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 Bell:停滞不前的模拟IC企业会被淘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时间:2012年3月20日
地点:上海环贸广场Intersil上海办公室
人物:Intersil公司CEO、总裁兼董事DaveBell
Dave Bell
DaveBell先生是Intersil公司的CEO、总裁兼董事。此前,Bell先生的职位为Intersil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Bell先生2007年4月加入Intersil,此前他在LinearTechnologyCorporation(“LTC”)服务了12年,在2003年6月到2007年1月担任LTC的总裁。
成为LTC总裁之前,从2002年1月到2003年6月,Bell先生任LTC的副总裁兼电源产品总经理,从1999年2月到2002年1月,担任LTC的电源产品总经理。
从1994年6月到1999年1月,Bell先生任LTC的战略产品开发总经理。
Bell先生持有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技术投资一两年看到回报很困难
很欣赏中国有5年规划,而不是2年规划、3年规划。事实上,如果你要做出一个重大的改变,做一个重大的战略投资,要等到结果确实需要5年的时间。
胡春民:截至今年4月,你执掌Intersil恰好5年,你如何评价自己这5年来的战绩?
DaveBell: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要简要回答,那就是还没有定论。2007年我开始担任Intersil的CEO,当时我将公司重组为电源管理产品、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两大业务单元。去年5月,我们开拓了第三大业务单元——消费类产品。我个人对于公司过去两年发生的变化和转型感到非常振奋,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强劲。Intersil已经成为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IC市场的领袖企业,目前全球有1700名员工、35个办事处和17个设计中心。
如果你问美国投资人对我5年来战绩的评价,他们可能会比较失望,因为他们比较短视。在美国股市,投资人都希望一两年就能看到回报,但一项针对伟大技术的投资,要一两年看到回报是很困难的。美国很多投资者向我发难,他们说投资了新的产品技术,三四年过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回报啊?我和他们讲,要耐心些。我相信今年、明年投资人会非常开心,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有所回暖,另一方面是我们在研发上的巨大投资,今年可以看到成果。我很欣赏中国有5年规划,而不是2年规划、3年规划。事实上,如果你要做出一个重大的改变,做一个重大的战略投资,要等到结果确实需要5年的时间。
胡春民:2009年Intersil曾提出“未来两三年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的目标,现在这一目标是否如愿实现?近两年来你们在战略层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DaveBell:两年前我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公司有一个目标,即两年内销售额实现10亿美元。不幸的是,这一目标尚未实现,去年的营业额达到7.6亿美元。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两年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两次严重下挫,使企业的增长变得非常困难。我们连续三个季度的销售出现了下滑,但最近一个季度已开始复苏,经济下滑影响的不只是Intersil一个企业,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二是Intersil正在经历战略转型,要成为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伟大的公司,我们以前生产比较二线的产品,但现在的情况是希望将更多创新型产品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非常艰难,且具有挑战,有时推出创新型产品的时间比我们预想得更长。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复苏,我们前期巨额的投资将带来回报,估计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将实现10亿美元的目标。
胡春民:目前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0.69%,一般大公司在3%到4%左右,我想问一下Intersil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在研发投入方面,Intersil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DaveBell: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突出了Intersil是什么样的公司。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研发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值是17%,Intersil过去几个季度投资研发占销售额比例已经超过25%。我们投资于研发的力度非常大,因为研发最终会转换成营业额。
胡春民:你刚才提到了战略转型,Intersil的转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除了主动追求创新型产品之外,还有哪些变化?
DaveBell:我们所指的转型包含以下方面:一是我们所服务的市场的变化,我们当下的重点是公司的市场战略要契合大的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流量不断增加以及节能这两大趋势,我们的市场战略要配合,开发相应的产品。
二是产品开发的变化,公司员工经常会听到我说“要知难而上”,我们就是要开发对于客户非常重要、竞争对手又很难模仿的产品,我们要把目标定得很高,让自己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是企业文化的变化,实现产品开发的变化自然需要文化的配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Intersil是一个步伐很快、反应灵敏的公司,我希望员工都生气勃勃,有冲劲儿。
四是员工的变化,为了实现这样的文化转型,我们需要聘用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要非常喜欢在Intersil这样步伐很快、野心勃勃、勇往直前的公司工作。
战略性并购的关键并非买得便宜
Intersil并购的原则是战略第一,价格第二,即首要考虑的不是在财务上是否买得便宜,而是看并购对象是否符合公司的既定战略方向。
胡春民:一个公司的发展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靠自身的力量壮大,二是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增强实力,这两种发展模式应该说各有利弊。纵览Intersil的发展史,“并购”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词,甚至有人形容Intersil多年来一直处于“常态化的并购中”。Intersil作为并购专业户,有哪些经验与产业界同行分享?
