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国标草案年内完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值此温家宝总理来到江苏无锡考察时提出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一周年之际,近日,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时了解到,经过一年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研发的物联网系统产品在六国峰会和特奥会的元首保卫、奥运火炬传递上海段、浦东及无锡硕放机场周界防入侵、上海2010世博会周界安防、太湖水质监测等重要场合得到成功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智能交通物联网的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多媒体传感网产品也已应用到欧洲的民用直升机上。尤为可喜的是,在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物联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标准制定上,我国物联网国家标准化进展迅速,并成为国际标准化的主导力量之一。2010年8月底,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ISO/IEC JTC1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WG7)会议上,正式确定中国专家担任我国主导提出的第一项传感网国际标准《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和接口》的主编,并通过了由我国提交的第一版标准草案。同时确定我国多名专家担任传感网系统架构部分标准的主编和联合编辑。这意味着中国在总体架构和核心技术层面开始主导传感网国际标准的制定。
站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感知中国”中心的大楼前,三块牌子醒目地映入眼帘: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就是在当时的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从技术角度又称为传感网。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据Forrester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将是现有人人互联业务的30倍,成为一个全新的万亿级信息产业。物联网连接的是物理空间,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构建未来智能型城市的基础,并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物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性计划。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自2009年下半年,已将物联网定位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1999年我国开始物联网研究,与国际同时起步。当时国际上是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主线来发展。而以刘海涛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起步之初就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应用实际出发,坚持以感知为主线进行推进。
如今身兼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多个职务的刘海涛,其率领的近400人的研发团队,在2003年该团队成为中科院传感网领域总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成为一支集聚了研发、管理、工程、市场等方面优秀人才的骨干队伍,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国际领先的传感网(物联网)专业研发团队,与国际上相比具有先发优势、同等水平,部分领先。该团队目前是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物联网方向总体课题、标准测试验证平台课题、设备制造与产业化课题、若干应用示范课题、关键技术课题的牵头承担单位,是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经过攻关,其团队已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部分技术世界领先;所提出的标准体系、系统架构和演进路线等顶层提案,被ISO/IEC JTC1国际标准认可,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主导力量之一,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少有的国际竞争重要话语权。“他让人与万物沟通无障碍;在高科技领域,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物联网的涛声。”这是被评为2009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时他的获奖理由。
“目前,发达国家正争相布局物联网,而最为关键的争夺则是对物联网核心技术专利主导权与国际标准的掌控。物联网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必须及早谋划、突破关键的核心技术,加速知识产权布局,尽快建立我国自主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物联网发展的主动权,以避免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身为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和业界同仁认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