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拟 > 模拟
[导读]时间:2013年7月23日地点: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会议室人物: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任爱青成功创业离不开机遇运气和直觉任爱青:十年磨一剑,今年正好是格科微电子

时间:2013年7月23日

地点: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会议室

人物: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

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任爱青

成功创业离不开机遇运气和直觉

任爱青:十年磨一剑,今年正好是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十年。格科微不但实现了销售额每年近70%的增长,而且成就了在国内图像传感器市场的霸主地位,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军人,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公司的高速成长?

赵立新:这些年格科发展得比较顺利,得益于天时和地利。格科前几年赶上了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潮流,有机会在本土的中低端图像传感器市场率先取得突破。格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链的相互支持,尤其是当时中芯国际正在寻求图像传感器项目的合作伙伴,而格科又刚好被选中为最佳合作伙伴,帮助了中芯国际建立图像传感器晶圆工艺线,SMIC承担技术研发费用,造就了双赢的成绩。2003年,国内还没有图像传感器芯片相应的前道工艺制造技术,引进技术需要2亿美元。由于格科与SMIC合作,最后只花了两千万美元图像传感器芯片流片就取得成功,节省了格科大量的资金。SMIC前道工艺制造的配合和支持,对格科的成长壮大发挥了重大的功效。

有了SMIC前道工艺线的配合,格科在设计、工艺等方面做得非常极致,同时也有非常多的创新,工艺非常简洁。当时格科做出的芯片成本是同行的一半,性能却能达到相近。凭借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格科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格科已经成为目前手机单一芯片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而且,当格科的第一个独立产品上市时,恰好遇上市场缺货,于是,公司不但开始赢利,还一举拿到红杉和华登国际的资本投资。

格科当时能有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绝不是一般企业能顺利拥有的。2003年,我拿到第一笔200万美元的投资,一个人单枪匹马杀回中国。后来又拿到第二轮风险投资340万美元,再加上自己的几十万美元,公司总共用了600万美元。而其他企业可能是一个团队在做,拿到的钱也很多。一个人回来后,带的都是清华的学生,现学现卖,不仅做设计,还有研发工艺,一整套流程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等到第二轮风投进来以后,才聘请了专业人士。

任爱青:市场机会和客观条件对每个企业都是均等的,有的企业技术也不差,但技术好的公司也不一定在市场上成功,这是为什么?

赵立新:除了这些客观的机会,也有一些主观因素,那就是生意直觉和对市场先知先觉、研判掌控的能力。还要产品好,特别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比如说中低端手机市场,需要性能较好、但价格特别有优势的产品。中国手机市场规模每个月也就是六七千万部,我们3、4月每月出货量是8500万颗传感器芯片,出货量相当大。格科目前是全球低端图像传感器最大的供应商。

任爱青:你能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赵立新:有一次,我们和国内一个同行同时做手机图像传感器芯片,我们做的芯片与国外产品兼容,但成本比较高;而同行做的芯片成本比我们低30%,但不兼容。我当时就判断出4~5个月后国外芯片会缺货,格科的产品,应该走兼容的路线,不应该冒着极大的风险开足马力生产,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果然不出所料,4个月后国外芯片缺货,我们兼容的芯片刚好可以补缺,这就一举奠定了我们在“江湖”的地位。所以在市场眼光方面,竞争对手与格科还是有差距的。

改变世人对中国品牌看法做真正有创新力的IC企业

任爱青:格科成长的十年一直是行驶在高速路上,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你觉得公司发展会不会遇到平台期?是在传感器领域永远做下去,还是会涉足其他的领域?

赵立新:我不是一个狭隘的人,以后不会只做传感器,当然会关注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点。我们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会保持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我们会把核心技术研发做得很透彻,有一招鲜才吃遍天。但是这不等于做了木匠就不敢去打铁。

任爱青:格科有新的战略方向了吗?

赵立新:我们先踏踏实实地把传感器领域做好,我们芯片的颗数占全球的25%以上,但销售额现在只占全球份额的3%,所以我们要往高端发展,逐步地占到全球销售额的10%、20%的份额。当然,这也不只是为了赚钱。我们会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定位格科技术产品的方向,希望在国内打造一个集海外技术、自身原创技术、中国高效运作、持续创新于一体的成功商业模式,将海外的技术和我们自主创新技术在中国的高效平台上运营,做出优异的成绩。

任爱青:正如你刚才说的,设计是创造性劳动,那么对IC设计企业来说,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国内IC设计企业如何不断提升创新力?

赵立新:企业首先要有高效率,像华为;其次要创新。另外,团队、核心人物在今天的创新中越发关键,企业高层要有创新的眼光、理念和魄力。现在的创新往往涉及几年、十年、几十年的规划,需要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投入。创新如果不是公司的最高层推动,不可能执行。

任爱青:中国IC设计企业如何才能成为真正创新型的公司?

