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利用外部中断实现模拟串口数据的收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业近十年!手把手教你单片机程序框架 第67讲
开场白:
鸿哥曾经亲自用外部中断做过红外遥控器的数据接收,步进电机圆周运动的光电反馈信号检测,输液器里瞬间即逝的水滴信号,以及本节的模拟串口数据的接收,其实这些项目的原理都大同小异,会一样即可触类旁通其它的。
这一节要教大家四个知识点:
第一个:如何利用外部中断实现模拟串口数据的收发。
第二个:在退出外部中断函数时,必须通过软件把外部中断标志位IE0清零,否则在接收到的数据包最后面会多收到一个无效的字节0xFF。
第三个:实际做项目的时候,尽量利用单片机内部自带的集成串口,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用自制的模拟串口,如果非要用本节讲的模拟串口,那么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不要太长,尽可能越短越好,因为自己做的模拟串口在稳定性上肯定比不上单片机自带的串口。这种模拟串口在批量生产时容易因为晶振的误差,以及外界各地温度的温差而影响产品的一致性,是有隐患的。
第四个:用模拟串口时,尽量不要选用动态数码管的显示方案,因为单片机在收发串口数据时,只能专心干一件事,此时不能中途被动态数码管扫描程序占用。而动态数码管得不到均匀扫描,就会产生略微闪烁的现象瑕疵。
具体内容,请看源代码讲解。
(1)硬件平台:
基于朱兆祺51单片机学习板。当把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之后,要做以下跳线处理:
单片机原来的P3.1引脚是TI串口输出引脚,P3.0是RI串口输入引脚,分别把P3.1和P3.0的黄颜色跳冒去掉,同时也把外部中断0的引脚P3.2和一根IO口P1.0引脚的换颜色跳冒去掉,把P3.2跳冒的右针连接到P3.0跳冒的左针,作为模拟串口的接收数据线。把P1.0跳冒的右针连接到P3.1跳冒的左针,作为模拟串口的发送数据线。
(2)实现功能:
波特率是:9600 。
通过电脑串口调试助手模拟上位机,往单片机任意发送一串不超过10个的数据包,单片机如实地返回接收到的整包数据给上位机。
例如:
(a)上位机发送数据: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单片机返回: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b)上位机发送数据: 05 07 EE A8 F9
单片机返回: 05 07 EE A8 F9
(3)源代码讲解如下:
#include "REG52.H"
#define const_voice_short 40 //蜂鸣器短叫的持续时间
#define const_rc_size 20 //接收串口中断数据的缓冲区数组大小
#define const_receive_time 5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没有串口数据过来,就认为一串数据已经全部接收完,这个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大小
/* 注释一:
* 以下时序脉冲延时参数我是在keil uVision2 平台下,Memory Model在small模式,Code Rom Size在Large模式下编译的,
* 如果在不同keil版本,不同的模式下,编译出来的程序有可能此参数会不一样。
* 以下的时序脉冲延时参数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调的。我一开始的时候先编写一个简单的发送数据测试程序,
* 先确调试出合适的发送时序延时数据。然后再编写串口接收数据的程序,从而调试出接收时序的延时参数。
* 比如:我第一步发送数据的测试程序是这样的:
void main()
{
initial_myself();
delay_long(100);
initial_peripheral();
while(1)
{
// usart_service(); //串口服务程序
eusart_send(0x08); //测试程序,让它不断发送数据给上位机观察,确保发送延时时序的参数准确性
delay_long(300);
eusart_send(0xE5); //测试程序,让它不断发送数据给上位机观察,确保发送延时时序的参数准确性
delay_long(300);
}
}
*/
#define const_t_1 10 //发送时序延时1 第一步先调出此数据
#define const_t_2 9 //发送时序延时2 第一步先调出此数据
#define const_r_1 7 //接收时序延时1 第二步再调出此数据
#define const_r_2 9 //接收时序延时2 第二步再调出此数据
void initial_myself(void);
void initial_peripheral(void);
void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
void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
void delay_minimum(unsigned char ucDelayMinimum); //细分度最小的延时,用char类型一个字节
void T0_time(void); //定时中断函数
void INT0_int(void); //外部0中断函数,在本系统中是模拟串口的接收中断函数。
void usart_service(void); //串口服务程序,在main函数里
void eusart_send(unsigned char ucSendData);
unsigned char read_eusart_byte();//从串口读一个字节
sbit beep_dr=P2^7; //蜂鸣器的驱动IO口
sbit ti_dr=P1^0; //模拟串口发送数据的IO口
sbit ri_sr=P3^2; //模拟串口接收数据的IO口 也是外部中断0的复用IO口
unsigned int uiSendCnt=0; //用来识别串口是否接收完一串数据的计时器
unsigned char ucSendLock=1; //串口服务程序的自锁变量,每次接收完一串数据只处理一次
unsigned int uiRcregTotal=0; //代表当前缓冲区已经接收了多少个数据
unsigned char ucRcregBuf[const_rc_size]; //接收串口中断数据的缓冲区数组
unsigned char ucTest=0;
void main()
{
initial_myself();
delay_long(100);
initial_peripheral();
while(1)
{
