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LED走光伏产业老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ED产业,已经炙手可热了不短时间了,“瞻前顾后”之后,发现目前不少地方仍是争先恐后,大干快上,不少做法似曾相识,穿新鞋走老路,细细把玩品读,理应事半功倍。
回顾一下光伏产业,“热火朝天”似乎犹在眼前。去年之前,光伏产业被笼罩上了各种光环,从产业本身来讲,这非不可承受之重,但在资本与各地政府的倍加宠爱之后,有些找不着北了。有关数据显示,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如果市场产销两旺,这应该值得骄傲,但情况恰恰相反,我国光伏产业已不再是让企业一拥而上的“香饽饽”,2011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交织纠缠,曾经如火如荼的产业迅速进入“严冬”,冷热变化如此之快,令人惊诧,年报尚未出齐,但从去年三季报来看,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赛维四家公司亏损2.9亿元,其他中小企业凄惨程度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光伏产业病症在于前期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缺乏专利技术,粗放式地一哄而上,政策和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又“拔苗助长”。
LED产业似乎正在讲述类似的故事。
有专家“断言”,将来LED照明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上万亿元,蛋糕大的吓人。
懂LED的,不懂LED的、投机的……各路人马前呼后拥着杀了进来。资本大把大把地往里砸钱。国内三安、银雨、勤上等照明行业“领头羊”纷纷积极布局。
某些地区也已经把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这似乎没有错,但在优惠上过于放得开,致使LED产业已经不断取得新突破,跃上了新台阶,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在少数地方,LED产业已经是“家家冒烟,村村点火”。
据报道,目前深圳从事LED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约达2000多家,大部分属于LED封装和应用的技术领域。从事LED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7家,只约占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835家中的3.5%。深圳市相关企业中,属于芯片生产仅有一家,对产品生产至关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荧光粉的生产企业更是一家都没有。无论是技术、工艺、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都需要引进。
在中山市古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出现了“数不清”的“民间作坊式”的小企业,“太疯狂了,现在灯饰企业个个赶着上,都想先干着再说。”,行业发展混乱状态可以想见。
然而,全球LED领域的技术和专利,一半以上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公司所占有。这些专利多为核心技术专利,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寻找到突破口。当前LED产业热在表面,很多小厂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多是买件组装,其芯片技术多从国外购进,有的企业甚至在LED灯上装上风扇来散热。买技术,打价格战成为某些企业的无奈之举。
很多企业仅看到政策鼓励、行业前景的利好一面,头脑发热都大举杀入,这样的冲动很容易受伤。
笔者建议,应该对于LED 行业提早顶层设计,指导“发热”、“迷茫”的投资者和某些地方决策者,穿新鞋走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