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晶圆量产卡关 GaN-on-Si基板发展陷胶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矽基氮化镓(GaN-on-Si)基板市场发展急冻。去年5月底,普瑞光电(Bridgelux)与东芝(Toshiba)风光宣布,共同成功开发出基于8寸GaN-on-Si基板技术的发光二极体(LED)晶片,该元件采用350毫安培(mA)电流,电压小于3.1伏特(V)、大小仅1.1毫米、亮度可达614毫瓦(mW)。
不料,在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过后不到1年的时间,今年4月底普瑞光电与东芝再度共同宣布,普瑞光电将出售旗下所有GaN-on-Si技术资产予东芝,两者于GaN-on-Si基板上的技术合作将告一段落,此举犹如在业界投下一枚威力不小的震撼弹。
据了解,在最新的协议中,普瑞光电将向东芝出售其GaN-on-Si技术和相关资产,未来双方将透过延长的授权与制造关系,增强策略技术合作。这项资产转移协议相关程序已于5月底顺利完成。
普瑞光电执行长Brad Bullington表示,普瑞光电与东芝将共同迈向GaN-on-Si基板LED固态照明技术的下一个里程碑,未来普瑞光电仍将致力推动GaN-on-Si技术商用化,不过,于此同时,普瑞光电将持续开发蓝宝石LED基板方案,以藉此提供客户更高水准及创新服务。
东芝企业副总裁兼半导体与储存产品执行副总裁Makoto Hideshima认为,与普瑞光电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后,东芝就能加快8寸GaN-on-Si LED晶圆的规模化生产,此举将让双方各自的LED业务部门业绩持续成长。不仅如此,东芝获得的GaN-on-Si技术还将为东芝功率元件的开发与生产带来突破。
针对上述消息,晶元光电研发中心副总裁谢明勋指出,普瑞光电与东芝的合作动态正如同磊晶业界的投资风向球,由于GaN-on-Si技术突破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若就单纯以业界目前的进度而言,至少还需3年才能进入大尺寸基板量产的成熟阶段,因此,此次的消息发布并不让人意外。
事实上,目前LED照明市场的基板市占仍以蓝宝石基板及碳化矽(SiC)基板为主,而虽然近年GaN-on-Si基板技术亦快速崛起,但目前GaN-on-Si基板除良率外,还有几项挑战待解。
图1 台积固态照明总经理谭昌琳表示,由Cree主推的碳化矽基板LED,主要抢攻的市场仍以高功率应用及户外照明为主。
台积固态照明总经理谭昌琳(图1)分析,GaN-on-Si基板刚开始受到关注的原因,即矽材于半导体制程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实际上GaN-on-Si基板在成长过程当中产生的弯曲情形,并无法适用于现有的晶圆平整设备,因此,生产GaN-on-Si基板的设备投资金额几乎等同于投资一家新的8寸厂,而高昂的投资数目遂成为厂商发展踌躇的一大原因。
不仅如此,现行大尺寸LED磊晶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系统的实战经验不足,去年第四季爱思强(AIXTRON)才推出8寸产线版本,而目前12寸版本基本上仍系单片方案,属于磊晶厂的研发(RD)阶段设备,距离正式运转、大规模商用化还须1?2年测试时间。
另一方面,因矽基板本身具吸光特性,所以厂商为提高LED晶片发光效率,多半都会在磊晶生成以后将矽基板去掉,并须在封装步骤时加上反射层,增强LED晶片整体亮度表现,因此,整体的物料成本是否能显著下降仍充满许多问号。
LED应用遭遇技术瓶颈业界转向功率元件市场
图2 工研院电光所光电元件与系统应用组光电磊晶元件部经理宣融指出,工研院将持续投资GaN-on-Si基板技术研发,并朝商用化方向迈进。
工研院电光所光电元件与系统应用组光电磊晶元件部经理宣融(图2)表示,由于LED GaN-on-Si技术门槛高,今年上半年开始,已有几家磊晶厂开始遭遇重大技术瓶颈,加上GaN-on-Si基板技术前段投资金额庞大,厂商在无法达到超过50%的良率情况下,将开始改变投资策略,因此,可预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资GaN-on-Si基板技术的磊晶厂数量将会急速下滑。
宣融进一步分析,以单颗LED晶粒(Single Die)的成本结构来说,基板、MOCVD系统磊晶生成、晶片制程分别占7%、30%、63%的比例。为使矽基板成本于7%的成本比例中彰显效益、拉开与蓝宝石(Sapphire)基板的差距,GaN-on-Si基板厂商皆将目标放在以8寸晶圆生产,而这也是磊晶厂商决定是否持续投资的重要指标。
