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芯国际救赎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更换掌门人、与台积电和解以及利用政府资源,能否帮助中国最大芯片代工商走向复兴
?
在创建中芯国际之时,张汝京一定没有想到日后发生的巨变。
11月10日,中国内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中芯国际(NYSE:SMI/00981.HK)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张汝京,基于公司未来生死存亡的考虑,辞去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委任王宁国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且担任董事会的执行董事。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宣布与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厂中国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NYSE:TSM,下称台积电)握手言和,后者或将持有中芯国际10%的股权。
这一剧变不仅改变了张汝京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将使得中芯国际的发展路径发生变化。
加强与政府联系
《财经》记者获悉,王宁国在11月10日已经赴中芯国际,与副总裁和主要技术骨干见了面。
王宁国博士现年63岁,美籍华人,原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应用材料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在全球的半导体行业德高望重,个人拥有100多项专利。
一位接近中芯国际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中芯国际会与中国政府的半导体事业产生更密切的联系。
这个说法有据可循,早在2005年9月,王宁国就受到中国高层领导的邀请,放弃应用材料公司的高薪,出任了华虹集团首席执行官以及子公司华虹NEC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两年之后,因为引入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计划流产,王辞职回到美国。
中芯国际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林学恒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张汝京已接受董事会的安排,担任中芯国际的顾问,但不参与经营管理。
至于张汝京辞职的真正原因,除了官方的“个人理由”,中芯国际方面无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财经》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董事会认为创始人张汝京如果继续负责中芯国际,将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说张汝京是打天下的人物,王宁国则是董事会和政府方面期待的、能引领公司坚实发展的领导者,并形容“王博士的领导风格是实事求是,按部就班。”
多渠道自救
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张汝京在其最后一年的任期内,已经开始了多渠道的自救措施,可以说,他一直没有丧失自救成功的信心。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他还坚信,如果市场不再度恶化,到2010年底,中芯国际将实现盈利。
在这一年间,张汝京分别采用了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手法,为陷入经营困境中的中芯国际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其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张汝京引大唐电信入股。今年6月23日下午,全球四大半导体晶片代工制造商之一——中芯国际召开股东大会,重选及选举董事会成员。由大唐控股提名的高永岗、陈山枝新当选为非执行董事。
2008年底,大唐控股以1.7亿美元的价格认购中芯国际新发行的36.99亿股份,成为中芯国际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大唐控股以16.55%的持股比例,位列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根据股权收购协议,大唐控股除有权提名两位董事外,还将任命一位专门负责TD的副总裁。
与大唐电信的合作,无疑是为了能够借助TD这一新兴市场,帮助中芯国际能够增加销售收入,这在传统芯片领域备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而在此前,为了能获取必要的资金,避免陷入现金流问题,中芯国际今年分两次向市场发售购股期权,分别为2410.2万份和3.63亿份。
同时,在今年4月17日,中芯国际宣布将其2009年的资本支出拟大幅削减72%至1.9亿美元,主要用于提高45纳米产品的产能,月产量或将增加到4000至4500片。
张汝京的这些努力,加之全球经济转暖,中芯国际的前景开始显露光明。在10月29日举办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张汝京说:“如果明年的毛利率可以保持25%的水平,预计2010年公司能够实现全年的最终盈利。”
仍然身处严峻时刻的张汝京,迎来了台积电的诉讼。11月4日,中芯国际突然宣布停止股票交易。事后得知,中芯国际因一场专利侵犯和商业秘密盗用诉讼案,可能面临最高赔偿额达10亿美元。这场纠纷的另一主角是台积电。
台积电发言人曾晋皓11月4日向台湾媒体表示,公司控告中芯国际侵犯专利并盗用商业机密案于11月3日胜诉,公司将于稍后决定向中芯国际的索赔金额。
十年恩怨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恩怨由来已久。张汝京曾是台湾世大集成电路(WSMC)的总经理。2000年,世大集成电路被台积电收购,张汝京遂来到大陆投资建厂。相比之下,台积电当时迫于台湾当局对于半导体技术海外投资的限制,坐视中芯国际不断壮大,却整整晚了两三年才到上海松江建厂。
熟悉中芯国际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芯国际的许多技术骨干都是从台湾挖来,其中不乏台积电的技术人员。
双方的诉讼战始于2003年,台积电在美国控告中芯国际窃取商业机密,并指控中芯国际在加州销售的晶片涉嫌侵害台积电的专利。双方于2005年2月达成和解,并签订一项六年期的和解协议书。根据协议,中芯国际同意支付1.75亿美元的和解金额,交出台积电的商业机密文件,并停止使用涉案的技术与制程。
但是好景不长,台积电于2006年8月25日向美国加州法院起诉,指控中芯国际违反了2005年的协议,在2005年以后继续利用台积电的商业机密制造0.13微米或以下制程产品。
根据媒体报道,台积电的代理律师Jeffrey Chanin称,此项案件涉及了65起商业秘密的盗窃。中芯国际的代理律师David Steuer则抗诉称,所争议的资讯并不构成商业秘密,因为在技术文献中已广为公开。
根据中芯国际的三季报中有关台积电诉讼进展的披露,台积电要求损害赔偿、禁制令、律师费及提早支付和解协议所规定的余下未付金额。
2006年9月12日,中芯国际在同一法院反诉台积电,指称台积电违反合约及违反真实公平交易。
随后,双方又将诉讼从美国延伸至北京,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展开了诉讼和反诉讼的拉锯战。其中,2009年6月10日,北京市高院一审判决,不支持中芯国际对台积电的诉讼请求。中芯国际已就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已将二审的第一次开庭定于2009年11月25日。
此时,中芯国际不仅面临10亿美元的巨额赔付,还将永久失去美国市场。这对于一个芯片代工厂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empirenews.page--]在王宁国正式入主之后的几小时,中芯国际即宣布与台积电达成和解协议,内容包括:第一,双方解除所有待决诉讼的指控;第二,终止中芯国际在2005年和解协议中余下4000万美元的付款责任;第三,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须在2013年之前分期付清;第四,中芯国际向台积电转让17.9亿股中芯国际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8%),以及可按每股股份1.3港元的价格认购6.95亿股中芯国际股份的认股权证,并且可以在三年内行使权利。
若认股权证行权,则台积电持有中芯国际股份将达到10%,成为仅次于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6.55%)和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08%)的第三大股东。但台积电同时宣布,其将不会在中芯国际董事会占有席位,亦不会参与日常营运。
但这笔交易是否能最终履行,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积电入股中芯国际,仍面临台湾地区现行法令限制半导体前往大陆参股的障碍,能够持有10%的股份关键在于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