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销破2200万辆全球第一谁是车市老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再次蝉联全球产销量第一,同时成为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大关的唯一国家。用2000万辆来衡量2013年车市并不恰当,2200万辆更为合适。1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3年12月产销数据,并对2013全年产销“盖棺定论”:全国汽车累积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明显超过年初预期。
SUV都过得好
大势向好,但并非“众乐乐”,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便持续下滑。2013年,本土乘用车市占率仅为40.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汽车出口并不乐观,全年低于100万辆,同比下滑7.5%。“本土品牌究竟怎么了?”类似的疾呼声,在业内常有响起。
单论销量,本土品牌乘用车并不差,全年共销售722.2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只不过,这一增幅不仅低于市场平均增速,而且远远少于合资品牌,更不及火爆的豪华车品牌。
SUV成为本土品牌唯一的救命稻草。长城全年报收75.4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SUV销量达41.74万辆。广汽乘用车全年产销8.5万辆,GS5为旗下唯一一款月销量过万辆车型。一汽轿车全年销售12.89万辆,X80全年销量突破4万辆,贡献率超过30%。
本土品牌不是没有往高端发展。2013年,长安睿骋、比亚迪思锐、红旗H7、奇瑞艾瑞泽7等中高级车纷纷上市,但市场表现不佳,仅在公务车市场小有斩获。
农村包围城市,用SUV“包围”轿车,这是本土品牌发展的全新思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主流本土车企将会推出超过十款SUV,仅奇瑞一家,便规划了3款。如加上二线本土车企推出的SUV车款,数量将超过20款,全面覆盖5万~25万元这一广阔的价格区间。
对于SUV,业内常用“前景乐观,潮流难估”评说。SUV这一轮增长,是风格的胜利,引领车市潮流。但车市最难以把握便是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2013年,SUV销量完成298.88万辆,比上年增长49.4%,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36.9%。不过,与轿车全年轿车1200.97万辆相比,SUV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谁是老大存疑
合资品牌是最大受益者。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纷纷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联袂突破150万辆。三家车企谁是“老大”,不同统计口径,有不同结论。根据中汽协数据,冠军仍是上海通用;但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给出数据,上海大众才是冠军。前者统计批发数,后者根据终端销量。如果只计算销量,上汽通用五菱又不能避开,2013年,其实现160万辆。2013年,谁是真正“老大”,还真说不清楚。
第二阵营泾渭分明,北京现代第四,东风日产第五。北京现代顺利突破一百万辆,成为第四家年产销过百万辆的汽车企业。东风日产没有达成一百万辆,但实现回归,全年销售92.62万辆,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本土品牌方面,吉利汽车全年销售54.94万辆,同比增长11.79%;比亚迪全年销售50.62万辆,同比增长10.99%;奇瑞仍未走出调整期,全年仅销售43.08万辆,同比下滑18.8%。
豪华车方面,2013年,奔驰在华共销售22.8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1%,刷新了其历史纪录。宝马则售出3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9.7%,创下中国内地市场最好的销售纪录,中国超过美国成宝马全球最大市场。不过,豪车“老大”依然是奥迪,全年49.2万辆。
值得期待的2014年
对于已经到来的2014年,大多数车企仍持“谨慎乐观”态度。原因在于中国车市受庞大的消费人群、居高不下的PM2.5数值、善变的汽车政策以及不均衡的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存在太多变数,随时会出现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上一年“大起”,接下来下一年“大落”在历史也是出现过。
2014年产销目标已经陆续公布:广汽本田目标销售50万辆,广汽乘用车“保底11.5万辆,争取13.5万辆”,东风日产目标是100万辆,东风本田为35万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的目标都是165万辆,丰田在华挑战110万辆;长城锁定为88万辆,吉利目标58万辆。同比大部分目标增幅在10%以上。
2014年再增加200万辆?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2014年中国全年汽车需求量约为2385万辆至2429万辆左右(全年汽车市场需求量=总销量-出口量+进口量),全年汽车销量为2374万辆至2418万辆,增长率为8%~10%。
师建华认为,2014年中国车市有4大利好:宏观经济总体稳定,消费者信心增强;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旧存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催生新的购车需求;消费升级促进汽车需求。
普遍认为,2014年,电动车、混合动力依旧会是是车市看点,“围观者众,出手购买者少”或会有改变。北京已经改变摇号规则,新能源车将获得更多指标,尽管数量不多,但会吸引一大批久摇不中又急于购车的准车主。
2014年,受豪华价格下探、一线城市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消费结构将会有巨大变化。高端车将进一步扩容,居于底端的品牌不得不面临淘汰的压力。换言之,合资车日子依然滋润,本土品牌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