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不断超越 苏州固锝电子董事长吴念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吴念博,一位温文尔雅的儒商,说起话来不疾不徐、从容笃定。
他创办的苏州固锝电子,至今已整整20个年头。
固锝电子是由校办工厂创办的合资企业。创建之初被称为“三无”,既无钱,又无技术,也无市场。“那时学校要办这样的企业非常困难,只能赚不能亏,所以压力很大。” 吴念博回忆说。
虽然名义上是合资企业,但当时外方只负责提供市场,而资金要靠自己解决。吴念博只好自己到银行去贷款,可自己又没有东西抵押,银行不肯贷。他就天天去银行去磨,和人家一起上下班,足足在银行泡了一个星期。好说歹说,银行终于帮他解决了19万美元贷款。吴念博自己又从朋友处借了10万美元,凑足29万美元,总算开了张。
“29万美元只能买设备,买材料的钱还是要创业者自己凑。” 吴念博感慨地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企业没有保险箱,所有支票和公章都装在一个饭盒里。”
也许正是对缺钱的切肤之感和对挣钱的渴望,吴念博给新办的公司取了个颇有立志意味的名字——“固锝”。寓意是“保证每天进一寸金。”
企业正式开工后,吴念博天天吃住在厂里,整整延续了一年。他觉得创业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创业氛围,让大家跟自己一起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一年打拼下来,吴念博还清了所有欠款。
1995年初,固锝电子开始导入国际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体系,并在当年年底一次性通过国际权威质量评审机构的ISO9002认证,这在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是第一家。
从1996年开始,苏州固锝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均高达两位数,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1999年起,固锝不再满足于仿制路径,开始向二级管的核心技术——二级管芯片研发进军。最终,固锝在二极管的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上,拥有了核心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2006年,固锝电子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二极管制造行业的首只A股。2007年,吴念博登上了《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贵老板榜,在世界二极管领域成功地谱写了一部吴商传奇。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对半导体行业形成巨大冲击。但对苏州固锝而言,带来的更多不是“危”而是“机”。2009年苏州固锝的净利润比上年猛增128.54%,成为拥有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的中国最大的二极管生产企业。
逆市飙升,原因何在?吴念博微笑地说:“金融危机出现后,国际知名大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都尽可能寻找替代公司生产产品,既要能满足他们不降低产品品质的要求,又要有服务意识,还要能满足他们的价格要求。这个球掉下来了自然要有人接。苏州固锝正好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我们一直在踢‘世界杯’,一直在与世界顶级品牌共舞,80%以上的产品都是外销的。所以,金融危机中,像索尼、佳能这样世界知名大企业的订单我们增加了很多。”
如今,固锝产品已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占世界同类电子元器件市场的8%—9%,自主研发的微型桥堆产量居世界第一。企业获得了江苏省上市十强企业和江苏省出口名牌称号。
“企业要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设计都要从生态文明、节能低碳角度来考虑。” 吴念博说:“我最近在企业提出要有绿色制造、绿色设计的概念,研发人员在设计中要知道如何节能减碳。每个半导体器件都有自身功耗,企业一年要做几十亿只器件,如果每只节省0.01瓦,那累计起来就非常可观。去年苏州固锝拿了一个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这也是和节能减碳相关的。”
“中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节能减碳40%。政府有这个承诺,企业就必须主动做这件事情。” 吴念博说:“今年固锝已对供应商设立了节能环保奖,对能源、环保有重大贡献者将给予20万元的奖励。一个公司要有这样的人文环境和共识才能做好绿色产品。”
近3年以来,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逐步增加,2009投入研发费用2100多万元。吴念博的观点是:“没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就很难跟上世界先进步伐。” 此外,公司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指着桌上厚厚一叠材料,吴念博欣喜地说:“这是我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苏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及管理的研究》,现在已被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列为一号重点督办的议案。”关注日益严重的城市扬尘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法,吴念博为此已经持续不断地做了十年调研。他说,自己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还我们自己一片蓝天。
在公司总裁办公室的走廊里,到处挂着爱心格言的条幅。吴念博是慈济基金会的顾问,也是苏州市残疾人基金会的副理事长。他曾多次到四川去赈济灾民,也曾到台港医院做过志工,还长期供着6个学生的学费。他说:“人必须要有大爱情怀,企业要做大爱文化。今年固锝公司将设立大爱人文工作部,培训员工懂得感恩,传播大爱,宣扬低碳。固锝电子不仅要在自身的生产经营中实现绿色、生态,而且还要当绿色理念的传播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与吴念博交谈,你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位集大德、大智与大爱于一身的企业家,言语间充满对社会的爱,对环境的爱,对人类的爱。似乎爱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成为一种使命,化成一种动力,创新只是他实现这种爱的手段。在他身上,当年立志“保证每天进一寸金”的影子已不复再现,对财富积累的渴求已趋于淡然,取而代之的是成功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