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标准呼之欲出 欧洲DVB-C将成赢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广播电视处处长白为民透露,尽管最终的数字有线电视的标准依旧未有出台,但目前欧洲标准DVB—C已经正式作为过渡标准在我国使用,DVB-C成为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母体”。同时,记者获悉,正当产业界积极争抢开发各种机顶
盒产品之时,政府有关方面为拓展产业各环节的“兼容性”,机顶盒“机卡分离”的产业技术政策也即将出台。
有业界人士表示,随着数字电视标准“母体”的诞生和机顶盒“机卡分离”政策的出台,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的雏形已经初步确定。数字电视,这一被认为是中国彩电产业“最后一次竞争机会”的产业争夺大战即将打响。
DVB—C受青睐
记者获悉,目前各地广电部门已纷纷采用欧洲标准(DVB—C)作为有线传输标准;甚至有传言讲,如果年内国家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还不能出台的话,很有可能将目前已经实施的欧洲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中国数字电视和欧洲标准的血脉关系已经难以分割。记者从国家信息产业部方面得到消息也基本证实了这个说法。广播电视处处长白为民女士向记者表示,随着产业界自身力量的推广,欧洲标准DVB—C正式作为过渡标准在我国使用已基本得到认同,DVB—C成为了现行我国数字电视的“事实标准”。同时作为“母体”,即便未来会出台更新的技术标准,那么新标准也必将完全兼容DVB—C标准。
同时白为民认为,数字电视是电视从黑白过渡到彩色电视后的又一大革命,而标准的确立将直接影响数字电视新兴产业链的发展;在国内标准依旧没有出台,但产业启动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前提下,作为过渡,把欧洲的标准DVB—C拿过来用很有可能。
企业急盼标准出台
昨日,记者就“欧洲标准DVB—C成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过渡标准”一事咨询了相关学者。正在北京负责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清华大学有关专家表示,虽然在数字电视信号传播技术上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我国也已经详细制定了数字电视发展的时间表,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数字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将一帆风顺则是大错特错。目前,各地“标准割据”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数字电视产业化的进程,分疆而治的格局急需“大一统”。
专家表示,事实上,中国数字电视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矛盾,一方面是市场急速启动,另一方面掣肘因素日趋凸显。尽快结束各地“标准割据”局面,成为最现实的呼声。
同时,有专家认为,直接将欧洲标准作为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中国对数字信号传播技术的掌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数字电视标准也必须是“国家垄断性标准”,否则有关知识产权方面问题的纷争将为标准今后的实施埋下隐患。
对此,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有关官员也一再表示,数字电视标准制定的前提,就是要拥有我们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但作为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TCL多媒体事业部总裁赵忠尧则认为,欧洲DVB—C成为事实上的有线传输标准,总的来看利大于弊。赵忠尧表示,国家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迟迟未能出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事实标准的尽早确定,可以节约产业链的前期投入成本,避免重复投资。
机顶盒成数字电视发展瓶颈“机卡分离”政策即将出台
针对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出现的“诸侯割据”现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联合制定机顶盒“机卡分离”的政策,以此解决国内数字电视区域间的兼容性问题。
机顶盒不能流通兼容
据了解,与等离子、背投、液晶等“具体而单一”的产品形态不同,数字电视是以一条产业链的形式出现的,机顶盒作为信号接收部件甚为关键。白为民透露,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条件接收系统”和“计费系统”不一,造成了各地的机顶盒不能流通兼容,从而使得行业的产业化遇到瓶颈,企业必须根据各城市不同的标准分区生产,另外有部分城市采用国外的接收系统还涉及到专利费问题,种种障碍严重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为民表示,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积极推动“机卡分离”的政策出台,技术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由于多方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机卡分离”最快也要年底才能执行。在政策出台后,各生产厂商可以把不同的附加信息集中于一张卡上,通过相同的机顶盒进行数字信号的接收,操作起来类似手机。
机顶盒产能近千万
据记者统计,进入2003年以来,康佳、长虹、创维、TCL等企业纷纷在数字电视方面狠下功夫,其中各企业在机顶盒产品的产能已经接近一千万台。但是,生产机顶盒的麻烦同样在于标准的不统一,市场开发也随之出现很多障碍。由此,国内家电企业的机顶盒产品基本上采取了“区别对待”策略:在国外寻求市场,在国内“技术储备”一旦国家标准出台,迅速形成生产力。
因此,业界认为,“机卡分离”政策的出台将大幅提升国内机顶盒产品规模化的发展进程。
-记者观察
地面标准:产业链支点和难点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产业链发展
数字电视时代正在到来,这句话今天说起来,显然和三年前意味不同。三年前,数字电视在我国也曾经“春风起,吹皱一池春水”,但是随后不久即风静水止。今天,数字电视在欧美等国已大行其道;加入WTO的中国不可能继续做数字电视的“旁观者”。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赶上这班车,而不是掉队;同样,数字电视也被认为是中国彩电产业“最后一次竞争机会”。
地面标准难产事出有因
和等离子、背投、液晶等“具体而单一”的产品形态不同,数字电视是以一条产业链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具有复杂得多的产业特性。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有以摄录、制作、发射为主的电视运营商环节;有以制造、供应、销售为主的生产商环节。再细分下去,在电视运营商环节,有传输方式多样性的问题;而生产商环节则有机顶盒、显示器、一体机的问题。如此众多环节共同构成了数字电视长长的产业链条,但是作为产业链最重要的支点,数字信号传输标准的始终难有定论,成为了数字电视在中国总是弱不禁风的症结。
众所周知,数字电视的产业发展将在未来15年内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蛋糕;而谁率先获得了传输标准的控制权,也就等于拿到千亿市场开发的金钥匙。而也正是这把金钥匙,却成为了中国迈进数字电视门槛前的最后阻碍。
地方保护仍旧频频作怪
在国家数字电视过渡时间表的一次次催促声中,在专家学者对技术研发充满信心的承诺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本不应存在的阻碍。难怪即便是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主管官员,每当提及“传输标准”为何难产的问题时,也只能无奈地用“原因复杂”向记者搪塞。
当细细品味“原因复杂”这别有深意的措辞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资金困难,也不是技术难关,而是各派、各势力、各地方阵营为争夺今后巨额利益分配的一双双“红眼”。
产业链还未启动,“地方保护”、“跑马圈地”却已经先行。当市场机遇走到中国产业、企业的面前时,我们到底是要先盘算自己能够从中获利多少,还是应该思考如何携手开发市场,共同走强、做大?
恐怕就是在我们自己不停的“窝里斗”之时,巨大的商业利润和市场份额已经落入了外国企业的腰包。
-概念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主要分为卫星标准和地面标准两部分。其中,国内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DVB—S)早已经确立;而地面有线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由于各方面“复杂”因素而长期难产。
-核心观点
政府官员DVB—C已成“事实标准”
广播电视处处长白为民女士向记者表示,随着产业界自身力量的推广,欧洲标准DVB—C正式作为过渡标准在我国使用已基本得到认同,DVB—C成为了现行我国数字电视的“事实标准”。同时作为“母体”,即便未来会出台更新的技术标准,那么新标准也必将完全兼容DVB—C标准。
业内专家采用欧洲标准有隐患
有专家认为,直接将欧洲标准作为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中国对数字信号传播技术的掌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数字电视标准也必须是“国家垄断性标准”,否则有关知识产权方面问题的纷争将为标准今后的实施埋下隐患。
市场机遇
数字电视用户3年内达三千万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依据该时间表,到2005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3000万户,2010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时间表将中国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
●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