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器市场利润小幅下滑2016年该怎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有许多新公司进入了储存器市场,但存储厂商的平均利润却小幅下滑。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软件定义产品变得越来越流行;开源产品正逐渐侵蚀这个市场;基于消费级硬件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更加便宜并且可用的闪存产品提升了设备性能和密度。
全闪存阵列和混合阵列的对比
我之前说过全闪存阵列将开始击败混合阵列成为Tier 1负载的首选存储。事实上,闪存正变得越来越便宜,也越来越密集。企业已经开始权衡维护一个混合存储环境的运行成本,我甚至见过有人使用全闪存阵列作为其Tier 2负载的存储。Taneja Group在2015年的研究表明,全球不少企业都有计划将存储迁移至闪存。然而我并不直接的说现在看来这个现象有多明显——新设计的混合阵列被设计为具备全闪存的性能,但仍然提供自动分层的特性用于优化容量和成本。我觉得我们需要在今年重新为阵列类型做一下定义,以便区分一台阵列到底是全闪存阵列,还是基于全闪存性能而设计的混合阵列,或是仅仅可以支持闪存的阵列(例如支持插入SSD)。
一年前我忽略了一些很愚蠢的事——许多厂商告诉我们他们必须制造全闪存SKU并且以混合阵列的形式出售,从而被分析调研公司将这类产品算作高性能的Tier 1阵列。所以,即使他们可以加入费用不那么昂贵的分层,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他们不愿意和全闪存阵列去做比较。但这是很荒谬的做法。有效的比较应该基于实际的功能、性能和费用,而不是SKU。全闪存产品在一致性和Opex上仍然具有优势,而混合阵列在Capex和敏捷性上更胜一筹。但至少我们在做比较时应该坦诚一些。
服务器端闪存与共享存储的对比
我预测数据存储的未来会有更多的服务器端闪存产品,包括用于共享存储之上的读缓存和写缓存。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产品,厂商还打算在他们的架构中引入一个服务器内存分层,如果闪存无法提供足够多的I/O并发的话。
在2016年,我预测我们会看到更多“非传统”的产品,内存、本地闪存、智能适配器和远程横向扩展存储都可以在单个存储系统中透明的共同工作,并且基于应用QoS和容量需求自配置和优化。
存储产品到多少才算太多?
我提到过市场上有太多同质化的存储产品,但这并没有导致太多厂商的合并或整合,尽管我们看到了EMC和Dell的大交易。此外,HPE似乎也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他们创立了专注于企业的组织,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和服务。今年,如果有大型收购或者像HPE这类的情况(我称为“企业区分”),我并不会觉得惊讶。NetApp似乎很脆弱,因为每个人只会想到他们的NAS产品,而IBM正在努力刺激他们的企业级产品。VC正全力寻找潜在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资金,我们会看到一些小公司加入到未来的数据存储市场。
存储加入数据保护特性
我预测我们会看到存储产品会直接拥有数据保护特性,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如HPE的3PAR与StoreOnce和Data Protector的集成,Oracle的Zero Data Loss Recovery Appliance。与此同时,将云存储集成到后端并加入到自动分层的产品也在出现,但数量并没有特别多,毕竟大部分厂商不愿意将市场让给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有趣的是,IBM和现在的Dell/EMC在大举发展自己的云服务,而HPE在这之前就做出了转型。
以应用为中心的存储成为主流
我预测未来存储的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存储会逐渐以应用为中心,而不是仅仅提供通用的块服务或文件服务,现在很多厂商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例如每家厂商都使用VMware Virtual Volumes来提供对每台虚拟机的存储供给、运行和服务质量功能。更远的,我们看到新的数据感知存储产品在块服务和文件服务之上使用了额外的元数据来优化性能或容量,提供用量追踪,支持无限多个版本或快照,增强安全性。一个简单的预测是——阵列会变得越来越智能!
为软件定义重新定义
我预测软件定义产品和相关的超融合产品会有很好的未来。但我认为“软件定义”这个词已经泛滥了,任何一个产品的销售都会因为他们的产品包含软件而把自己的产品成为软件定义产品。我们的调研表面超过30%的企业受访者认为超融合系统将作为未来他们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这一天不会太久,但超融合产品必须在计算、内存和网络等方面超融合。
最后,我做过的一个明确预测是私有云存储将会成功。2015年一些销量排名靠前的存储产品是对象存储,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客户构建的私有云项目。除了开发界面友好的Web应用,用户还希望一个企业级的文件同步和共享产品,许多还将数据迁移到了一个大的企业数据湖。
Opex的未来会更好
好的,接下来是对2016年数据存储的一个新预测。存储的Opex——包含存储供给、故障排查、维护、支撑可用性和性能SLA、迁移/转型、保证安全性和合规性等——将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投资考量,即使从高级业务官和财务官以前总是只相信Capex数据。
支持上述观点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存储介质价格在持续降低,容量效率却在不断提升(利用在线消重/压缩技术等)。IT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相比使用外部的公有云来说能够更好地追溯和展示总体存储开销。这使得财务相关的人员去能够比较持续的成本开支,而非一次性的开支。此外,IT在评估新存储产品时,他们正意识到在支撑日益复杂的负载时,唯一能够做得更好的是增加端到端的自动化和内建的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