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叫停代管业务筹资备战北京12英寸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10月,公司已经正式停止成都和深圳的代管业务。”11月3日,中芯国际(SMIC,0981.HK)总裁王宁国表示,未来,公司除了协助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芯”)半导体12英寸厂的营运外,更要积极扩大北京12英寸厂产能。自中芯国际进入“王宁国时代”以来,正逐步修正各项业务,以希望聚焦于盈利较佳的领域。
11月3日,中芯国际公布第三季财报转亏为盈,税后净利润3044万美元。
当前,中芯国际希望加紧筹资,扩大产能,以实现持续盈利目的。有消息称,公司正与中国政府洽谈注资事宜,或将获得5亿美元,以扩大北京晶圆厂的产能。
业内认为,这些年来,中芯国际多获益为中国大陆政府的支持,而公司也以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领头羊自诩。可惜的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中芯国际从未实现过全年盈利。
业务调整
王宁国所指的“停止两地代管业务”,曾一度是中芯国际低成本扩张的途径——通过当地政府投资建立工厂,中芯国际予以代管,向其输送技术和人才,并收取费用,同时获得优先回购的承诺。
中芯国际负责运营管理的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成芯”),投资方为成都市政府下属公司,经营一条8英寸的半导体生产线。
今年9月,中芯国际失手成芯的回购,被全球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正式接盘。据了解,失手主因是地方政府对成芯的盈利不抱希望,再加之中芯国际本身年年亏损,又经历人事调整,无暇兼顾。为此,业内曾担心中芯国际会再次失手武汉新芯。武汉新芯是中部首个12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更为中芯国际所看重。
武汉新芯自投产以来,持续亏损。中芯国际和武汉政府商议后,决定改变过去的托管合作模式。
10月29日,中芯国际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两年内,中芯国际将向武汉新芯注资10亿美金,双方合资生产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双方的合资公司,总投资额将达45亿美元,3年内实现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芯片生产厂。”王宁国介绍。
不过,中芯国际眼下显然无力向武汉新芯注资。此外,有市场消息称,中芯国际还在与大陆政府洽谈注资,以扩大北京晶圆厂的产能事宜。公司希望通过产能扩张,达到持续盈利目的。
筹资扩产
11月3日,中芯国际公布第三季财报转亏为盈,营收4.1亿美元,增幅7.6%;税后净利润3044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6930万美元;毛利率达24.5%。在第三财季,公司出货量增加4%,产能利用率也提升到96.4%。
此前,中芯国际已遭遇连续5年整体亏损,预计今年将盈亏平衡。业内人士称,中芯国际明年会提高资本开支,届时或需进一步集资。
为了进一步加大资金运转能力,外电报道,中芯国际正与中国政府洽谈注资事宜,“可能将获得5亿美元注资”,借以扩大北京晶圆厂的产能。据称,扩大北京晶圆厂所需的成本,约为14-15亿美元,中芯国际正积极寻求各种融资管道。此前,中芯国际受困于美国进出口银行对于12亿美元贷款担保计划的搁置。今年8月,中芯国际曾获得第一大股东大唐电信以1.02亿美元,认购15.28亿新股。
据悉,中芯国际正在北京12英寸厂展开低漏电65纳米制程量产,并准备进入55纳米制程,预计2011年第三季试产。同时,公司也正开发45/40纳米的低漏电制程和通用制程技术,分别预计在2011年第四季与2012年第二季进入试产。
自去年11月,中芯国际与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结束了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纠纷,王宁国接替张汝京出任公司总裁。
中芯国际随着创始人张汝京的离职,新的管理层已逐步就位。公司的新策略,是专注于芯片代工市场的主流领域,而非过去那样满足所有客户的不同要求。
“公司正逐步扭亏。”王宁国认为,公司的一大优势,就是立足于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拥有坚强的制造产能为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芯国际将继续深化与大陆政府的关系。除了资金和业务层面,也将为中芯国际带来国家半导体优惠政策的支持。2009年,台积电仍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联电、特许、中芯国际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