赵立新:我坚信在中国能够做出真正创新型的公司。我年轻时靠获得国家创造发明奖保送进大学受教育,所以我非常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做出一家真正有创新力的公司。我在国外很多年,国外并不认为我们有创新力,中国企业往往是“便宜、廉价、低质”的代名词。我们格科的使命就是要改变世人对中国产品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的工程师非常有天赋,中国企业非常有创新能力,能做出非常有创意的产品。当然,企业首先要生存。拿我们自己来说,在前七八年甚至前十年都在为生存而战,理想还比较遥远。

任爱青:赢利能力弱是国内IC设计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格科之前一直是主打中低端市场,格科目前的赢利水平和能力如何?

赵立新:赚钱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主要是要把握好发展和赚钱之间的平衡,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团队、好的规划、好的执行力。我们目前的赢利水平并不低,我们赚钱主要还是靠创新力,靠我们的工艺、设计优化,还有营销模式、服务模式。与国外对手比,我们有明显优势。凭借这些优势,自然会比较赚钱。

任爱青:你认为,国内IC设计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赵立新:半导体行业就是这样的特点,不像传统行业不太容易出现新的公司,在高科技领域颠覆性的创新会改变一个行业。

怎么保持一个企业的持续的创新力,很具有挑战性。我们也在思考,也没有太好的答案。

任爱青:现在格科500万像素的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什么时候可以上量?如何向高端发展?

赵立新:我们已小批量生产出5MBSI摄像Sensor,由于BSI后段厂商的配合,进入了1.4μm俱乐部,良率也达到90%以上。格科500万像素、800万像素的产品同时在研发,大概明年可以放量,关键是要看台湾高端制造工艺方面的进展。当我们在关键地方突破后,会很快在高端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目前格科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上个月某天就破纪录地出了600万颗芯片。明年我们的销售额会再更高一些。不过,相对的格科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指数级增长。我们前年的销售额1.9亿美元,去年只有2亿美元,虽然销售额没怎么增长,但是利润却增长了25%。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朝着70亿~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进军。随着高端产品销售的增加,预计今年销售收入会增长40%~50%。

任爱青:手机市场增速在放慢,是否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压力?

赵立新:手机市场占我们销售额的90%,所以说手机赢了,就都赢了;手机输了,就都输了。但我们在全球的份额太低了,只有3%,我们在迈向手机高端市场,向海外市场突破,这些都任重而道远。

任爱青:你对格科目前的发展水平如何评价,你对格科的未来有怎样的愿景,你希望把格科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赵立新:我对格科的现状不是很满意,离我的理想还是很遥远。我们刚刚过了生存关口,还在继续发展当中,包括管理、组织架构、战略发展,都需要不停地学习。另外我对公司产品不是很满意,我们应该把国外产品打败。虽然目前我们的性价比最高,但我还希望做出性能最好的产品,实现我狂热的梦想。我们尊重别人的创新,但我们自己也更需要创新。格科的专利数量非常多,也有很多创意,在与海外对手的竞争中,我们不仅要赢对手而且要让对手心服口服。

三个机会抓住两个战略方向不能选错

任爱青: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整个产业界在都在重新洗牌。中国IC设计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哪些新的市场机会?

赵立新:依我十年创业的经历来看,战略性机会并不多。我回国时,遇到三个机会:一个是传感器,这是一个战略发展方向。另一个是FLASH,当时国外一个团队找我做,但我最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其实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第三个机会就是移动互联网,我做了“我查查”。这次虽然遭到公司、董事会等所有人的反对,但我立场很坚定,力排众议,坚持做下去了。

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只会遇到一两个战略性机会。我一共遇到三个战略性机会,中了2个,丢了1个,给自己打66.6分。当然,战略方向对,也不一定会成功,还要一些机遇和运气。但战略方向一旦错误,就基本没戏了。一个公司可以犯任何错误,但是不能犯战略发展方向的错误。我很幸运,得到了做传感器的机会,但这不算选,这是命,因为我只会做传感器。而做“我查查”,这是我的判断与选择,我觉得这种机会是不能错过的,虽然有失败的可能,也不会遗憾。但是如果失去了这么好的机会,会觉得很可惜。FLASH的错过,是我个人商业判断中犯过的最大错误。其他错误可以原谅,这种错误对企业家来说是不能原谅的。

任爱青:你既是格科的董事长也是我查查的董事长,你觉得做IC设计和做移动互联网,哪个更具挑战性?做移动互联网什么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赵立新:很简单,做IC每一步都不能错,错一步就不能成功;做网站是只要做对一个就可以成功,就是抓住了客户需求。我觉得做IC更具挑战性一些,做移动互联网需要运气成分多一些,在移动互联网赢利模式清晰的只有游戏,别的大家都不清楚,我也在思考。

任爱青:格科白手起家,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做到2亿美元的规模。自2000年以后,有许多出国留学人才都回国创建IC设计企业,但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能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

赵立新: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看,90%的企业输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执行力没问题,犯点小错误死不了,关键是看准了企业发展战略,坚持。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犯过错误,但是他们看得准,坚信并坚持下来,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手机是最后杀手级消费产品IC设计中低端市场整合加快

任爱青:格科在图像传感器芯片领域的崛起,对原来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哪些改变,带来了哪些机会?

