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模拟半导体技术“圈地”战:全部向日本看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仅仅限于美国德州仪器(TI)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NS),模拟技术的“圈地”趋势在半导体业界都活跃起来。美国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2010年收购三洋半导体就是其中一例。
以这些美国厂商为中心的模拟技术争“圈地”背景是:模拟半导体属于高利润率的业务。主要模拟半导体厂商2010年的营业利润率,占该指标首位的美国凌力尔特科技(Linear Technology)甚至达到了52%。首位之后的情况如下:美国模拟器件(Analog Devices)为35%、TI为32%、美国迈威尔技术(Marvell Technology)为31%、NS为30%等。
如此高的利润率是因为模拟技术的附加值很高。随着所有电子设备迈向数字化,模拟半导体的需求增大,其重要性也越来越高。虽然设备可处理的数据正趋于数字化,而音频信号和电波的处理、温度和压力的传感等场合,模拟半导体所擅长的信号转换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半导体方面,已经形成了可以利用EDA工具自动完成大部分电路设计的环境,而模拟半导体领域,目前EDA工具的资源还相当有限,至今还有很多工作仍然要依赖手工作业。因此,在模拟电路的设计上,技术经验的积累不可或缺,而且这种经验的移植也不太容易。随着由数字技术实现的差异化愈益困难,作为差异化手段的模拟技术的重要性相对就提高了。
今后,模拟半导体厂商间的收购可能还会出现。就连业界第一的TI在模拟半导体市场上的份额也只有14%,而第二位以下的份额均不到10%。而其他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居首的企业已经在业界重组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了市场份额,所以说模拟业界还存在着重组的余地。
模拟业界看向日本半导体工厂的热切目光
近来,模拟业界值得关注的另一个趋势,是模拟相关工厂的收购趋向旺盛。
就在2011年5月,德国英飞凌(Infineon)宣布,将以1.006亿欧元收购2009年破产的德国DRAM厂商奇梦达(Qimonda)位于德累斯顿(Dresden)的300mm工厂厂房和部分生产设备。英飞凌计划将该工厂的部分生产设备搬运至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的300mm工厂,目标是2011年9月底之前提高电力控制IC等模拟半导体及功率半导体的产能。
海外模拟半导体厂商收购位于日本的200mm工厂的动向也日益活跃。TI于2010年7月收购了NOR闪存巨头美国飞索半导体位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的200mm和300mm工厂。2011年4月擅长模拟业务的代工企业以色列TowerJazz宣布,将以1.4亿美元收购半导体存储器巨头美国美光科技位于兵库县西脇市的200mm工厂。
海外模拟半导体厂商为何如此热衷于收购日本的200mm工厂?原因是作为模拟半导体生产线,日本的半导体工厂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如果只是比较运营成本,台湾等东亚区域的半导体工厂会更低一些。但日本200mm工厂具有大多生产线已完成折旧,容易以低价购得的优势。而且在成品率、可靠性、技术人员实力和员工勤奋等方面,日本的工厂也占有绝对优势。从职员跳槽少、保密性好等角度考虑,安全方面也是世界第一的。从海外厂商的立场来看,作为模拟半导体的生产线,日本的工厂是最好的。模拟半导体厂商收购日本半导体工厂的势头今后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