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仍围绕价格转 未来景气度待观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研究中心近日调研广东数家LED企业,同实业界人士探讨LED行业及公司发展前景。厂家表示,价格是制约LED照明普及的最大障碍,但降价受多方面制约,可密切关注大厂降价行为;短期内行业喜忧参半,景气度仍需观察,可密切关注产品降价幅度。研究中心认为,LED关键看成本,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将具备优秀的存活能力和充足的竞争能力,从而长期受益于行业发展。
价格是最大障碍
研究中心调研的各厂商认为,当前价格依然是制约LED照明普及的最大障碍。事实上,在深入对比LED和节能灯的初始购置成本、节电成本、置换人工成本之后,我们发现LED照明的综合成本是低于节能灯的。LED通用照明迟迟未能实现普及,归根到底原因还是出在价格上。同样的光照强度,LED灯初始购买成本几乎是节能灯的两倍。与此同时,受制于LED的实际使用时间常低于其额定照明时间,其节能效果并未被大众所认可。
从调研结果来看,LED厂家尤其是中游的封装厂家和下游的应用厂家,其实是愿意通过降价来换取销量提升的。降价后可提高销量,有利于厂家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增强对上游芯片厂商的议价能力,最终以降低成本对冲下调售价,维持厂家既有的盈利能力。
某厂家表示,LED的利润水平较高,能够承受降价,也愿意降价,进而做大整个LED照明“蛋糕”,但是他们无力单方面降价。原因在于,国内厂家多集中于照明封装和应用环节,成本比例较高的LED大功率芯片多采购于国外大厂,芯片商家集中度较高,如Cree、日亚化学等大厂的芯片供不应求,议价能力强,若芯片厂家不主动降价,国内厂商降价无异于是主动承担亏损。事实上,即便封装和照明企业主动降价,也无力降低整个LED通用照明的成本。因为LED的终端价格水平,是由飞利浦、欧司朗、欧普等行业巨头决定的。对于这些巨头而言,无论是使用节能灯,还是使用LED,整个通用照明市场规模是一个存量而非增量。除非能够看到LED照明启动时机已经比较成熟,否则巨头们不会主动挑起价格战。从这个逻辑上讲,密切关注LED照明巨头的降价动向,是判断行业拐点的重要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GE、飞利浦、东芝、松下等已经逐步开始重视LED照明应用的拓展,开始增加LED灯具类型,并且开始有广告投入和内部事业部整合。
景气度仍需观察
LED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值得看好,但不可忽视的是,行业近期表现仍需观察。
从台湾LED行业营收变化来看,自2011年春节后,芯片及封装营收持续下滑,并且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加速下滑,2011年12月下滑幅度达到全年最高,芯片营收环比下滑达31%,封装营收环比下滑近11%。库存方面,韩、台、大陆企业的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存过程尚未结束,产品价格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尽管LED背光需求短期回暖,也并不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的颓势。此外,据LEDinside的最新价格调查报告显示,2011第四季度因库存出清影响,LED平均报价跌幅为10%左右,展望2012年第一季度,经过上季度报价大幅下跌,加上新产品推出,预估本季度平均报价跌幅可望缩小。
调研过程中,有厂家表示,部分购买者认为LED产品价格将持续下跌,与其早买不如等价格降了再买,这是制约LED普及的另一个因素。如果产品价格跌幅果真缩小,观望者提前释放需求,行业或有望迎来短期回暖。
成本优势是长期竞争力
持续的行业不景气,已威胁到国内众多LED产业链公司的生存。在产品价格趋降的局面下,考验的其实是厂家成本控制能力。有资料显示,LED灯泡成本中,LED外延片及芯片成本占比约为37%,LED封装占比为24%,销售费用15%。具备成本优势也就具备更好的盈利能力,能够打价格战,能够迎接市场洗牌。
降低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规模化生产及提高成品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营收规模越高的企业,优势也就越明显,相关企业如三安光电、鸿利光电、国星光电等。其次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这又分为三个细分层次,包括降低外延片成本、降低封装成本,降低销售成本。能够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成本改善的余地也就越大。国内企业包括德豪润达等。德豪润达募投项目拟规模化生产外延片,覆盖LED全产业链,还有配套的销售渠道,相同规格的产品,成本能节约10%-20%。封装成本和灯具成本取决于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方面领先的企业包括勤上光电和瑞丰光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