赵立新:2003年,我回国创业时,产业链封装和制造的条件都不具备,但说实在,我的运气真的不错。一方面我们支持产业链企业,另一方面也是产业链在支持我们,并自然而然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目前,我们是中芯国际在国内的第一大客户,而且还要求他们扩产。我们的订单可以满足中国两个封装厂75%的产能,有一家彩色镀膜厂几乎全部给我们配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支持了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很幸运,也很自豪,这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所在。

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由于我们在工艺优化、电路设计和减小尺寸方面的创新,不但Masklayer可做到比海外竞争对手少20%,同样的晶圆生产的芯片数量也比对手多1/3。所以,我们的成本低很多,可以给客户更好的价格,从而让手机厂商获得高性价比的产品。

任爱青:“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是国内IC企业普遍的境遇。格科做传感器芯片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你是如何应对的?

赵立新: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在做传感器产品,但这个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国内很有技术实力的公司,他们虽然打败了很多世界的强手,但在产品上市时间上输给了我们。我们比他们的出货量大好几倍,东西好、成本低,而且规模、品牌、研发、工艺、技术都有明显优势,如此一来国内的追兵很难有机会的。

任爱青:你觉得在手机领域国内IC设计公司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赵立新:整个全球半导体领域都是过度投资,整个行业已完成洗牌了,格局已定。手机市场还有些机会,但是手机的许多外围芯片不断被基带芯片整合,很容易被吃掉,这也说明这并不是最好的战略点。但图像传感器主要是感光技术,是不可能被整合,但它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除非这个公司特别优秀。

任爱青:你觉得移动互联领域有机会吗?

赵立新:移动互联机会稍微多一点,现在只有游戏和广告业务可以赚钱,但游戏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商业模式,所以要在移动互联领域赚钱有难度。我做移动互联网“我查查”比较顺,刚开始我还鼓励大家去做移动互联网,但现在不鼓励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我那样的运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巨头的先发优势太突出。

任爱青:手机之后,IC市场会出现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赵立新:不太存在。移动智能终端是消费类市场最后一个杀手级应用,没有其他东西能突破它。现在出现的穿戴式终端,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一个时髦产品,会很快过去,不会有太大的前景。

任爱青:现在很多国内设计企业的业务还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这些企业还有没有发展空间?是不是最终要被整合?

赵立新:国内设计业的洗牌会加快,中低端领域越来越难做,大鱼吃小鱼是必然趋势。中国IC设计企业有运营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特别创新的技术,还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也无法与国外对手竞争。

中国IC设计企业有些会被淘汰,有些会被国外企业并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战略眼光和持续创新能力。现在中国的海外人才正在不断回流,本土人才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这都要有一个过程。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只有那些有非常清晰的经营理念,技术积累、资金、人才和团队优势都具备的公司,才会在中国生存。中国企业突破瓶颈,野蛮成长起来后,会很容易打败国外企业。中国IC设计领域未来会出现几家寡头垄断的格局。

任爱青:从IC设计企业角度来说,你希望国家应该出台哪些政策?

赵立新:产业政策上,需要用国产率和税收优惠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大陆因为有本土消费市场,在IC领域更具优势。我们有很多的优秀人才逐步流向海外,现在吸引这些人才回归的时机已经成熟。前些年我们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做得比较好,现在有点放松了。当然,现在吸引人才的方面也应该改变,应该用企业主导而非政府主导的方式。

国家在宣传、科技政策上也要注意打造吸引海外人才的软环境,树立中国半导体行业里成功的典范,积极进行正面舆论导向。虽然,现在中国所有半导体企业规模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高通,但差距也正是机会所在,这也证明中国IC产业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今后会越来越好。

赵立新

格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公司最早发起创立人之一,IC设计专家。

1990年7月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于1995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10月赴新加坡国家特许半导体厂工作,担任工艺工程师,1997年任高级工程师。1998年6月于美国加州ESSTechnology,Inc,担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可视电话图像传感器、DVD芯片的研发和测试工作。2001年于美国AdvancedCommunicationDevices,Corp,担任模拟设计高级工程师及项目主管,从事通信,手机基带芯片设计。拥有专利58项。

2003年9月,他回国创立了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将自己的关键专利和技术运用到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并致力于推动CMOS的图像传感器的产业链的国产化,格科微电子是中国第一家率先成功量产图像传感器的高科技公司,填补了国家在该行业的空白。国内第一颗量产的CMOS图像传感芯片、第一颗基于BSI工艺的5M像素CMOS图像传感芯片以及第一颗BSI工艺的2M像素CMOS图像传感芯片都是出自格科。2010~2013年格科连续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授予中国十强企业称号。

2010年创建我查查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在移动互联网累计用户数突破1亿。公司荣获2012~2013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活信息应用最佳创新力奖。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