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22nm三栅技术后续报道:听听分析师们怎么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对Intel 22nm三栅技术的后续追踪报道,我们搜集了多位业界观察家对此的理解和意见,以便大家能在Intel不愿意过早透露22nm三栅技术较多技术细节的情况下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种技术。
鳍数可按需要进行调整(Intel 22nm三栅发布会原图)
尽管Intel并不愿意过早透露22nm三栅制程的较多技术和制造细节,但Intel高管Mark Bohr已经承认采用22nm三栅技术其制造成本约比32nm技术提高了2-3%左右,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由于蚀刻/淀积技术的复杂化而造成的--这主要是由于Intel仍然使用193nm液浸式光刻+双重成像(简称193i+DP)方法来制造22nm三栅晶体管,因此需要采用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保证193i+DP的可用性。不过,Deutsche Bank的分析师Ross Seymore认为这部分成本的增加,应该可以用晶体管密度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来弥补。
Gartner的分析师Dean Freeman则强调22nm三栅工艺的实现主要对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一是光刻技术方面的要求,二是控制鳍侧壁离子注入掺杂均匀性的要求,三是鳍边缘粗糙度控制方面的要求。
Intel2006年曾对外展示过的采用HKMG工艺制作的三栅晶体管的纵切图片
Intel2007年曾对外展示过的采用HKMG工艺制作的三栅晶体管的图片栅极截面
而 Linley Group的分析师 Tom Halfhill则进一步把这些制程技术方面的要求细化为了四个方面:一是垂直鳍需要将较厚的硅层蚀刻后得到,二是要保证鳍尺寸均一性对蚀刻技术的要求更高,三是要在鳍的三面淀积栅极金属材料的要求(Intel 22nm三栅制程采用了HKMG栅极,仍然采用Gate last工艺制作),四则是为了保证过程控制,有更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工艺方面的要求。在22nm三栅晶体管中,鳍和金属栅的厚度,宽度尺寸会影响晶体管的性能。最后,按照电路设计的要求,还需要能够灵活控制鳍的尺寸来实现某部分电路性能,延迟参数和功耗的优化。
Chipworks的Dick James则强调三栅制程需要采用全新的电路设计和布局准则,因此不太可能使用三栅SRAM+逻辑电路采用平面型晶体管结构的混合工艺(实际上此前的报道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Freeman还评价说,赶在应用EUV之前启用三栅工艺,还可以避免同时启用EUV和三栅两种新技术导致的麻烦。
其它原文中有关三栅与FDSOI的成本对比,Intel在启用三栅/HKMG技术方面领先业内其它对手的程度,以及22nm三栅技术向Atom等移动类产品的推广等方面或我们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介绍,或有些只是陈词滥调,在此就不再重复刊出了,有兴趣详细阅读全文的可以点击这个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