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离场后中芯的长短期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加州败诉、台积电入股及张汝京离职,将让中芯国际[0。60-9。09%]面临长、短期两重风险。一是短期内团队调整影响公司稳定,二是台积电入股、台湾政策开放,将让中芯面临被恶意并购的风险。
团队调整:军心不稳
中芯国际总裁兼CEO职位已确定为王宁国,但COO、CTO等角色面临调整。由于连年遭遇技术方面的诉讼,中芯急需借助新人淡化负面形象。
消息人士透露,近日,特许半导体CTO杨士宁、上海某家代工企业COO或将加入中芯,分别担任CTO或COO职位。
“中芯投资方一直对杨士宁推崇有加。”消息人士表示,近3年来,外界一直盛传,他将取代张汝京,担任CEO职位。
杨士宁是中芯创立时元老,也是职位最高的大陆海归,曾长期担任逻辑工艺研发资深副总裁,一直被视为最有实力的技术专家。此前还曾服务英特尔10多年,负责逻辑元器件及工艺整合。不过,2007年他离开中芯,加入特许半导体,担任CTO。
中芯COOMarcoMora已经于张汝京离职当天提出辞职。这个意大利人是张汝京在德仪的老同事,一直身陷与台积电诉讼的核心,他代表的意大利团队下一轮或将成为调整首选。
不过,中芯将很快扭转大陆半导体企业多为台湾骨干的现状,现任台湾团队或能维持稳定。
重选核心高管,有望淡化因遭遇多年诉讼带来的负面形象,提高投资人信心。如果杨士宁能重返中芯,将可提升公司技术研发能力。
但是,高管团队调整,往往会带来军心不稳,当年,邱慈云、杨士宁出走,也曾带走部分人马,引发管理风险。事实上,前天以来,中芯部分员工已人心惶惶。
存在被恶意收购风险
另一重微妙变化,短期内可能不会出现。它主要来自新的股东台积电的潜在威胁。
根据和解协议,中芯除赔偿现金外,还将送出8%股份外加认购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将成为第三大股东,名列大唐控股、上海实业之后。
威胁正是来自这一股东地位。尽管台积电强调,它不会向中芯董事会派驻代表。但分析人士表示,这只是台积电现阶段的无奈。未来,难以保证中芯不会遭遇对手的收购。
中芯股权十分分散,第一大股东大唐控股持股不足17%,它与上海实业加起来,也远远不到控股地位,多年来,中芯一直存在非常严重的恶意收购风险。由于它是纽约、香港上市公司,台积电等对手完全可通过二级市场收购。
目前为什么不存在这种风险呢?根据台湾地区产业政策,台积电、联电等企业还无法西进大陆投资12英寸项目,当然包括收购业务。而新加坡特许较早时曾传出收购中芯消息,但它因为自身债台高筑,大股东淡马锡策略调整,已无法自保,将其出售给中东人。
如果台湾地区产业政策松动,谁也难保台积电不会借机在境外二级市场下手,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完全控制中芯。
消息人士还认为,大陆现有投资方急需提高对中芯的持股比例。不过如果与华虹、宏力之间实现“二合一”或“三合一”的局面,这一风险倒是可以直接消除。但截至目前,有关整合还没有任何确定消息。
而去年以来,台湾地区相关主管机构一直声称,有望松绑12英寸半导体项目投资。
中芯股权之所以十分分散,与张汝京当初在世大积电的教训有关。当初世大由“中华发展”控股,当台积电搞定后者后,世大立刻易主。于是张汝京在中芯创立之初,曾引进9家投资机构,每家股权比例都不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