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IP,加速创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早期蹒跚学步的幼儿期之后,中国的半导体IP市场开始走向成熟。曾经一度备受争论的反向工程话题如今已被抛在了脑后,年轻的本土IC设计公司已然迅速接受了购买他人IP的观念,从而加速了国外半导体供应商进入中国的速度。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在开发自有I P上,本土力量们同样进步神速。但是在合理挑选和使用IP上,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创新“保护伞”
不得不承认,在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中国IC设计业在保护半导体知识产权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国内外IC设计企业也在这一方面曾一度展开过正面交锋。然而跨入20 0 9年,I P保护已经不再是一个主要议题。IP在企业创新中所扮演的作用以及如何平衡购买和自行开发半导体IP两者之间的关系转而成为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
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认为:在半导体企业创新中,I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华迅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益就表示,由于一项技术创新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其自有IP得不到保障,公司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来自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周生雷的比喻更加生动:“IP不仅是企业创新的成果,更是企业创新的保护伞,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并走向市场。”
“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IP贸易已同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了全球贸易的三大支柱。”杭州国芯总经理柳荆生指出,“IP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半导体同行开始重视开发、申请和保护自主IP的原因。”
谈到自主I P,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如果不掌握核心IP,IC设计公司就会沦为各种IP的组装车间。”君正的周生雷说,“相应地,竞争力也会随之减弱。”不过正如中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红志所言,虽然自己开发IP的好处是可以进行技术积累,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高、耗时、耗资等缺点,因此“目前大部分情况下许多I P还是需要购买的,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
“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汤红志的上番言论其实抛出了一个在自己开发和购买他人IP方面,究竟如何平衡的问题。在这方面,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SSIPEX)IP业务部孔晓彬的“成本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无论来源如何,使用IP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降低成本。”孔晓彬说,“而成本包含两个方面,开发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你的产品比较在乎价格的话,那么就要想办法自己来开发。但是如果市场瞬息万变,时间成本很重要,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购买一个现成的IP。”
谱瑞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曲经武表示,由于其最核心的资产是DisplayPort接收器和发送器的相关IP。因此这类I P谱瑞会自己开发,不过除此之外一些不是特别关键或者已经很成熟的IP(比如标准单元库、8 051内核),还是倾向于在市场上购买。
曲经武强调:“在关键技术上IC设计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I P,这是你存在的价值。”一语道出了绝大多数IC设计公司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举例来说,周生雷就表示,北京君正就一直坚持核心IP自主开发、非核心IP购买或外包的研发策略。
而瑞芯运营总监谢青山的话更加言简意赅:“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自己开发IP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控制性能和设计时间,按实际需要随时优化;而购买I P可能会包含很多暂不需要的功能。”谢青山说,“另外,如果完全依赖购买,自身的技术提升就会受限。比如有些I P本身就有技术缺陷,但假如可以二次开发,就能够避免这类问题。”
“IP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片面追求‘完全原创’上。”柳荆生的这句话放在这里也许特别合适,“企业应该将精力投入在体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自主IP的研发上,同时积极吸收和利用第三方的I P,在加速产品研发进度的同时,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模拟:绑定生产线
上海岭芯微电子CEO张翌表示,由于所希望的性能能否实现和工艺有着很大关系,模拟领域的很多I P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张翌说,如果其I P是在TSMC或UMC等代工厂制造时获得的,那么和其他同行相比,这样的模拟IC设计公司不仅毫无特色可言,且成本结构又一样,产量上又不能和别人同日而语。“这样你怎么和别人竞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岭芯走了一条看起来和大多数本土模拟IC设计公司迥然不同的道路—与生产线结盟。张翌表示,I P一般是基本单元的组合,而在模拟领域,类似的概念应该是模块,同样是已经优化过的基本电路,不同的是,这些模块是基于生产线而优化来的。也就是说,在开发这些模块时,岭芯都是结合生产线进行的。
“一般我们找的都是不太成熟的线,原因是其对外接单不能和TSMC这样的大厂相比。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双方是绑在一起和其他同行竞争的。”张翌说,“因为生产环节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利润,这意味着在对手没有毛利的时候,我们还有空间去竞争。”
绑定生产线的另外一个好处便是工艺定制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用张翌的话说,就是可以利用其工艺上的特色。某些特性可以不需要通过设计来保证,而是通过工艺来保证。而且省却一些不需要的特性还可以降低掩膜成本。“到最后不仅有更小的芯片面积和更少的制造层数,整体成本也降低了。比如我们目前在贝岭做的芯片成本已经是全球最低了,但还在不断优化,还是有很多潜力可挖。”
本土力量卓有成绩
简单浏览一下一些公司已经开发的IP。除了已经介绍过的上海谱瑞外,力合微电子总经理刘鲲表示,该公司在数字电视、电力线载波方面开发了很多IP。而北京君正周生雷则介绍,该公司所有多媒体处理器芯片的开发过程中用到的CPU内核、视频引擎、多媒体加速器等核心IP都是自行开发的。“虽然短时间内不如直接购买IP核来的快,但几年下来效果不错,不管在功耗、成本还是产品差异化上,优势不小。”另外,杭州国芯开发的IP也已经涵盖了数字电视信道解调、信源解码、视频后处理、总线构架、数据存贮、软件加载、画面生成等接收终端关键技术。西安华迅的周文益透露,该公司在GPS自主开发IP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功,并已申请30多个专利。
张翌表示,岭芯目前在LDO领域的模块开发已基本完成。DC/DC模块也大部分开发完成,该类IC已开始批量出货。另外,AC/DC是该公司正在进入的领域,一些简单的产品已开始向外推广。不过涉及到高压部分的模块还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时间有限,未能采访到所有活跃在市场上的本土厂商。不过笔者也从SSIPEX的孔晓彬那里得知,诸如和芯微电子、龙芯、苏州国芯、杭州中天等公司已经开始活跃在IP交易市场。孔晓彬对这些企业的表现给出了“卓有成绩”的评价,但他也指出,有待进步。“IP本身只是一部分,IP的成功推广还必须注意文档和相关脚本的完备性。这方面我们相对还很欠缺。举例来说,国外公司的用户手册非常详尽,动辄几百页,而且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很多公司的文档最多也只有几十页。光自己懂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别人懂。这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合理挑选和使用IP
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毕竟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仍然年轻,因此在S2C董事长陈睦仁的眼里,在挑选和使用IP时,这些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相当多的IC设计公司会认为最大的IP供应商提供的IP就一定是最好的。“但事实却非如此。”陈睦仁说,“只看公司的大小和市场宣传来
挑选是不可取的。要选择最合适的I P,最关键还是要与I P厂商一起深入细致地评估一切适用性,以及后者能够提供怎样的后续技术支持。他们是否看中这单生意,是否会持续地放力气去支持这些IP等。”
在正确使用IP方面,陈睦仁的建议是,企业需要在I P的开发、评估、整合与最终S oC的验证等步骤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如果I P厂商用他们自己的平台开发IP,而最终用户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评估,而在整合和验证阶段又是另一套平台,那么很多的技术储备就无法复用,并造成使用风险以及耗费更多介绍了该公司的TAI IP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