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22纳米3D晶体管是否足以使英特尔击败ARM?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特尔上周推出的22纳米工艺被称为三栅极晶体管,采用了英特尔朝思暮想的3D晶体管设计。英特尔提供的资料显示采用该技术的芯片功耗将比采用32纳米工艺的同性能传统平面晶体管低50%以上。
HIS首席计算平台研究分析师Matthew Wilkins说:“50%的功耗下降很显著,功耗越低、电池续航时间越长,用户真正移动的时间也就越长。”
英特尔一直想增强自己在移动领域里的影响力,在此领域能效比更好的ARM架构非常受欢迎。尽管英特尔的高管们说今年至少有一款智能手机会采用Atom处理器,但事实上Atom处理器一直无法遏制ARM在手机领域的发展势头。今年三月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超移动事业部(Ultra Mobility)总经理Anand Chandrasekher的离职就被外界广泛认为是由于在任期间未能拿出成绩的结果。
IHS无线通信业务首席分析师Francis Sideco表示:“沿着纳米路线向前冲对英特尔突破移动市场绝对有帮助。不过那仅仅是一部分,这类设备要达到高能效比还需要系统级的优化。”
左侧是32纳米平面晶体管,黄点代表的电流从栅极下的平面流过;右侧是22纳米三栅极晶体管,电流从垂直鳍的三面流过。
英特尔在自己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PC微处理器市场也面临着ARM处理器的挑战。微软在今年一月份宣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将同时运行于X86和ARM架构,有推测说能效比更好、成本更低的ARM处理器将会打入英特尔的市场,特别是笔记本市场。
但根据IHS的分析,三栅极技术将让X86在与ARM的对决中占据优势。从功耗角度来看,X86在笔记本、上网本、平板和智能手机领域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IHS指出3D结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的芯片生产工艺——台积电和ARM都已经研发了好几年。但和这两家公司不同的是,英特尔的三栅极技术已经可以量产——这是一个重大技术成就。
IHS半导体生产总分析师Len Jelinek表示:“量产能力意味着英特尔在生产上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达到二三年。”Jelinek补充说英特尔三栅极技术的其它优势还包括可扩展性、成本、产品路线图以及无需使用特殊晶圆。
IHS表示三栅极技术可以在下一代光刻工具到来后达到低于20纳米的水平,在性能、功耗成本上取得更大优势。三栅极技术的生产成本仅比传统平面技术高2%-3%。
三栅极技术也让英特尔得以将22纳米工艺延伸至Atom平台,有可能带来更低功耗的微架构,有望被用于手机。IHS认为转型到三栅极晶体管意味着英特尔可以在不使用SOI(绝缘层上硅)的情况下生产耗尽型晶体管,免去了采购昂贵的SOI晶圆的成本。
Wikins说AMD公司在最近几年也在竭力降低功耗。AMD最近发布的APU在一块芯片里整合了微处理器内核与图形处理器。AMD新处理器的目标同样是在系统级别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英特尔难凭3D芯片称霸手机市场
英特尔推出下一代芯片技术,在微处理器装上更多的晶体管,并希望借此帮助公司掌握平板、智能手机市场的话语权。
按照英特尔的计划,2011年底将推出采用新技术的芯片,提供给服务器和台式机、笔记本,它还会为移动设备开发新的处理器。
虽然受英特尔新技术发布消息刺激,ARM的股价一度大跌7.3%,在伦敦收于5.58英磅。但是Matrix分析师阿德里安(Adrien Bommelaer)认为,英特尔是否能迅速闯进ARM的领土,还未可知。他说:“英特尔显然想跳出核心PC市场的范围。关键问题是‘它们能推出一款处理器,足够强大,可以在移动计算领域一争高下吗?’”“它们将推出新的芯片,比上一代32纳米芯片节能50%,朝正确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否足够?我不知道。要知道ARM自己的能效也在进步。”
Gartner分析师指出,英特尔新3D三栅极设计将不足以成就该公司在移动市场的野心。Gartner副总裁Ken Dulaney表示,英特尔将采用突破技术支持Ivy Bridge 22纳米处理器,但它的设计将不足以进入移动市场。
现在的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几乎都是基于ARM架构芯片,而非英特尔的x86架构,因为ARM架构已被被优化成低耗电,因而电池续航力得以在设备中获得良好表现。虽然Ivy Bridge也具有英特尔最引以为傲的低耗电与高效能设计。
但是Dulaney指出,英特尔所面临的一项特殊考验就是通讯技术。他强调,英特尔从未在广域通讯里成功过。举例而言,英特尔推行WiMax可谓举步维艰,也在LTE等4G领域里大幅落后。要知道,这点可是在和手机制造商打交道时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
根据Dulaney的说法,平板计算机是个“相当大的智能手机”,而非小型PC。所以其制造商大多是手机制造商,它们早已和德州仪器、高通或是其它通讯芯片商有着良好合作。
制作三栅晶体管的技术难点
与Intel目前最好的32nm工艺比较,22nm工艺立体型晶体管工作电压Vdd仅0.7v,平面型晶体管则很难达到这样的工作电压水品,同时管子的性能则比前者提升37%。同时,管子的延迟时间可以在输入电压比32nm工艺低0.2v(即0.8V)的条件下保持在原有的水平。
22nm工艺三栅极技术的晶体管性能基本与32nm工艺一致,但输入电压仅0.8V,比后者的1.0V更低,这样工作状态下管子的功耗可减小50%以上。
然而Gartner的分析报告称要实现Finfet技术,需要克服许多工艺方面的难关。比如要制造出Finfet晶体管,要求光刻机的图像对准性能较好。“过去人们认为只有采用EUV光刻机才有可能制造出Finfet晶体管,不过由于ASML及尼康生产的193nm液浸式光刻机具有极高的套准精度,因此也有可能采用这种光刻机制造出Finfet晶体管。”
Finfet侧墙掺杂密度控制示意图
另外,尽管采用PIII(Plasma-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离子注入工艺可以实现,但如何保证Fin两侧漏源极侧面从上到下杂质掺杂(目的是减小漏源极的电阻)密度的均匀性则是另外一个Finfet制造的难题。[!--empirenews.page--]
此外,制造Finfet结构时蚀刻Fin时如何保证Fin侧壁的粗糙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也是另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