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拟 > 模拟
[导读]6月29日,中芯国际股东周年大会上风云突变,让业界大跌眼镜。扭亏功臣,来自台湾地区的CEO王宁国被“请”出董事会,中芯国际就此拉开了管理层争斗的大幕 如果不是接受老同学的临终重托,65岁的张文义如今应该正在

6月29日,中芯国际股东周年大会上风云突变,让业界大跌眼镜。扭亏功臣,来自台湾地区的CEO王宁国被“请”出董事会,中芯国际就此拉开了管理层争斗的大幕

如果不是接受老同学的临终重托,65岁的张文义如今应该正在享受退休后的安闲生活,而不是在漩涡中心扮演一名万众瞩目的“救火队长”。

7月15日,中芯国际宣布,张文义即日起出任公司董事长兼代理CEO对于这家中国大陆第一大半导体公司来说,半个多月的动荡局面总算得到暂时的控制

6月27日上午,64岁的江上舟在中芯国际董事长任上病逝。当天,噩耗即从各种非官方途径迅速传播开去,业内外扼腕叹息。

江上舟离世的第三天,中芯国际地动山摇,不是为老董事长离世悲恸,而是为了争夺权力。存在已久的矛盾,终于化为一场内讧大爆发。

中芯“地震”

一切来得太突然。

6月29日,中芯国际股东周年大会如期举行,会议结果只能用令人震惊来形容。在重选王宁国和高永刚为公司第一类董事的表决中,高永刚以97.5%票赞成顺利连任董事,而王宁国则因只有41.79%票赞成而意外落选。

王宁国来自台湾地区,曾担任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华虹集团CEO及华虹NEC董事长。2009年11月10日,王宁国从创始人张汝京的手中接棒,成为中芯国际总裁、CEO,同时担任董事会执行董事。

这次股东大会的结果,令业界哗然。因为,江上舟辞世,中芯国际董事长职位空缺,再加上唯一的执行董事王宁国遭撤,中芯国际董事会出现权力真空。

王宁国在董事选举中意外出局后,各种说辞纷至沓来,真假难辨中,更显出中芯国际的人事动荡背后大有玄机。

有消息称,6月29日股东大会后,某股东代表随即变相要求王宁国辞职,并承诺给其3倍年薪作为补偿,王没有答应。同时,另有消息称,王宁国得知被除名董事会后十分伤心,欲提出辞职。7月1日,王宁国向媒体否认辞职一说。

另一边,股东大会之后,大唐和中投分别找张文义沟通。大唐是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持有19.14%的股份;中投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1.6%。张文义当时刚刚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月2日,在中芯国际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由中投推举的张文义当选执行董事。

乱局中,纷繁信息迷人眼。张文义当选执行董事后,台湾地区媒体报道称,伤心的王宁国因此暂时打消辞职念头。而在7月13日,这位处于风口浪尖的CEO自己给出了确切答案急流勇退,递交辞呈。

国不可一日无君,公司不可一日无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中芯国际一下子少了董事长和CEO两个最重要的人物,董事会和公司同时出现权力真空。

历经半个多月,直到张文义出任公司董事长兼代理CEO,中芯国际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平静。

不止一位人士认为,如果不是江上舟去世,中芯国际不会发生如此突然的大变故。

江上舟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中芯国际都有非凡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江上舟就判断,集成电路是中国非干不可的产业,并向市领导献策:规划建设张江微电子开发区。正是在调研集成电路产业的过程中,江上舟结识了王阳元和尚在经营世大积电的张汝京。2000年,离台赴大陆再创业的张汝京被江上舟拉到上海,中芯国际由此诞生。

空降而来的张文义一跃成为中芯国际的当家人,一定程度上出于江上舟的“遗愿”。担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后,江上舟一直努力为公司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病榻上,他将张文义视为可接替自己执掌大局的理想人选,力邀张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并希望由其来担任董事长。

张文义是江上舟在清华无线电系读书时的大学同窗,在我国半导体及彩色显像管行业也是重量级人物,曾任华虹集团和华虹NEC董事长、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厂长、彩虹电子董事长和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等。

江上舟在世时,为中芯国际运筹帷幄,以自己在政界的人脉和在业内的威望帮助公司把握方向,协调各方资源。有熟悉中芯国际的人士表示,张文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江上舟相同的作用。

尽管如此,张文义的上位并非一帆风顺。中芯国际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共有7人,包括大唐代表陈山枝和高永岗、中投代表刘遵义、上海实业代表周杰、海外投资人代表陈立武和川西刚,还有张文义。在董事会推举新任执行董事的过程中,大唐和上海实业的三票投给了杨士宁,张文义险胜。在王宁国递交辞呈后,董事会内部意见相左的双方各退一步,海外投资人同意王宁国辞职,大唐则同意张文义出任董事长。

