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争夺战四股东同床异梦:股权结构是祸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00)this.style.width=600;" border="0" />
中芯国际争夺战CEO、CMO落马
600)this.style.width=600;" border="0" />
中芯国际股权结构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芯国际人事地震又有新的动态。记者从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处获悉,中芯国际总裁兼CEO王宁国已经向董事会提交了辞职申请,如果不出意外,董事会将通过王宁国辞职的决定。
因为原董事长江上舟的去世,此前早已存在但并没有激化的高管团队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王宁国提交辞职报告的举措,表明中芯国际的内讧已经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更大规模的人事地震在所难免。这也让中芯国际这家刚刚尝到盈利甜头的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再次陷入困局之中。
分析人士指出,中芯国际最大的硬伤,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前几大股东股权太接近,又各打各的算盘,很容易形成掣肘。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帮派体系问题错综复杂,发生内乱也就在所难免。一旦中芯国际精心培养的技术骨干做鸟兽散,其未来也就堪忧了。
“王杨之争”或见分晓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中芯国际这本难念的经,就是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在中芯国际,管理团队的矛盾早已存在,台湾系、海龟系、本土系三大“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由于此前董事长江上舟极力平衡,这一矛盾没有激化。江上舟6月底病逝,中芯国际管理层的矛盾就立即像火山一样爆发。
据悉,在中芯国际管理团队,主要分为两派势力,一派是以总裁兼CEO王宁国为代表的台系力量,还有一派就是以COO(首席运营官)杨士宁为代表的海龟系。随着江上舟的去世,两大派系之间的矛盾激化,双方的人马不断对外释放不利对方的信息。
在6月2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由于大股东大唐电信的反对,中芯国际CEO王宁国意外落选执行董事之职,被除名董事会。坊间传言称,在落选后,王宁国就提出了辞职,不过这一传言很快被王宁国否认。然而,王宁国的落选,大股东舍弃王宁国的态度十分明显。7月2日中芯国际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张文义成为执行董事的决议,但董事长一职仍然空缺。张文义是江上舟同学,曾任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也曾担任华虹集团董事长,既有从政经历也有从商的经历。
作为海龟系和大唐电信的代表,杨士宁尽管没能如愿出任执行董事一职,但是,王宁国的意外落选,已经使得斗争的天平向有利于杨士宁一方倾斜。前日王宁国向董事会提交辞呈,标志着王宁国已经在中芯国际失势。而在王宁国提交辞呈之前的两天,王的追随者之一的中芯国际CMO(首席市场官)季克非已经提交辞呈。
据悉,中芯国际本周内还将召开董事会,就董事长一职进行选举投票。由于张文义是由另一大股东中投推荐,并已经取得了多数股东的认可,因此,张文义就任董事长一职应无变数。
从目前的形势看,一旦王宁国的辞职得到确认,中芯国际将形成“张杨配”,杨士宁将取代王宁国,成为中芯国际的CEO。
股东间的控制权之争
中芯国际剧烈的人事动荡背后,是各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
中芯国际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占据了19.14%的股权;中投持有中芯国际11.6%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上海实业和台积电则分别占股8.2%和6.543%。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大唐电信、中投和上海实业三家大股东,都是实力雄厚的国有公司,而台积电又是业界第一的大佬。几大股东之间股权相差又不大,这种股权结构,为中芯国际目前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西南财经大学企管系教授张礼成指出,中芯国际陷入目前的困境,股权结构不合理是病根所在。
对于大唐电信来说,其在电信设备领域,已经无法望华为、中兴之项背,因此急需找到一个新的主业。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领域发展很快,目前的年营业额达15亿美元,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如果能够掌控中芯国际,无疑就增加了自身的话语权。“一方面有利于找到一个新主业,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央企整合中可以增加自身分量。”此外,大唐电信自身对芯片生产就有着较大的需求,拥有中芯国际可以拓展自身的产业链布局。因此,大唐电信对中芯国际的控制欲十分强。
然而,目前中芯国际的主要客户在海外,海外客户又因为各方面的因素,不太愿意与有着央企背景的企业开展业务。因此,中芯国际一直不想为大唐电信所掌控。江上舟此前也曾多次强调,中芯要坚持两个“I”发展路线,即Indepen-dent(独立的)、International(国际的),不希望被改造成一个国有色彩浓厚的企业。因此,江上舟此前引进中投这个实力雄厚的财务投资者,就很有可能是为了制衡大唐电信,以免一家独大。
有了大唐电信和中投的制衡,加上台积电本身就是竞争对手,这几大股东之间很容易形成掣肘。目前中芯国际高管的内讧,不过是大股东意志的体现。
此前有传闻称,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有关方面可能会请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重新出山掌管中芯国际。不过张汝京本人否认了这种说法,称自己在半导体行业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自己更看好LED行业发展并在该领域创业。一位接近张汝京的人士告诉记者,张汝京对自己一手创立的中芯国际很有感情,之所以表示不愿回去,也是因为考虑到目前中芯国际股权结构,不想去蹚这趟浑水。
久病初愈再伤元气
眼前愈演愈烈的人事动荡,对中芯国际来说,无疑是伤不起。
半导体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尽管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生产商(位居台积电、GlobalFounderies、联电之后),年营业额也达到了15亿美元。但是,由于一直都处于投入期,加上专利官司不断,使得中芯国际年年亏损。以最近几年为例,2007年,中芯国际亏损1950万美元;2008年,中芯国际亏损4.4亿美元;2009年中芯国际年亏损额在8亿美元以上。[!--empirenews.page--]
不过,201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芯片代工行业持续升温,全行业出现产能短缺,只要有产能就能赚到钱。这也给长期面对亏损现实的中芯国际一个喘息的机会。中芯国际在连续5年亏损之后首次获得盈利。财报显示,2010年,中芯国际销售收入为15.548亿美元,增幅达45.3%,净利润1400万美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此前江上舟还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五年发展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20亿美元,实现年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的目标,国内fabless(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达到50%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12英寸产能及追赶先进工艺制程,如45纳米及32纳米等技术。为达此目的,中芯国际不惜稀释股权,引进了中投这样的投资者来补充血液。
然而,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公司业绩刚有好转,江上舟就“出师未捷身先死”,并引爆严重内讧,导致管理层频换、大批核心员工出走,从而对中芯国际的竞争力构成极大的损害。据中芯国际一内部人士透露,仅仅今年以来,中芯国际出走的技术骨干,已经接近百名。“王总一走,肯定还会带走一大批技术骨干。这些都是中芯国际这些年辛辛苦苦培育的人才。半导体行业培育一个核心技术人员很难,这些人出去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由于中芯国际出现剧烈人事动荡,已经导致不少客户开始观望甚至流失。2010年,中芯国际最核心的客户之一———博通曾将中芯列为全球4家代工伙伴的第一名,今年年初却将中芯降为第四名,理由是技术承诺一延再延。而另一大客户德仪中国区高层近日也透露,正密切关注中芯表现。
更让中芯国际头痛的是,由于欧美经济复苏力度不如预期,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已经出现回落态势。花旗集团6月份发布的分析报告就发出预警:受宏观经济低迷及PC、手机销售情况不佳影响,全球芯片行业正在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