DaveBell: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平衡非常重要,中国哲学的精华就是平衡,我们公司一直追求平衡,追求内涵式的增长和战略性的收购两者之间的平衡。通过一系列并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看并购的对象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方向,也就是Intersil收购了它以后,它是否符合我们既定的战略方向。Intersil经常与投行开会,投行的人经常向我们推荐收购的对象,他们会讲从财务的角度看,这是很好的交易,因为你买这个公司的价格很便宜,但我们首要考虑的不是在财务上是否买得便宜。当然如果价格便宜肯定好,但顺序还是战略第一,价格第二。
其次,看并购对象是否接近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否有技术上的关联性。我们不想收购一个和我们公司核心业务距离遥远、技术的关联性不强的公司,只有并购对象在我们的核心业务范围内,它才能与我们迅速形成协同效应和互补优势。最后,并购后的整合也相当关键,我们会考虑某些方面迅速整合,某些方面有意放缓,整合要张弛有度,做出这个合理的决定非常关键。
胡春民:业界对Intersil战略性收购的评价是“真的很会买”,其中2010年3月以3.7亿美元并购无晶圆厂Techwell备受关注,请问整合后的Techwell近况如何?
DaveBell:对Techwell的收购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过两年前我们收购时,听到了很多批评——买得太贵了,当然现在这种批评听不到了。我认为这是一项战略性的收购,整合的过程非常顺利,要整合Techwell这么大一家公司,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个整合的成果令人满意。Techwell是安防监控领域排名首位的视频解码器的制造商,收购之后其市场地位一直居于领先。美国2015年将要求所有汽车都要在后视镜上安装摄像头,这恰好是Techwell的重要业务市场,Techwell在视频驱动器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9%。
胡春民:除了收购ZilkerLabs、D2Audio、Techwell等公司之外,Intersil在2009年12月还收购了中国企业磐大,这也是Intersil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的收购,你如何评价整合后磐大的发展情况?
DaveBell:磐大在上海和武汉都有团队,Intersil将继续扩大这两个团队。事实上,磐大也成为Intersil的设计中心,这个设计中心重点关注消费类产品,将来设计的产品不只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还会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胡春民:去年4、5月份时有个传闻:在TI收购了国家半导体之后,有分析师称:“Intersil或成芯片业下一个收购目标”,Intersil的营收增长速度在过去5年一直都高于国家半导体,为买家留下了提高盈利的空间。你对此传闻怎么看?
DaveBell:关于被收购的传闻,虽然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我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在半导体行业,当你的股票估值下降时,一定会有这样的谣言把你说成很有吸引力的收购对象。我觉得不大可能发生的原因是,整个行业里的企业都在将重点放在内部战略性的调整上,应该没有企业有这样的意愿——现在做收购。
小微企业要把资源集中到能取胜领域
对企业来说,最难做的事情就是放弃。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我认为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胡春民:从企业规模来看,Intersil在全球算是中小型企业,和半导体大佬相比,在规模上还是有差距的。那么,Intersil的战略方向是追求大规模还是想做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DaveBell:这个问题非常好,我知道有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TI,在我们从事的领域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关于战略方向,我们重点考虑的是把资源投在较强的技术领域,通过我们的技术打败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其实小公司也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战略决策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组成团队攻下某一特定市场,而大公司的行动则相对比较缓慢。
在战略规划方面,为打造核心竞争力,Intersil确定了十大成长驱动力,即数字电源管理、数字电源模块、Pico投影仪、汽车电子、主动式光纤线缆、密集功率转换、光传感器、音频、PC电源管理和安防监控。Intersil要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十大成长驱动力上,而这十大成长驱动力在中国也同样重要。
胡春民:中国今年提出来要发展小微企业,但发展小微企业面临很多困难,Intersil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比较成功,你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中国的小微企业分享?
