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称5号文件不作废 今年手机不会限制进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在国务院本月4日召开的“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上,手机行业并没有被列入过度投资行业之列,但国内手机制造业严峻的供求差距依然难以让信息产业部彻底放松。 据信产部预计,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将达到1.7亿台。而业内公认,2004年国内市场容量将不超过8000万台。 2月16日,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王秉科副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已经成为监管部门2004年对国内手机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王指出,信息产业部将加大力度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防止过分投资现象的产生。具体手段包括:市场信息调研与发布、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和政策规范等。 据悉,信息产业部将于4月份组织召开手机生产协调会,对去年以及今年的市场情况向各手机厂商通报,以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指标,为产业过度投资进行预警。 三大方向力避投资过度 王秉科透露,为了保证今年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信息产业部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是:鼓励手机产业在出口、研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各有突破。 也就是说,监管部门会积极引导国内手机生产企业提升产品出口份额;鼓励国外手机生产商在华设立本土研发中心,建议国内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比例;另外,还将在手机生产配套环境的建设上进行组织和规划。 按照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产品调控目标,2003年手机预计销售调控指标为12000万部,其中出口占5500万部,但截至去年10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口不到50万部。 基于这种情况,王秉科表示,在增加出口的总体要求下,监管部门将尤其鼓励国产品牌产品向国外市场拓展。王透露,信息产业部的计划是将出口量调控目标突破1亿部,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 信息产业部日前出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手机总产量为1.6亿部,共出口手机9523万部,产值73.7个亿,占全年国内电子产品总产值1400亿元的5%。 显然,如果出口目标能够完成,国内手机业产能与市场容量的缺口即可补足,“投资过度”之忧亦可随之解决。甚至有业内人士乐观估计,出口的增长有望舒缓国内手机市场频繁的价格恶战,“刨去1个亿的出口量,连国内8000万台的需求量都不够”。 在产业环境建设方面,王秉科认为,目前我国全面配套的手机产业环境已经基本形成,“国内手机元器件本地采购率超过了50%”,不过,仍旧应该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研发方面,王秉科称,尽管与国外厂商相比,本地军团仍旧存在差距,但比较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了技术掌握的重要性,正在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比如波导每年营收的6%用于产品开发,TCL、夏新、科健在这些方面的成绩也不错”。 他指出,一些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已经掌握了2G手机结构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设计技术和大批量生产技术,在核心芯片和协议层软件的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在手机的外观设计、外形功能等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统计数据称,2003年新上市的80种新机型中,有80%以上为国内手机企业所设计。 王同时强调,在宏观调控手段上,信产部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而不会直接对企业经营进行干涉。 不会限制进口 去年9月份,在出席“第九届深圳国际电子生产设备微电子工业展”时,王秉科副司长曾公开对贴牌厂商提出口头警告:信产部将制定新政策控制手机进口比重,以促使国产手机厂商自主开发。 当时业界演绎的说法则称,信息产业部将允许个别出口量大,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强的手机厂商进口少量整机;反之则对此进行限制,或者干脆禁止;具体放行数量以各厂商上年度自主开发产品数量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界定。 王秉科在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改称,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与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进行协调,不能由信息产业部直接出台相应政策,目前也并没有具体规范出台。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经济运行与进出口管理处助理调研员万晓东则称,这种限制政策不符合WTO原则,“根本不可能出台”。 尽管如此,相当多的国内手机供应商还是在流言之下作出了相应战略调整。首信副总裁何耀良称,为了防止进口整机政策的出台,首信已经把产品自主开发比例调高到了90%;而在去年,公司该数值为70%左右;夏新公共关系主管王治全也透露,该公司目前也已经把成品进口比例压缩到了公司总出货量的5%以内。 允许牌照资源灵活配置 牌照资源一直是试图进入手机业的外部资本关注的焦点,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称,监管部门至少在今年不会发放新的手机生产许可证,今年到期的“5号文件”将继续生效。 1998年12月31日,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5号文件”?。文件规定,从1999年起,信息产业部停止外资手机生产牌照的发放;除了严格控制外国移动通信产品的进口外,还规定在华外资企业的手机至少要出口60%,只有这样,合资企业才可以获得进口相关产品和元器件的配额。 我国已有手机厂商37家,其中GSM生产企业29家,CDMA生产企业20家?有14家同时取得GSM及CDMA生产资格?,王秉科表示,没有必要向更多的制造商发放牌照,但可以鼓励对现有牌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此前,来自业界的传闻称,一旦非牌照持有厂商掌握了持牌手机厂商25%以上的股份,监管部门将会考虑给前者牌照使用许可,具体实施方法由公司双方协商拟定。 王秉科拒绝对此说法作出评论。 万晓东则表示,信息产业部和相关部委目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两家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成立一个新公司,那么新公司产品可以向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申请牌照使用权。 健康发展与产业变数 2003年的国产手机军团风光无限。 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国内品牌GSM手机生产4830万部,销售4732.9万部,分别占手机总产量和总销量的30%和29.5%,占国内市场销售54.7%,比2002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尤其波导、TCL、康佳3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10名,产销总量分别占国内品牌企业产销总量的56.6%和56.3%,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1.6%。 王秉科认为,产业整体状况相当“健康”,而不是业界所言的畸形发展。他同时称,2004年,国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不会低于目前的50%。 不过,国外投资界却存在不同的看法。2月16日,德意志银行电信分析师林方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04年将是国内手机产业洗牌和重组的一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很有可能在当前水平下出现下滑。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即使把小灵通计算在内,2003年国产手机市场实际占有率也不超过40%,营收份额则不到30%。 德意志银行2月13日出具的一份投资报告指出,国产手机2003年迅速崛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占据了本土渠道优势,在国外品牌没来得及拓展势力的县镇和农村“低端市场”赢得了不错的补位空间;另一方面,他们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从国外拿到整机贴牌销售,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该报告同时指出,“随着手机从2G向2.75G和3G的转变,国产手机的成功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威胁”。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国外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市场拓展方面的举动变得越来越积极。林方毅称,面对迅速成长的非中心城市市场,国外手机厂商开始在渠道整合上有了明显举措。比如,某些国外巨头已经开始减少全国总代理商,清退弱势代理商;同时,也加大了省级销售渠道的建设力度,甚至在某些型号手机上直接向手机经销连锁店发货,以及与运营商进行渠道合作等。 2003年国内面市的390款手机中,国产手机品牌占了70%以上,而市场占有率仅40%。林方毅认为,国外手机厂商将在今年加大新品推出力度,这对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威胁将相当大。此外,国产手机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上的漏洞也将成为国外手机厂商侵蚀其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 该投资分析报告同时称,今年1月份,国内手机销售量增长为20%;2004年,把小灵通和双模手机计算在内,该数值预计将达到12%。 信息产业部2003年电子通信产品市场统计公报也指出,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制约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加;三是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显然,这也成为国产手机发展的重大障碍。 (本报实习记者徐俊霞对此文亦有贡献) |