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社论:政府救DRAM产业救到那里去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依据“产业再生法”,决定透过该国政策投资银行(DBJ),对DRAM大厂尔必达投资300亿日圆,DBJ并将与日本民间四大银行连手提供超过1,000亿日圆融资,协助尔必达度过难关。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在记者会上表示,“尔必达的经营若出状况,将对日本电子产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政府决定提供金援”。
看到这则新闻,让人不无感慨。马英九去年12月4日曾告诉外籍记者:“台湾DRAM厂倒了,我们的IT产业就糟糕了。”他并且在去年最后一天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说出“不救DRAM不配当总统”这句话。如今半年过了,台湾人只看到政府成立了一家“台湾内存公司”(TMC),要怎么救台湾DRAM产业,到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倒是从日本方面传来消息,TMC正跟尔必达商谈,计划出资200亿日圆,取得该公司10%没有表决权的优先股。TMC尚未对台湾DRAM厂帮到什么忙,却优先出手参与外国企业纾困,这就更加让人摇头了!
马英九关心台湾DRAM产业的存亡,绝对有其道理,因为DRAM是计算机、手机等信息电子产品必备的关键零组件,其重要性与面板不相上下,放任台湾的DRAM厂倒闭,将跟日本一样,产值庞大的台湾IC产业必定受制于韩商;同时,DRAM厂雇用员工高达数万人,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此外,台湾几家DRAM厂商一起陷入经营困境,主要由于全球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滑落,并非因为营运效率不佳。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出手援助,具备足够的正当性。
令人遗憾的是,相关主管部会在政策执行的规划上,一开始就走向了岔路。坦然言,以去年下半及今年第一季全球经济情势空前严峻,DRAM的售价又跌至每颗0.7美元的谷底,国内外相关业者无不亏损累累,在这样极端窘困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只要秉持公正态度,规划一个兼顾各厂利益的架构,并辅以是否提供资金援助作为手段,绝对有机会引导6家厂商进行整并,进而以台湾一家完成合并的DRAM公司,与同样陷于困境的日本尔必达或美国美光洽谈技术合作或共同投资,连手对抗韩国的三星与海力士。
但“经济部”授权设立的TMC,却摆出“唯我独尊”的姿态,以“产业再造”为名,实际上却准备等待业者不支倒闭之后,再以低价收购残余的产能。如此形同「秃鹰」的算计,对原始股东的权益「杀很大」,如何能让现有业者服气?也难怪陆续引起强烈反弹,纷纷寻求自救之道,TMC与6家业者此后再无交集,其存在基础也随之动摇。TMC原定4月底向行政院国发基金投资审议委员会,提出申请政府投资的计划,迄今却迟迟未见下文,主管官员对此也避而不谈,外界完全不知政府当局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膏药。
此刻却突然由日本传来TMC准备入股日商尔必达的消息,不免引发以下的质疑:第一,TMC成立的目的,在于执行马英九“救台湾DRAM产业”的政策,怎么如今却变成参与日本DRAM厂的纾困,难道TMC设置的宗旨已经改变?或是TMC的资金,完全与台湾众多纳税人无关?第二,或许TMC是为了透过投资尔必达,确保取得技术来源,但以10%又不具表决权的持股,如何能够拿到核心技术?况且,最关键的新一代技术研发,每年动辄需要投入超过百亿元台币资金,TMC可能日后不必承担吗?第三,当日本政府注资之后,还会同意尔必达在一般通用技术以外,将特殊等级例如用于绘图、服务器或手机的特殊内存技术提供给外商吗?
此外,就目前技术水准而论,韩国三星已经开始试产50奈米DRAM产品,海力士也准备进行试产,与美光签订共同研发合约的南亚科技,则预订今年第三季开始转换进入50奈米制程,至于尔必达,迄今未闻就此有何进展。DRAM产业的制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事实上也只有保持技术精进,才能大幅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例如由70纳米转换为50纳米,产量即增加一倍,而每颗成本则降低一半。易言之,过去DRAM每颗售价需达2.4美元才敷成本(含封装测试费用),改为50奈米生产后,每颗只卖1.35美元即有获利。从技术角度来看,TMC是否非得选择尔必达作为合作对象,其实不无斟酌余地。
过去半年多来,国际市场环境改变极大,DRAM价格显著回升至每颗一美元以上,透过TMC来整合台湾DRAM厂商的时机显然已经丧失,勉强继续推动下去,只会徒然引发拿人民税捐培植特定企业、制造DRAM产业更大混乱的争议;而TMC投资日商尔必达的合理性及如何确保高阶技术的取得,恐怕甚难通过立法部门的严格检视。我们认为与其如此,不如改弦易辙,运用策略投资或融资协助等方式,针对能引进及研发先进技术的现有业者,优先给予鼓励,同时设法促成同业合并,达到规模经济。借着这些作为,相信对于提升台湾DRAM产业竞争力,当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马英九“救DRAM产业”的初衷,庶几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