经过半个月的纷争,目前的局面俨然是相关各方暂时妥协的结果。

两派之争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芯国际也不能免俗。

外界把中芯国际这次“大地震”的原因解读为两方面,其中之一是由来已久的公司内部矛盾的爆发,王宁国和COO杨士宁被视为两个不同派系的代表。

2010年,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中芯国际甩掉了连续5年亏损的帽子,技术和量产方面有所突破,公司运营状况的改善也使得客户对其好感倍增。

一个整体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一个主管生产和研发,对于“后张汝京时代”的中芯国际,王宁国和杨士宁都是功臣,但是两人在许多方面却明显不同。

“David不苟言笑,Simon则是和基层接触最多的高层。”一位中芯国际员工如是说。David和Simon分别是王、杨两人的英文名。二人不同的禀性和行事风格从这一简单的描述中略见一斑。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领军公司,由于自创办多年来业绩一直差强人意,其一举一动颇受关注。业内谈到中芯国际时有一种观点,即它要真正做强,需要热爱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对这家公司有感情的领军人。张汝京和江上舟都被看作是这样的典范。

在一位中芯国际内部人士看来,王宁国是一位职业经理人,自然更看重公司运营回报和短期盈利;相比之下,杨士宁更熟悉公司,了解技术趋势。中芯国际创立初期,杨是公司中职位最高的“海归”、研发大将。

王国宁上任后,组建了新的高层管理团队,除王本人和杨士宁之外,还有CBO季克非、CAO关悦生和CFO曾宗琳。据悉,季克非、关悦生和曾宗琳三人与王宁国的关系比较密切,而杨士宁的回归则更多是江上舟为公司领导层接班作铺垫,他一直被视为中芯国际的第三代CEO人选。[!--empirenews.page--]

有这样一个细节。今年2月末,杨士宁就中芯国际2010年扭亏为盈接受媒体访谈,他主要谈及其领导的运营部门的改革和成绩,并表示:“我可以负责地说,中芯国际在2010年能够扭亏为盈,技术营运团队在市场旺季时的高营运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后不久,中芯国际发布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在谈到扭亏为盈时,江上舟和王宁国均表示,这得益于2010年行业复苏,且公司抓住了机会。

一位熟悉中芯国际的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杨士宁管辖该公司大约80%的人员,并且他希望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向运营以外的营销扩展,他在访谈中很直率地肯定自己对中芯国际盈利的贡献,引起了管理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不满。

此番管理层动荡爆发后,中芯国际内部BBS关闭,于是,关闭不了的百度贴吧中芯国际吧成了“挺王”和“挺杨”两派员工的辩论场。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大众媒体也旋即成为两派隔空对战的战场。这边厢,有人称中芯国际内部矛盾,以及杨士宁和部分股东对王宁国不满的症结在于“王宁国本人德能不足以服人”。那边厢,有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向媒体曝光杨士宁涉嫌逃税的内部审计文件。事实上,这是一份本该封存的内部文件。

难怪有人在中芯国际“大地震”平息之前直言,这时再平衡各方利益太难,王杨二人最终只会有一人留下。

背后的大唐

外界解读中芯国际这次“大地震”的另一个肇因是大股东与管理层的控制权之争,大股东即是大唐。

大唐是中芯国际的战略投资人。2008年,大唐以“抄底”价入股中芯国际,投资1.72亿美元获得16.6%的股权,从而取代上海实业成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两年后,大唐又出手增资1.02亿美元。大唐不但拥有最大股东的地位,并且是在董事会中唯一占有两个董事席位的股东。

知情人士透露,在表决王宁国是否能够在董事会中连任时,台积电、华登投资、NEA均投了赞成票,第二、三大股东中投和上海实业选择了弃权,而大唐则投下关键的反对票。不可否认,正是大唐的强势表现,令局面陡趋复杂。

当年,张汝京从美国回台创立了世大积电,并在短短3年内实现盈利,壮志一展。但他万万没想到,大股东会瞒着他,擅自将公司卖给了台积电。这段令张汝京倍感耻辱的遭遇,促使他出走大陆创立中芯国际。吃一堑长一智,他从此十分注重控制股东的股权比例和平衡。初期,中芯国际的主要股东持股大都在10%左右,难以形成大股东呼风唤雨的决断局面。

然而到了2007年,接连亏损和竞争对手的打压,迫使中芯国际只能作进一步引资。最终,大唐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现。双方这次合作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时,一些分析人士就指出,中芯国际一直希望能够引入具有较强政府背景的大型国企作为投资者,这有助于其摆脱尴尬的“外资”身份,从而在国家重大产业基金及产业配套政策方面享受更多的扶持和优惠。

让人感兴趣的是,大唐为何“搅局”。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唐此番动作反映出它欲增强对中芯国际的控制权,目的是最终将其变为子公司,提高自己在央企中的地位。

江上舟在任时,一贯强调中芯国际要坚持两个“I”的发展路线Independent(独立的)和International(国际的),不希望公司被涂上浓厚的国企色彩,因为半导体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走开放发展之路。