usart_service(); //串口服务程序
}
}
void usart_service(void) //串口服务程序,在main函数里
{
unsigned char i=0;
if(uiSendCnt>=const_receive_time&&ucSendLock==1) //说明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内,再也没有新数据从串口来
{
ucSendLock=0; //处理一次就锁起来,不用每次都进来,除非有新接收的数据
//下面的代码进入数据协议解析和数据处理的阶段
for(i=0;i
{
eusart_send(ucRcregBuf[i]);
}
uiRcregTotal=0; //清空缓冲的下标,方便下次重新从0下标开始接受新数据
}
}
//往串口发送一个字节
void eusart_send(unsigned char ucSendData) //往上位机发送一个字节的函数
{
unsigned char i=8;
EA=0; //关总中断
ti_dr=0; //发送启始位
delay_minimum(const_t_1); //发送时序延时1 delay_minimum是本程序细分度最小的延时
while(i--)
{
ti_dr=ucSendData&0x01; //先传低位
delay_minimum(const_t_2); //发送时序延时2 delay_minimum是本程序细分度最小的延时
ucSendData=ucSendData>>1;
}
ti_dr=1; //发送结束位
delay_short(400); //每个字节之间的延时,这里非常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延时的大小请根据实际项目来调整
EA=1; //开总中断
}
//从串口读取一个字节
unsigned char read_eusart_byte()
{
unsigned char ucReadData=0;
unsigned char i=8;
delay_minimum(const_r_1); //接收时序延时1 。作用是等过起始位 delay_minimum是本程序细分度最小的延时
while(i--)
{
ucReadData >>=1;
if(ri_sr==1)
{
ucReadData|=0x80; //先收低位
}
if(ri_sr==0) //此处空指令,是为了让驱动时序的时间保持一致性
{
;
}
delay_minimum(const_r_2); //接收时序延时2 delay_minimum是本程序细分度最小的延时
}
return ucReadData;
}
void T0_time(void) interrupt 1 //定时中断
{
TF0=0; //清除中断标志
TR0=0; //关中断
if(uiSendCnt
{
uiSendCnt++; //表面上这个数据不断累加,但是在串口中断里,每接收一个字节它都会被清零,除非这个中间没有串口数据过来
ucSendLock=1; //开自锁标志
}
TH0=0xfe; //重装初始值(65535-500)=65035=0xfe0b
TL0=0x0b;
TR0=1; //开中断
}
void INT0_int(void) interrupt 0 //INT0外部中断函数
{
EX0=0; //禁止外部0中断 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编程习惯,也可以不关闭
++uiRcregTotal;
if(uiRcregTotal>const_rc_size) //超过缓冲区
{
uiRcregTotal=const_rc_size;
}
ucRcregBuf[uiRcregTotal-1]=read_eusart_byte(); //将串口接收到的数据缓存到接收缓冲区里
uiSendCnt=0; //及时喂狗,虽然main函数那边不断在累加,但是只要串口的数据还没发送完毕,那么它永远也长不大,因为每个中断都被清零。
/* 注释二:
* 注意,此处必须把IE0中断标志清零,否则在接收到的数据包最后面会多收到一个无效的字节0xFF。
*/
IE0=0; //外部中断0标志位清零,必须的!
EX0=1; //打开外部0中断
}
void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
{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
for(j=0;j<500;j++) //内嵌循环的空指令数量
{
; //一个分号相当于执行一条空语句
}
}
}
void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
{
unsigned int i;
for(i=0;i
{
; //一个分号相当于执行一条空语句
}
}
/* 注释三:
* 由于IO口模拟的串口时序要求很高,所以用的延时函数尽可能细分度越高越好,以下用一个字节的延时计时器
*/
void delay_minimum(unsigned char ucDelayMinimum) //细分度最小的延时,用char类型一个字节
{
unsigned char i;
for(i=0;i
{
; //一个分号相当于执行一条空语句
}
}
void initial_myself(void) //第一区 初始化单片机
{
beep_dr=1; //用PNP三极管控制蜂鸣器,输出高电平时不叫。
//配置定时器
TMOD=0x01; //设置定时器0为工作方式1
TH0=0xfe; //重装初始值(65535-500)=65035=0xfe0b
TL0=0x0b;
}
void initial_peripheral(void) //第二区 初始化外围
{
EX0=1; //允许外部中断0
IT0=1; //下降沿触发外部中断0 如果是0代表低电平中断
IP=0x01; //设置外部中断0为最高优先级,可以打断低优先级中断服务。实现中断嵌套功能
EA=1; //开总中断
ET0=1; //允许定时中断
TR0=1; //启动定时中断
}
总结陈词:
这节讲完了外部中断的应用例子,下一节我会开始讲单片机C语言的多文件编程技巧。很多人也把多文件编程称作模块化编程,其实我觉得叫多文件编程会更加符合实际一些。多文件编程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个是给我们的程序增加了目录,方便我们查找。另外一个好处是方便移植别人已经做好的功能程序模块,利用这个特点,特别适合团队一起做大型项目。很多初学者刚开始学多文件编程时,会经常遇到重复定义等问题,想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吗?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单片机C语言的多文件编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