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单片机
[导读]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 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在与单片机连接使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端口连接

与单片机串口连接时,两者之间 相互可以读写。例如51给HC-05传递数据,即51向HC-05写数据,HC-05从51读取数据,那么串口连接处51的写端P3.1引脚(TXD)就与HC-05读端(RXD)相连,反之蓝牙向51传递数据时,HC-05写端(TXD)T与51的读端P3.0引脚(RXD)相连,所以通常为以下连接方式即可实现数据传送。

注意:只有正确连接读写端才能正常通信。

2、电平选择

一般情况下,蓝牙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出在电源这得可能比较小,大多数蓝牙模块电压范围比较大,像HC-05蓝牙模块一般在3.3~6V,单片机电源都在这个范围内。不过不排除部分3.3V蓝牙,所以在连接电源前一定按照技术手册,连接正确电源,并保证正负极不能接反。

3、蓝牙配置

设置决定了蓝牙模块自动连接工作后的角色,主角色(Master)会自动搜索配对连接,从角色(Slave)只被动接受连接,不会主动搜索,回环角色(Loopback),属于被动连接,接收远程蓝牙主设备数据并将数据原样返回给远程蓝牙主设备。如果两个HC05模块要建立连接,其中一个必须设置为主角色,另外一个可以设置为从角色或回环角色,如果一个HC05模块和电脑蓝牙或者手机蓝牙通信,一般电脑或手机可以主动建立连接,所以HC05可以使用从角色,出厂默认也是设置为从角色的。

4、AT指令

在控制电平信号下,可以对蓝牙的一些特性参数进行查询课更改。

AT+XXX? //查询参数XXX

AT+XXX=mmm //设置参数XXX为mmm

例如: 命令: AT+NAME?\r\n //查询蓝牙名称

返回:+NAME:ChunyuY19 //蓝牙名称为:ChunyuY19

命令: AT+NAME=Xidian\r\n //设置蓝牙名称为:Xidian

返回: OK //返回提示符:OK

命令: AT+PSWD?\r\n //查询蓝牙配对密码

返回:+PSWD:1234 //配对密码为:1234

命令: AT+ROLE?\r\n //查询蓝牙模式

返回:+ROLE:0 //0:从角色,1:主角色,2:回环角色

注意!!每行命令必须以更多AT命令\r\n结尾,更多的AT指令一般技术手册都会给出,活在网上查询。

5、实现基于STC51单片机的蓝牙与手机通信

首先,给单片机载入串口通信程序,注意!!一般下载程序时单片机与蓝牙断开,避免因蓝牙占用单片机串口导致程序无法烧写。载入程序后,按照上图给出的读写连接方式连接,并给给单片机及HC-05连接合适电源,一般都用单片机板子上电源。手机端需先在浏览器上搜索并下载“蓝牙串口调试助手”。

上电后,蓝牙指示灯一般进入快闪状态,即等待蓝牙连接(从模式),用手机搜索并连接单片机上的蓝牙,配对密码默认为1234。配对成功就可以发送数据给蓝牙,如下图,至此基于STC51单片机的蓝牙与手机通信成功。

因为毕业设计需要用到无线传输,第一次接触蓝牙串口通信,芯片用的HC-05。调试了一天,复制了不少例程,一直无解认为是程序问题。直到看到这篇文章才发现自己引脚就接错了……

一定记住单片机TX接蓝牙RX,单片机RX接蓝牙TX。一定记住单片机TX接蓝牙RX,单片机RX接蓝牙TX。一定记住单片机TX接蓝牙RX,单片机RX接蓝牙TX。重要的事说三次。

附基于STM32的HC-05串口通信框架代码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stm32f10x_rcc.h"

#include "stm32f10x_gpio.h"

#include "stm32f10x_usart.h"

#include "stm32f10x_crc.h"

#include "system_stm32f10x.h"

#include "stdio.h"

#define PUTCHAR_PROTOTYPE int __io_putchar(int ch)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

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

void delay_ms(u16 time);

void UART_PutChar(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8_t Data);

void UART_PutStr (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8_t *str);

int Putchar(int c);

int main()

{

SystemInit();

RCC_Configuration();

GPIO_Configuration();

USART_Configuration();

GPIO_SetBits(GPIOB,GPIO_Pin_5);

while(1)

{

UART_PutStr(USART1, "hello world!");

delay_ms(1000);

}

}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RCC_APB2Periph_AFIO|RCC_APB2Periph_GPIOB,ENABLE);

}

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

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

{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9600;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1,&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Cmd(USART1,ENABLE);

}

void delay_ms(u16 time)

{

u16 i=0;

while(time--)

{

i=12000;

while(i--);

}

}

int Putchar(int c)

{

if (c == '\n'){putchar('\r');}

USART_SendData(USART1,c);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C) == RESET){};

return c;

}

void UART_PutChar(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8_t Data)

{

USART_SendData(USARTx, Data);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x, USART_FLAG_TC) == RESET){}

}

void UART_PutStr (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8_t *str)

{

while (0 != *str)

{

UART_PutChar(USARTx, *str);

str++;

}

}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