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为何屡“推”不“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
5月31日,2012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灯)产品招标工也正式启动。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我国就全面启动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然而,我国的节能灯市场却始终处于“屡”推不“广”的尴尬境地。不论是家庭使用还是公共照明,都没有普遍接纳这个产品。数据显示,我国的节能灯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消费量却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
表面上看,节能灯价格过高、消费者节能意识不强,是节能灯内需市场不振的主要原因。的确,一个同样亮度的节能灯价格往往是白炽灯的10倍以上,LED灯的价格则更贵,差价达三五十倍还不止,尽管能够节电,但从短期来看消费者不愿意多掏钱。同时由于市场难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节能灯的价格始终降不下来,这仿佛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说起节能灯市场,笔者不由想起自己购买节能灯的经历。近几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在家里使用节能灯却往往感到很为难。卫生间的筒灯需要防水,因此灯罩带一层防雾玻璃,可市面上却很难找到足够短小的节能灯放进去;餐厅顶灯是简欧风格的蜡烛造型,需要装火焰状的灯泡,可这样造型的节能灯实在是找不到,白炽灯的相关品种却较为齐全……类似笔者的困惑,在许多消费者那里普遍存在。在一些情况下,即便有心去买节能灯也往往难以买到合用的。
这样看来,对于节能灯来说,虽然节能是其重要功能,但其更重要的身份是灯。在现代家庭和城市,灯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还是一种装饰。不同的场所,如商场、酒店、餐厅、超市、家庭对灯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节能灯在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上缺乏创新和突破,不能主动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就注定难以得到市场认同。
2011年,全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超过1.5亿只。然而,花了大价钱和大力气“推”出去的这些灯达到预期效果了吗?北京市曾经热热闹闹搞过“一元节能灯”推广活动,每个家庭限购5只,差价政府来补。因为优惠,婆婆高高兴兴地去社区居委会买了5个,回家一看,全是粗螺口的最大个节能灯,试了一圈,无论是客厅、餐厅、卧室,安上后都会露着又长又粗的大灯管,只有一只能勉强放在有灯罩的台灯上,婆婆只好让另外4只节能灯“躺”进了抽屉里。
可见,节能灯推广,不能以帮助企业“卖”了多少灯为目的。政府花了钱、费了力气,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通过试用节能灯,体验节能灯的优势、增强节能意识,从而促使更多消费者主动购买、使用节能灯。
去年11月,我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规定从2012年、2014年、2016年开始逐步禁止销售不同瓦数的照明白炽灯。其实,从白炽灯到节能灯、LED灯,灯的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但要让换代更加迅速高效,仅靠政府示范工程尚远远不够。无论是节能灯的设计生产还是节能灯的推广,都需要尊重消费者的使用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户体验”要好,不然,仅靠“推”,节能灯的应用还是难以“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