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呈现哪些热点与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上升,道路交通问题层出不穷。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智能交通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热点和趋势?让我们借此辞旧迎新之际做一盘点。
汽车电子标识
汽车电子标识就如汽车的电子身份证,看起来只是一张卡片,但里面采用了无源、非接触式、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具有安装维护简便、识别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双向安全认证等优点,可以在汽车高速行驶中远程动态采集、准确识别车辆登记信息,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精细化管理。汽车电子标识既可用于交通流量统计、重点车辆监管、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停车(门禁)管理、通行证管理、道路限行禁行管理、非现场执法等领域,也可用于公众出行服务、道路通行收费、环保执法、城市交通规划等其他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2014年11月19日,由公安部归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起草的《汽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安全技术要求》《安装规范》等6项系列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委网站上发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之后在无锡、深圳、北京三地开展示范工程。
2016年1月21日,一批安装汽车电子标识的出租车和警车通过无锡市高浪路瑞景道路口,车辆的信息实时传到了交警支队设置的大屏幕上。这标志着全国首批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国产芯片的汽车电子标识和读写设备正式部署,也意味着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启用汽车电子标识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的示范应用城市。
2016年2月26日,深圳市宣布正式启动汽车电子标识应用工作,将率先在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校车、教练车、客运车辆等重点车辆上开展示范应用。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汽车电子标识能够顺利推广普及,这将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二十余年来,最具独创性、规模最大的应用成果,其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车联网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能源、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表明我国车联网市场蕴含着巨大空间。与此同时,国家政府已经明确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车联网发展。
在2016年12月7日举行的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智能网联汽车联盟秘书长公维洁透露,“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牵头编制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规范》即将发布。”而来自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的消息显示,上述规范出台后,符合规范的产品将可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测试。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安全法规等瓶颈的存在,我国车联网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但相信“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层面对车联网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的逐步渗透,车联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开放数据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在百PB级别,存储量预计可达到数十PB。面对增长迅速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提取出高价值信息,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应需而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交通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合理性的交通大数据领域发展迅速。而由于交通数据集中掌握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中,要促进交通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将城市非涉密数据有条件地开放,鼓励企业基于开放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为百姓提供更为智能和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务是必然趋势。
2016年9月2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通过3~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建立健全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行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技术体系,建立互联互通的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围绕科学决策、精准治理、便捷服务等重点需求,开展一批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协同应用的试点示范。
2016年10月18日,发改委与清华大学在京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启动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这是国家部委和高校之间的第一个以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为主题的框架协议,旨在建立数据类型丰富、数据分析和处理水平一流的平台,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月17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交通运输部携手百度地图举办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出行云”上线仪式。这是全国首个交通领域的出行大数据开放平台,标志着中国交通运输数据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智慧停车
纵观我国传统停车行业,行业现状包含四大痛点:总量缺口大、结构较分散、管理散乱、智能化水平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停车位一位难求、停车体验差,管理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汽车的不断增长,停车位短缺是我国一线大城市面临的显著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达到近亿个。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与停车项目的深度融合,以“智慧停车”为代表的“互联网+停车”新业态在近两年迅速发展。
城市智慧停车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是通过立体停车设备建设而拓宽城市停车的空间;软件则通过互联网软件系统建设来整合城市停车资源。应该说,智慧停车既优化了停车管理环节,又降低了停车时间成本,是未来解决停车问题的发展趋势。未来,智慧停车将打破城市停车场信息“孤岛”,让城市空闲车位更好地为广大车主服务。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深圳6个城市要率先于2016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应用集约化立体停车库并同步配建充电桩。11月1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强化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调控,要求城市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无论从政府角度出发还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的市场都具有广大的前景。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于2016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透露:交通运输部将于“十三五”期间加速数据资源开放力度,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行协同和应急指挥平台;研究推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重大工程等实现 “可视、可测、可控”;大力推进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自主可控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
毫无疑问,目前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从探索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受益于相关鼓励政策的发布和落实,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相信随着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落实,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行业发展将迎来持续稳定的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