有一个例子很能反映大唐对中芯国际的心思。在一次行业展会上,大唐在其组织构架的介绍中,公然自行把中芯国际置于自己的子公司行列。中芯国际获知后强烈反对,大唐才被迫更改。

《IT时代周刊》还了解到另一种说法,即大唐对王宁国制定的营运策略不满,认为其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且对本土产业支持不够。

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看,王宁国是个务实派。他一再强调,“只要是企业一定要盈利,否则无法持久”。他在任时,中芯国际为了甩掉亏损包袱,剥离了太阳能业务,还放弃了对成都芯片厂的托管权。

大唐是TD-SCDMA芯片研发企业,它入股中芯国际时,正值中国3G大幕开启前夕。业界分析其出手的目的,是借力中芯国际强化自身在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加速布局。眼下,大唐主导的TD-LTE技术已入选国际4G标准,它有望成为国际电信市场新的领导者,但这非常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有力支持。

中芯国际在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中确实有过不愉快的往事。2010年半导体行业复苏,导致代工厂产能十分紧张,许多大陆IC设计公司希望中芯国际能为本土企业多提供一些产能,还特意找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出面沟通。一位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回忆说,季克非当时直接回应:“让不出,一片(产能)都让不出。”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可以肯定的是,大唐始终在巩固自己作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在中投决定向中芯国际注资2.5亿美元后,资金并不宽裕的大唐马上与中芯国际签订额外认购协议,如全部转换,要付出约4.5亿元人民币。

最大的输家

王宁国来自台湾地区产业圈,支持他的多为台籍员工,杨士宁的支持者多为“海归”和大陆员工。王杨之争因此也被视为台陆之争。

中芯国际一路走来,台籍员工是一支生力军。外界担心王宁国的辞职会在台籍员工之间引发震荡,尤其是在管理团队中。此前有消息称,季克非也递交了辞呈。

事实上,公司“地震”也让一些大陆员工迷茫和心痛。“这些天,我和一些在公司做了5年以上的同事聊过,去年公司的状况让大家看到希望,可现在这么动荡,真叫人不知何去何从。”中芯国际一位不愿具名的大陆籍资深工程师如是说。

就人员稳定情况,中芯国际公关部门相关人士对《IT时代周刊》表示,目前管理团队稳定,公司没有出现异常的人员流动情况。

iSuppli分析师顾文军指出,中芯国际必须尽快找到新的CEO,以进一步稳定团队军心。在他看来,这一人选要能够强化服务,稳固客户关系,还要能够承担起与股东协调沟通的重任。

未来的CEO会给现有的管理团队带来哪些影响还是未知数,中芯国际之前定下的战略规划的前景也因此不明朗。几个月前,以江、王组合为首的管理团队对外发布了中芯国际五年计划,争取到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美元。

而即使五年计划不变,中芯国际也面临挑战,它依然要继续想办法解决最现实的资金问题。为了达成五年计划,中芯国际需要高达120亿美元的投资。江上舟曾直言,实现目标缺的就是资金。[!--empirenews.page--]

缺钱一直是中芯国际的短板。本刊记者了解到,因为资金紧张,该公司去年曾一度考虑部分出售在上海的生活园区,方案都已形成。

顾文军担忧,管理团队的动荡,可能导致中芯国际原有的一些国际大客户撤单。由于这些客户的订单量大,多为先进制程,毛利率高,因此对公司营收影响较大。他预测:“经过此次内乱,中芯国际会进入一个两年左右的下降期和调整期。今年转盈为亏的可能性很大,业绩下降13%-20%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比这更难看的可能是明年的业绩和继续亏损。亏损的中芯国际又会回来。”

由“大地震”导致的负面影响第一时间在资本市场发酵。7月18日,中芯国际复盘,随即遭遇四连跌,累计跌幅超过25%。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都将中芯国际股票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前者将其目标股价从0.6港元下调至0.45港元,后者将其目标股价从0.37港元下调至0.29港元。

里昂证券分析师韦贝夫·达斯马纳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公司仍然进退两难。不管是否进行投资,中芯国际均会受损。管理层更迭只是这种背景中的小麻烦。”

“这次危机,来得突然,出人意料,但也促使各方面深入认真地思考:中芯国际的立身之本到底是什么,公司的未来应该如何走?”此时,读张文义写给股东的一番话,直教人感慨良多。

新官上任三把火,履新后的张文义三天内急忙烧出两把火:7月18日,他向全体股东发信,代表董事会就近期管理团队变动给投资者造成的困扰致歉,并希望“广大投资者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继续不断给予我们支持”。7月20日,他又向全体员工发信,强调眼下的“头等大事”是维护内部团结,保持有序运行,恢复客户与投资人的信心。

让人欣慰的是,在中芯国际内部,无论是“挺王”还是“挺杨”,抑或是“中立派”,他们在言辞中都传递出相同的愿望希望中芯国际越走越好。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