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IC设计 中芯国际欲走出代工模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编者点评: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说中芯国际欲走出代工模式,可能不对,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编者认为季克非的说法,“这一合作,将能让更多客户使用中芯的技术与IP库。”较为贴切。从中反咉中芯为了寻找市场而与一批fabless合作,这是正确的道路。因为目前的中芯国际要想从顶级fabless,即top 10中拿订单,不太容易。因为这些fabless看重的是长远发展,即技术的延伸能力,而不单是价格。目前它们的订单仅少量给中芯国际,以平衡代工的价格压力。因此,中芯国际的关键是在技术上要作出有差异化,否则只能说是缩短技术上的差距,所以目前在订单方面不太可能会有大的变化,即与全球代工的大势紧密相关。如今年这样,台积电也做不过来,必然有部分急单流入中芯国际,然而到2011年全球代工转弱,可能台积电的产能利用率也下降,这时台积电就可能与中芯之间抢订单,那是不可避免的。中芯国际努力开发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fabless的订单,才是重要,因为中芯贴近市场有优势。中芯国际在与国内fabless合作过程中,第一是能力,让客户对中芯有信心;第二要有服务好的心态,即目前双方之间都有不足,提高都有个过程,但是中芯国际要更努力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只有对于中国的fabless业作出贡献,受到尊敬,才有利于中芯的长远发展。
本土半导体代工业龙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00981.HK)(下称“中芯国际”)正悄悄走出纯粹代工制造模式,开始投资半导体设计企业了。
两天前,这家公司宣布,将投资一家名为灿芯半导体的企业,允许后者为客户提供基于中芯国际代工与专利技术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创立以来首度投资一家独立的芯片设计与服务型企业。”中芯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走出代工模式?
灿芯是一家可提供一站式芯片设计与服务的公司,2008年,它由4家海内外投资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创立于上海张江,其中包括3家海内外风投、1家美国的芯片设计外包公司,后者以技术与业务入股。
“其实我们与中芯的生存策略基本类似,它们对外提供代工服务,而我们对外提供设计服务,它看到了灿芯的价值。”灿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总裁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中芯创始人张汝京还在位的时候,双方便建立起合作。
双方没有透露具体交易金额。不过,中芯高层人士透露,公司所获得的股份不会超过50%,即不会寻求控股地位,以保证其运营的独立性。
进军设计服务业,这是否意味着中芯将走出代工,效法英特尔做IDM(垂直整合)模式了?过去多年,它可是在制造领域完成垂直布局,先后进入了封装测试、光罩等领域。
中芯国际显然不敢这么说,否则它将得罪客户。因为,这种动作,非常类似于PC代工领域的代工企业涉足品牌生意,会让品牌代工伙伴产生警惕性,担心生意被抢。
中芯高级副总兼商务长季克非否认这一说法。他表示,这一合作,将能让更多客户使用中芯的技术与IP库。灿芯总裁兼CEO职春星透露,目前公司与中芯已着手在40纳米设计流程上合作,并有一个40纳米的产品正在流片。
“灿芯对我们来说,同时意味着渠道、客户关系的拓展。”中芯内部人士补充说,灿芯给终端企业做芯片方案,它需要先整合许多本地小型芯片设计企业的产品,中芯与它合作,等于说灿芯的上游伙伴能直接成为中芯客户。
上述内部人士坦陈,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本土小型设计企业曾抱怨中芯不够哥们,因为当时产能供不应求,中芯老是照顾海外大客户。而与灿芯合作后,它可以帮助中芯把本地小型客户分散的订单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可以达到一定规模,与中芯谈判时,也有更多的议价权。
“我们流片成功率一直延续是100%,其中包括今年年初宣布的一个无线网络芯片。”职春星说。
产业发展的倒退?
中芯国际表示,公司并不担心合作会影响其他客户关系。因为,这并非是中芯原创。
早在几年前,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联电便曾投资过多家设计服务企业,其中包括著名的智原电子,这一模式当初曾被业界视为“孵小鸡”式代工;巨头台积电也有个类似动作,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2004年前后投资的创意电子。截至目前,创意已成为台湾第一大芯片设计与服务外包企业;去年,中东石油资本控制的全球老二GlobalFoundries也投资了台湾地区另一家公司虹晶科技,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至此,全球前四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已经全部涉足芯片设计与服务。
灿芯半导体工程部副总裁徐滔对本报说,这一合作模式,对双方来说具有互补关系。因为,它能填补设计服务与芯片制造之间的“鸿沟”,尤其是面对生命周期较短的通信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能更快作出响应。
不过,也有不同观点。半导体研究专家顾文军对本报说,中芯的动作其实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倒退,拾人牙慧”。他说,联电、台积电几年前的这类投资,确实曾丰富了它们的运营模式,但这趋势目前已不吃香,它们目前甚至开始淡化这一模式,而越来越倾向于在公司内部成立独立的设计与服务团队。
记者获悉,目前,即便是中芯国际内部的设计与服务团队,也已超过100人。
顾文军认为,中芯属于追赶者,即便是想效仿对手,也应该选择规模更大的设计与服务外包企业。
芯原与灿芯相隔不远,同样位于上海张江,它拥有300多人的设计与服务团队,而灿芯大约只有30人。而营收上,芯原已达几千万元,灿芯的营收则远远不及。由于中芯已确定注资武汉新芯,北京厂又宣布扩产,产能大幅增加意味着它急需扩大更大的客户合作。
芯原上海一位主管不愿评价中芯与灿芯的合作,仅强调设计与服务公司生存策略是开放性,如果被代工资本过度捆绑,很难保持独立。顾文军表示,如果是收购倒是可以接受。
灿芯一位高层显然不同意这一看法。“我们与中芯都是独立的公司,资本关系不可能影响到灿芯的独立运营。”灿芯高层说,公司当然也会与其他伙伴继续保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