国司机平均在路上有30分钟的时间需要“打发”,他们愿意在车载互联服务上付费500欧元,而德国车主愿为此支付的费用为200欧元。
鉴于此,在IT企业看来,实现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后,车内时间将更加灵活,消费空间将更大。不仅如此,根据德国经验,在驾驶行为矫正系统的作用下,每1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在驾驶行为矫正系统和奖金回馈激励作用下平均节省一块钱。另外与SAP合作智慧港口系统,汉堡港每天货运时长节省约30万分钟。MIN车联网系统帮助物流车队将到货期限准时率提升10%,货运能力提高20%,货运成本最高下降20%,油耗最高降低10%。“之前业内预测我国 2020年能上网的汽车占比会突破20%,但是最近预测突破30%以上。这会为中国带来千亿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