宣融解释,在现行的MOCVD机台面积里,无论晶圆直径大小,皆须切除3毫米(mm)的受热不均匀边缘,因此,若分别将十四片4寸晶圆、八片6寸晶圆、五片8寸晶圆与五十六片2寸晶圆系统投资成本相比,大尺寸晶圆的有效面积将大上许多,以5片8寸晶圆方案为例,由于其有效面积较2寸方案多出74%,因此可以58%的系统投资成本,得到相同的GaN-on-Si基板效益。
有鉴于此,业界正戮力开发6?8寸、甚至12寸的大尺寸GaN-on-Si基板。据了解,目前工研院电光所为国内少数已具备成熟6寸GaN-on-Si基板技术的研究单位(图3),其研发的GaN-on-Si基板的晶体发光效率已达蓝宝石基板方案的七成,并有望于近几个月提升至同样水准;此外,目前电光所研发的GaN-on-Si基板工作电压已接近蓝宝石基板方案上限--3.2伏特(V),未来将进一步降低,以改善GaN薄膜的缺陷密度(Defect Density)。
图3 工研院目前已顺利研发出6寸GaN-on-Si基板。
宣融透露,虽然GaN-on-Si基板技术难度高,且有多项门槛须进一步突破,导致愿意投资的厂家数目减少,但长期而言,相较于现行基板技术,GaN-on-Si基板能为LED带来的成本效益仍十分可期,因此,未来电光所将持续往量产方向迈进,待明年发光效率、良率提高、基板尺寸扩大至8寸后,电光所将进一步朝技术转移给磊晶厂或成立独资公司。
除工研院之外,台积电、联电、晶元光电皆持续投资GaN-on-Si基板技术,不过,相较于去年业界共同看好LED采用GaN-on-Si基板技术的态度,今年厂商的态度则有大幅度的转变。
宣融指出,由于LED与功率元件应用市场的GaN-on-Si基板前段磊晶技术相似,在LED应用市场毛利不断下滑的趋势下,厂商宁可将投资目标锁定在新兴、高毛利取向,且技术门槛较低的功率元件应用市场。[!--empirenews.page--]
厂商政策大转弯的另一大原因,还有相较于LED应用的GaN-on-Si基板技术,功率元件GaN-on-Si对于薄膜缺陷密度要求较低,且免除LED发光所需的波长均匀度一致的技术门槛。最重要的是,功率元件GaN薄膜无须经过矽掺杂(Doping)程序,于矽基板上成长的难度较低。
据了解,目前工研院皆已研发出6寸功率元件及LED照明应用的GaN-on-Si基板;台积电自身研发功率元件应用的GaN-on-Si基板技术,其子公司台积固态照明则负责LED应用市场;联电将大部分的资源投放至功率元件应用市场;晶元光电原本系LED磊晶市场佼佼者,现在也积极研发功率元件GaN-on-Si基板技术,欲藉此契机跨足新型应用市场(表1)。
在GaN-on-Si基板LED前途未见明朗之时,新一波的基板技术--氮化镓对氮化镓基板(GaN-on-GaN)LED声势逐渐看涨。
GaN-on-Si陷胶着GaN-on-GaN基板趁势崛起
GaN-on-GaN基板毋须克服让GaN-on-Si基板LED研发人员头痛的晶格、热膨胀系数等问题,加上GaN基板技术迭有突破,价格下滑可期,因而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LED基板替代方案。
有鉴于此,业界已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其中,GaN-on-GaN基板在近期颇受市场关注。目前美国新创公司Soraa是该基板技术主要的发展厂商,其已于今年2月正式宣布技术突破。
与GaN-on-Si基板相比,GaN-on-GaN基板不具热膨胀系数不匹配(CTE Mismatch)及晶格不匹配(Lattice Mismatch)的问题,且因晶格缺陷密度极低,可让LED晶片以极高的电流密度运作,并发射较蓝宝石、碳化矽、矽等传统基板方案十倍以上的单位面积亮度。
尽管如此,目前GaN-on-GaN基板价格仍偏高,约为蓝宝石基板的十至十五倍,因此,其应用仍以利基市场为主,如需高亮度的车用照明市场。
谭昌琳指出,日前Soitec已针对GaN基板发表Smart Cut技术,并将该技术授权、技术转移予Sumitomo Electric,此举可望加速GaN基板价格下滑。
据了解,Soitec与Sumitomo Electric两家公司先前已利用该技术成功试产4寸及6寸GaN基板,该制程技术让高品质、极细的GaN层不断重复由单一晶圆转变为多重基板。结果显示,在Smart Cut技术的助力下,GaN基板能展现高度效能并维持低成本,因此,Sumitomo Electric未来将持续投资Smart Cut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制造更大尺寸的GaN基板。
谭昌琳认为,未来蓝宝石、碳化矽、GaN、矽等基板的材料、技术将不断整合,而发光效率(lm/w)、光效下降(Droop)改善情形及制造成本,将是决定基板势力版图的重要因素。
无论未来哪一种基板技术成为LED市场主流,LED亮度及成本都将有进一步的突破,并为LED照明市场带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