DaveBell:对于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是专注,要专注于最关键的事情上,把资源集中到确信能取胜的领域。对企业来说,最难做的事情就是放弃,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我认为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胡春民:Intersil现在专注计算、通信、消费和工业等四大领域,我们注意到,计算的份额持续下降,其他三个领域的份额小幅提升。Intersil对这四大领域的产业前景是如何判定的?
DaveBell:你说得非常对,计算的份额持续下降,这是公司有意为之的,几年前我们计算方面的份额还有34%,我们主动把份额降下来是不希望太依赖于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但我们仍会维持计算机市场的一些业务,因为在这一领域我们还有非常好的差异化技术。在另外的通信、消费和工业三大领域,我认为在中国都有非常好的成长机会,但是他们的回报周期不一样,消费行业增长非常快,如果投资可能两个季度就可以有收入;工业与消费行业正好相反,成长较慢,投资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回报;通信行业的回报周期介于两者之间。
胡春民:近期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太顺利,Elpida破产了,瑞萨、富士通、松下等企业也在重组,你对此怎么看?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出问题了吗?对美国半导体企业或其他竞争对手是否是好事?
DaveBell: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情况有点特殊,一年半以前日本发生了地震海啸,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另外,日本半导体行业的结构相对单一,日本的这种行业结构使得它应对市场发生变化的反应很慢。半导体市场的演变非常迅速,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以及活力相当重要。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IC市场成长动力
由于代工制造的成本不断提升,中国半导体市场不会保持2010年之前20%以上的增长率,但其增长仍会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胡春民:Intersil在中国有成都、武汉、上海3个设计中心,在杭州有一个应用中心,Intersil50%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对于Intersil的发展非常重要。请问Intersil如何判断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走势以及你们的对策?
DaveBell: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2010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迅速恢复,实现了29%的增长。再往后看,中国半导体产量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不会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代工制造的成本不断提升。
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仍会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中国政府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也将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市场成长的动力。
胡春民:Intersil专注的计算、通信、消费、工业这四大领域在中国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发展较快,有的较慢,Intersil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否会更侧重某一领域?会优先发展消费和工业吗?
DaveBell:在中国这四大领域我们都在投资,但是平衡非常重要,我们的平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涵式的增长和战略性收购之间的平衡,二是内部制造和代工厂加工之间的平衡,三是计算、通信、消费、工业四大领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们在工业领域已经投资,但这个回报期比较长线,我们在消费和通信领域的投资回报可能会比较快。
胡春民:你认为Intersil在中国市场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在拓展中国客户方面有什么计划?
DaveBell:我觉得中国充满了让人振奋的机会,因为机会太多了。我们面临一大挑战是应把重点放在哪里。中国对于Intersil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产品在中国设计的比例一年前达到了8%,目前这一比例还在增加,这比中国制造意义更加深远。
在拓展客户方面,我们与华为、中兴、小米等很多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大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的关系,中国的大客户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但中国还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并不知道Intersil,我们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数量,提升Intersil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这是我的任务,也是我们中国区总经理陈宇的任务。过去几年我们扩大了产品线,我们有很多出色的工业应用产品,比如放大器、数据转换器等产品,这些产品对中国上万家中小型企业都是有用的,所以应该让他们知道Intersil有这样的产品。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配备现场工程师,让我们的客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工程师的技术和服务,未来我们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胡春民:有观点认为,模拟IC产业的集中度不是太高,以后趋势是大而全,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模拟IC今后创新的重点是什么?
DaveBell:我认为,模拟IC行业仍会保持比较分散的局面,也就是说这个行业一定是小公司、中型公司和大公司并存,其中小公司也可以进来做技术开发。小公司应对市场非常敏捷,也可能发展成大公司。模拟IC行业唯一不可接受的是企业停滞不前,企业停滞不前定会被淘汰,所以一定要跑得很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