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资本扩张时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一则中国资本将收购韩国东浦科技(DONGPU Hightec)的消息在业内流传。
“东浦是世界一流的模拟代工厂,如果陆资收购成功,这就是一桩不错的生意。”泰德,一位美国硅谷集成电路公司人士对记者说。
“作为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后起者,东浦舍得花大价钱到美国的先进大厂挖人才。虽然东浦在全球集成电路代工界的规模并不十分大,但在工艺领域很有特色。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弥补在模拟技术领域的空缺。过去十多年,中国在集成电路的数字技术领域有长足进展,但在模拟技术领域依然有很大差距,不少集成电路都是到美国硅谷购买模拟设计。”泰德对记者分析道。
尽管出资方的具体身份还不明确,但消息分析称,可能是国内某个地方政府背景的国有资本。
自2000年18号文起,地方政府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区。
今年6月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对外公布,根据纲要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成员中就包括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所在地省级政府的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合调动中央、地方及社会各方面资源。
除去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外,《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但在此之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掀起一股资本并购热。
2013年8月,清华紫光集团收购在美国上市的展讯科技公司,使得后者退市,随后又并购了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规模排名第三的锐迪科。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有个趋势,那就是有意愿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地方政府纷纷邀请国内龙头型公司到本地发展,双方进行某种程度的资本合作。2013年,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已经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清华紫光能靠资本运作收购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排名第一的展讯,估计是掌握了国家政策的方向。”一位济南高新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悉,本轮集成电路纲要的一个政策导向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境内企业扩大国际合作,并购整合国际资源。
“国家也会把一些任务交给指定的骨干企业来承担,比如北斗芯片的任务就交给了展讯。”上述济南高新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尽管已经传闻中的1200亿国家产业投资基金还没有最后落实,但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思路已经有了参照。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公开召集基金管理人,并提出了相应的合伙制要求。
尽管国家产业投资基金还在筹备中,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兼顾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环节的投向原则在业内看来已经属于“量身定做”。
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的平台型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在北京的28纳米新生产线项目投资已经高达560亿,而到2020年要实现16/14纳米工艺的量产,相当于还有两代的差距需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尽管在天价投资的推动下,中芯国际也于2013年底宣布28纳米投产,但短板尚存。中芯国际的生产线上依然缺乏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IP库,而这又受制于国内的落后设计水平。为补足短板,中芯国际已经成立投资基金公司,决定以财务型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于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是两种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一流的代工大厂也招聘不到一流的设计人员的原因,因为设计人员在制造环节的文化中不受重视。以代工厂的身份投资于设计领域,曾经是台湾联电的尝试。”泰德对记者表示。
“如果能对吸引到国际一流人才的企业进行投资,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可以视为补充自身生产线IP库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在先进工艺的道路上,难度会越来越大,因为客户通常都是选择最先进入量产阶段的代工厂,并不愿意为后来的追赶者充当调试生产线的白老鼠。”泰德对记者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